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大鼠EPCs的标记方法及TBI大鼠外周血中的EPCs的变化趋势

发布时间:2019-11-02 15:43
【摘要】: 目的:本研究组前期临床观测发现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存在着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特征,为了进一步研究外周血中EPCs变化机理,须建立相关的动物研究平台。本研究目的:1.建立一种大鼠外周血中EPCs的分离、标记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双抗体标记技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2.利用大鼠液压颅脑创伤(Fluid-Percussion injury,FPI)模型,探明TBI后大鼠外周血中EPCs的变化趋势;3.探讨TBI后EPCs与白细胞、血小板的相关变化趋势,为研究TBI后外周血中EPCs的变化机理提供参考。 方法:1.使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共45只(体重300-350g,鼠龄12周),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10)及TBI组(n=35)。假手术对照组大鼠仅给予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TBI组使用液压打击仪及小动物立体定向仪,分别建立轻、中、重型大鼠闭合性颅脑液压损伤模型,轻型组(n=10)液压打击力度为1atm,中型组(n=10)液压打击力度为2atm,重型组(n=15)液压打击力度为3atm;2.TBI后24h,按照随机原则从各TBI组中各抽取2只大鼠分别进行头颅MR检查和脑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TBI的影像和病理特征。其余大鼠分别于伤前24h和伤后不同时间点(3h、6h、24h、48h、72h、240h、336h)使用硬质玻璃毛细采血管(φ=1mm)取大鼠内眦球后静脉丛血液约1.1ml,进行外周血EPCs测定,同时使用小动物外周血细胞检测设备进行白细胞和血小板测定;3.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CD34、CD133双抗体阳性作为EPCs标志,使用CD34、CD133双抗体标记结合流式细胞计数方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 结果:对照组10只大鼠完成了各时间点大鼠外周血循环中相应指标测定;轻型TBI组中1只大鼠因打击后3天头部切口感染被剔除,其余7只大鼠完成了各时间点大鼠外周血循环中相应指标测定;中型TBI组中1只大鼠于打击后48h死亡,其余7只大鼠完成了各时间点大鼠外周血循环中相应指标测定;重型TBI组中2只于打击后24h死亡,4只于打击后48h死亡,其中1只因眼内眦取血处严重感染被剔除,其余7只大鼠完成了各时间点大鼠外周血循环中相应指标测定;实验中途死亡大鼠(n=6)的相应数据作为死亡组进行分析。 1.大鼠外周血循环中存在表达CD34、CD133双阳性的EPCs,本研究测定显示:正常大鼠外周血循环中EPCs为33-61个/20万单个核细胞,平均为47个/20万单个核细胞; 2.TBI后大鼠外周血中EPCs数量在伤后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于伤后3h达最低点,至10-30个/20万单个核细胞,各组间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 3.TBI后大鼠外周血中EPCs数量在伤后3-6h渐升高至正常水平以上,于伤后6h达最高点,轻型组平均升至80个/20万单个核细胞,中型组平均升至68个/20万单个核细胞,重型组平均升至51个/20万单个核细胞,此后EPCs逐渐下降,伤后24h各组EPCs均降至正常水平;TBI后死亡的大鼠外周血中EPCs在伤后3h也下降至最低点,在伤后3-6h虽有上升趋势,但达不到正常水平,死亡前外周血中EPCs呈持续下降趋势; 4.TBI后大鼠外周血中EPCs数量变化与血小板、白细胞数量均无显著相关。 结论: 1.采用CD34、CD133双抗体标记技术结合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可以良好地定量测定大鼠外周血中的EPCs; 2.本实验显示:与TBI患者伤后外周血中EPCs的变化特征相似,TBI后存活的大鼠外周血的EPCs水平同样存在先降低,后增高,再逐渐降至正常的变化特征; 3.外伤越严重,外周血中的EPCs增高幅度越小,而伤后死亡大鼠外周血中EPCs的水平持续于正常水平以下,提示:TBI后外周血中EPCs的水平持续低下是预后不良的指征。 4.本实验显示:TBI大鼠伤后外周血中的EPCs的数量变化与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均无显著相关。
【图文】:

