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甲戊肝炎病毒重组抗原的表达、纯化和免疫原性鉴定

发布时间:2019-10-10 13:55
【摘要】: 甲肝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和戊肝病毒是肠道传播的肝炎病毒。两种都是无包膜的正链小RNA病毒。HAV主要感染儿童,但随着年龄增加,一旦感染,肝炎症状会更严重。戊肝暴发主要发生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导致数万人感染。在孕妇患者中,戊肝致死率较高,可达20%。此外,HAV和HEV从流行病学到临床症状都很相似,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已有文献报道因饮用了被HAV和HEV污染的水而同时感染甲肝和戊肝的病例。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HAV vp1和HEV ORF2编码的抗原片断形成嵌合类病毒颗粒的免疫原性。将HAV vp1(aa24~171)与HEV ORF2(aa431~615)N端相连,形成重组抗原AEAg342或与ORF2 C端相连,形成EAAg342重组抗原。将上诉两种嵌合抗原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BV220,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但只有重组蛋白EAAg342能形成直径10~20 nm的VLP颗粒。SDS-PAGE显示该抗原能形成部分二聚体结果,Western blot显示该二聚体能与人抗HAV和HEV阳性血清反应。 本研究评价了重组蛋白AEAg342和EAAg342诱导的特异体液免疫反应。两组昆明鼠,每组5只,分别注射一种重组抗原10μg+弗氏佐剂,3周后再注射一次,同时设一组空白对照组。于第一次免疫后2,4,6,8和10周采血测特异性抗HAV和HEV IGg滴度。结果显示EAAg342诱导的抗体滴度在第8周达到了1:80 000,显著高于AEAg342组。同时,EAAg342组的抗HAV抗体滴度达到了1:7 000,也高于AEAg342组。 本研究的结果说明了嵌合VLP EAAg342可以诱导良好的抗HAV和HEV免疫反应。此外,嵌入的HAV VP1片断可以增强VLP的免疫原性,同时VLP也赋予了HAV vp1良好免疫原性。
【图文】:

图谱,外源蛋白,医学,蛋白酶


pBv220图谱

重组子,连接酶,重组表达质粒,测序


EcoR璐ail双酶切, T4DNA连接酶连接于经上述双酶切的pBv220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a。抽提质粒,经上述双酶切鉴定重组子,阳性重组子送上海生工公司测序。‘重组表达质粒构建见图2。⑧…、0 FigZConstruetionofreeombinantPla£rnid图2重组质粒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开华;张炳根;李洪亮;;人血白细胞中发现甲肝病毒的科研课题通过技术鉴定[J];中国公共卫生;1990年02期

2 郑纪山,周宗安,王宏,唐祖明,邓小昭,乔仁良;体外细胞培养中甲肝病毒的连续传代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J];药物生物技术;2003年06期

3 刘崇柏;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状及预防策略[J];中国计划免疫;1998年06期

4 井申荣,姜述德,余芬;昆明地区1株HAV野毒株的基因分型[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5 李鹤玲;;把好嘴关 远离甲肝[J];生活与健康;2007年05期

6 张明露;杨健;赵宏;朱琳;赵化冰;蔡宝立;;渤海湾天津沿岸海水中甲肝病毒的检测和定量[J];环境科学;2009年06期

7 房国坚;杨亚冬;张文元;蒋玉燕;毕忆群;;甲型肝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J];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谢汝瑛,钱汶,,许执文;组织培养法测定甲肝病毒在牛奶和PBS中的热灭活效果[J];中国公共卫生;1995年12期

9 于长水;甲肝的幽灵在春风中游荡[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1998年06期

10 张曦,刘国星,滕峥,朱兆奎,周名权;毛蚶中甲肝病毒净化实验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燕;;甲型肝炎的再认识[A];河南省手术室护理学术会议暨围手术期安全护理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2 戴二黑;郭子杰;卢建华;刘玉珍;侯军良;曹治宸;孟庆玲;曹经瑗;毕胜利;;河北石家庄2005-2007年甲肝病毒流行株基因分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3 邱亚峰;沈阳;李向东;马志永;;简述几种食源性病毒及检测技术[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荀鹏程;陈峰;董晨;钱国华;赖德建;孟继宏;;HEV基因分型代表性片段筛选的记分法[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震;陆海平;董世娟;朱与敏;;猪戊型肝炎病毒防控及研究策略分析[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懿;梁淑芳;刘宝红;于延豹;陆豪杰;陈先;杨們原;;芯片酶解微反应器用于甲肝病毒蛋白质组的快速酶解鉴定[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7 刘志华;董晨;孙啸;孟继鸿;;基于序列特征的戊肝病毒基因分型方法[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杨玉英;李杏红;;449例老年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感染病原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潘梦;杨小蓉;郭鑫;张大丙;杨汉春;;鸭甲肝病毒基因组变异性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庄f 成;姜器;龚岳平;莫世华;忻亚娟;钱汶;陈念良;张淑雅;柴少爱;毛江森;;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_2株)10年流行病学效果观察[A];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建院55周年院庆论文专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地坛医院 谢尧;甲乙丙丁戊肝的流行情况[N];北京科技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唐逸;科学家揭开戊肝病毒宿主面纱[N];北京科技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洪涛;生吃海鲜可能感染戊肝病毒[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4 晓艳;制造甲肝病毒的基因被发现[N];医药经济报;2002年

5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慎吃毛蚶防感染甲肝[N];健康时报;2008年

6 辛文;接受人工透析易感染戊肝病毒[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程守勤;戊肝病毒摩洛哥亚型[N];大众卫生报;2002年

8 徐吉鹏;春季当心染上戊肝[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9 孙国根 胡德荣;人戊型肝炎感染主要来源于猪[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指导专家 重庆市华山医院肝病科主任 晏九银 记者 杨春霞;夏季生冷饮食 谨防甲肝缠身[N];医药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井申荣;微载体制备甲肝灭活疫苗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2 蒋燕军;感染性甲肝病毒的特异性检测和嵌合甲肝病毒的构建[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3 唐彩华;甲型肝炎病毒在人源二倍体细胞的分子进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马英;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戊肝病毒ORF2基因片段NE_2在番茄中的表达及免疫活性[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5 荀鹏程;高维生物学数据分析中的几个统计问题[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6 寇晓霞;水体和贝类中食源性病毒分子检测研究及污染调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年

7 陆一涵;中国华东地区基因Ⅳ型戊型肝炎病毒人畜共患与进化起源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樊景凤;近海副溶血弧菌和甲肝病毒检测方法建立及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奎翔;甲戊肝炎病毒重组抗原的表达、纯化和免疫原性鉴定[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万铁军;甲肝灭活疫苗(Vero细胞)毒株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孟令杰;戊肝病毒基因ORF2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4 魏巍;甲型肝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生产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西营;猪感染戊肝病毒后体内抗体与抗原相关性及病毒准种现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黄守杰;戊型肝炎病原学诊断策略初探及江苏农村地区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李恒;甲型肝炎病毒BL-08株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朴美花;延吉市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初步分析[D];延边大学;2008年

9 杨中楠;初步探讨甲肝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D];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2007年

10 熊秋霞;甲乙肝联合疫苗中甲肝乙肝抗原相互作用机制的探索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7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47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d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