小动物,呼吸机,缓冲液,取样枪


图5.TKRZo0C型小动物呼吸机(3)将混匀后的2ml抗凝血液标本与离液中(HISTOPAQ咙1083一l),在20(4)离心后标本分层明显,用取样枪于离心管,加入ZmlpBS缓冲液,在20洗涤;(5)弃上清,加入lmlPBs缓冲液,

连接图,部位,颅脑创伤,液压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1.打击部位图2.液压冲击颅脑创伤仪与大鼠头部连接图3.MODEL01一B型液压颅脑创伤仪图4.与液压打击仪相连接的示波器图5.TKRZo0C型小动物呼吸机(3)将混匀后的2ml抗凝血液标本与PBS缓冲液缓慢加入3ml淋巴细胞分离液中(HISTOPAQ咙1083一l),在20oC以2400印m离心20min;(4)离心后标本分层明显,用取样枪吸取中间白膜层(单个核细胞层),置于离心管,加入ZmlpBS缓冲液,在20oC以2400印m离心10min,进行第一次洗涤;(5)弃上清,加入lmlPBs缓冲液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329.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猛;;内皮祖细胞与心血管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11期

2 陈剑飞;黄岚;晋军;武晓静;刘兰;崔斌;赵刚;;动脉粥样硬化鼠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3 陈剑飞;黄岚;;年龄对内皮祖细胞修复损伤血管内膜的影响[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年04期

4 陶蕊;王一尘;段俊丽;;内皮祖细胞对血管新生的影响及他汀的干预作用[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7年06期

5 宋晓燕;姜振宇;;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卢旺盛;田增民;;内皮祖细胞与脑血管疾病[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宋显晶;杨萍;刘斌;姜峰;;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年04期

8 杨晓颖;谈世进;;血管内皮祖细胞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年04期

9 吴建祥;梁春;任雨笙;吴宗贵;;麝香保心丸对内皮祖细胞功能及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6期

10 韩娟萍;哈小琴;吕同德;张卫泽;尹强;;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鹏;朱初麟;程江涛;杜廷海;;中医药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2011年

2 周音频;黄岚;宋耀明;武晓静;晋军;张坡;宋明宝;;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促进损伤血管内皮修复[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蔡绍皙;陈斯佳;于文娟;;针刺,作为物理刺激对内皮祖细胞的动员作用[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李巍;王航;秦浙学;刘洁;黄岚;;硫化氢对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数量及生理学特性影响[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张坡;黄岚;朱鲜阳;韩秀敏;;辛伐他汀对大鼠平滑肌祖细胞和内皮祖细胞迁移的不同影响[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赵刚;宋明宝;于学军;朱光旭;于世勇;董红梅;康华利;黄岚;;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张坡;黄岚;朱鲜阳;韩秀敏;;辛伐他汀对大鼠平滑肌祖细胞和内皮祖细胞迁移的不同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赵刚;宋明宝;于学军;朱光旭;于世勇;董红梅;康华利;黄岚;;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低密度脂蛋白损伤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李巍;王航;秦浙学;刘洁;黄岚;;硫化氢对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数量及生理学特性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徐小勇;廉姜芳;葛世俊;周建庆;;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中电导钙离子激活钾通道与容积敏感性氯离子通道[A];2011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广闻;骨髓干细胞治疗多种眼疾[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通讯员 王其玲 记者 罗坚梅;干细胞,,燃起人类绝处逢生新希望[N];杭州日报;2005年

3 姚春雨 钱勇;盖鲁粤:要啃心衰“硬骨头”[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记者 冯卫东;科学家诱使骨髓释放额外成体干细胞[N];科技日报;2009年

5 冯友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有不良反应[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高春锦;高压氧医学有待进一步挖掘[N];中国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s

本文编号:2554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54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a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