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Rho激酶在乳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11-20 05:19
【摘要】:目的观察Rho激酶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fasudil,F)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出生1~2 d的SD乳鼠心肌细胞,并行肌钙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实验分3组:①正常对照组;②I/R组;③I/R+F组:建立I/R模型前20 min加入法舒地尔,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0μmol/L(F1组)、30μmol/L(F2组)、50μmol/L(F3组)。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缺血2 h,再灌注3 h肌球蛋白磷酸酶目标亚单位1(myosin phosphatase target subunit 1,MYPT1)磷酸化水平,作为Rho激酶功能活化的标志。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色法检测再灌注3、6 h时点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再灌注3 h后MYPT1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I/R组为正常对照组的5.7倍(P0.01),F1、F2、F3组法舒地尔干预后较I/R组分别减少24.6%、40.1%、60.1%(P0.05);法舒地尔组再灌注36、h心肌细胞的凋亡率较I/R组同时间点显著下降,随给药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Rho激酶在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中有促凋亡作用,法舒地尔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发挥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图文】:

频率图,细胞图,原代培养,激酶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少数贴壁的单个细胞出现自发性搏动,细胞伸出的伪足相互接触交织成网,逐渐形成细胞簇或单层细胞(图1),搏动规则而同步,频率约80~100次/min。用肌钙蛋白抗体行免疫荧光染色证明心肌细胞纯度达90%以上,提示经差速贴壁后获得绝大多数为心肌细胞(图2)。图1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200)Fig.1 Primary cultured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200)图2 乳鼠心肌细胞肌钙蛋白免疫荧光染色(×200)Fig.2 Immunofluorescent labeling of troponin in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200)2.2 Western-blot检测Rho激酶蛋白表达 Rho激酶蛋白表达通过检测其下游底物磷酸化MYPT1(P-MYPT1)水平。心肌细胞缺血2 h再灌注3 h后,对照组、I/R组、I/R+F1组、I/R+F2组、I/R+F3组Rho激酶蛋白表达情况见图3,提示各组均有Rho激酶激活。Rho激酶蛋白相对表达量以Rho激酶蛋白与β-actin Western blot电泳条带辉度比值表示。设对照组为100%,I/R组与药物干预组为正常对照组的倍数,见图4。I/R组磷酸化MYPT1水平是正常组的5.7倍(P<0.01)

组分图,肌钙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激酶


80~100次/min。用肌钙蛋白抗体行免疫荧光染色证明心肌细胞纯度达90%以上,提示经差速贴壁后获得绝大多数为心肌细胞(图2)。图1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200)Fig.1 Primary cultured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200)图2 乳鼠心肌细胞肌钙蛋白免疫荧光染色(×200)Fig.2 Immunofluorescent labeling of troponin in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200)2.2 Western-blot检测Rho激酶蛋白表达 Rho激酶蛋白表达通过检测其下游底物磷酸化MYPT1(P-MYPT1)水平。心肌细胞缺血2 h再灌注3 h后,对照组、I/R组、I/R+F1组、I/R+F2组、I/R+F3组Rho激酶蛋白表达情况见图3,提示各组均有Rho激酶激活。Rho激酶蛋白相对表达量以Rho激酶蛋白与β-actin Western blot电泳条带辉度比值表示。设对照组为100%,I/R组与药物干预组为正常对照组的倍数,见图4。I/R组磷酸化MYPT1水平是正常组的5.7倍(P<0.01),说明RHO激酶在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后有明显的激活。用F1、F2、F3组法舒地尔干预后,磷酸化MYPT1水平较I/R组分别降低24.6%、40.1%、6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肌细胞I/R后有Rho激酶激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喜平,蔡阳,封光华;抑制细胞凋亡以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5年04期

2 宋冬晶,李颖,邬英全;Fas RNA抑制前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检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年05期

3 郭靖;介曙光;曹向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郑霁,黄跃生;线粒体通透性转换与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J];中华烧伤杂志;2005年04期

5 王乔,刘维新,徐明,周菁,丁成萦,曾庆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HSP70表达与细胞凋亡动态观察及相关性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3年06期

6 冯娅妮;王秋石;王俊科;;异丙酚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广东医学;2007年01期

7 林山;练克俭;陈长青;;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年01期

8 刘燕;张连元;;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罗正曜;细胞凋亡与疾病[J];湖南医学;1996年06期

10 李建东,韩多吉;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发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淑文;任添华;;细胞凋亡与MODS[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刘冰梅;尤海燕;尤德渊;;p53 bcl-2 ki-67和细胞凋亡在角化棘皮瘤中的表达[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陈江;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口腔癌肿瘤血管形成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国际暨第六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吴锦;;雪胆提取物引起细胞凋亡[A];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刘二龙;袁慧;;锌与细胞凋亡[A];2003全国家畜内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6 孟书聪;肖军军;董晓敏;赵翔;王传社;果德安;李燕燕;;中药脂蟾毒配基诱导HL-60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作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梁倩;李继承;;羊栖菜多糖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武栋栋;刘国卿;;细胞凋亡的调控和干预[A];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王运刚;施兴江;石东文;施楠;;肝癌的细胞凋亡学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曹卫红;胡森;柴家科;孙丹;盛志勇;;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后脏器损害的临床救治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梁媛媛;薛定:发现癌症“开关”[N];北京科技报;2010年

2 张志军;细胞凋亡与中医药[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陶春祥;细胞凋亡对心脏疾病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张田勘;细胞凋亡的意义[N];科技日报;2002年

5 张田勘;细胞凋亡的意义[N];文汇报;2002年

6 钱铮;影响细胞凋亡进程的机制被探明[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冯卫东;一种蛋白质能够控制细胞自杀[N];科技日报;2009年

8 李明辉;“细胞凋亡”治癌症[N];医药导报;2002年

9 万同己;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干预[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钟显飞 蒋明德;四川实验证实:红景天苷可诱导HSC细胞凋亡[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冬晶;针对Fas基因的RNAi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2 吴彤;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徐世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4 江科;血红素加氧酶-1在大鼠肺移植中的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可新;缺血后处理对肝脏冷/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D];山东大学;2007年

6 周庆玲;依达拉奉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杜晓宏;肝移植术后Ref-1对缺血再灌注致肝、肾、小肠和肺细胞DNA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古丹;土茯苓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胡长龙;I_A钾离子通道与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田方;卵巢癌耐药基因的筛选及耐药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战坡;幼兔股骨头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2 王永彬;ATP药物后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青岛大学;2006年

3 王丰;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NOS活性与细胞凋亡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4 高学军;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与增殖动态变化及葛根素干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5 牛卫博;小剂量他克莫司预处理减轻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6 黄凯;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7 刘爱芬;丙泊酚、咪唑安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肾肺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8 刘小南;同基因大鼠异位单纯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9 田素民;心肌缺血性损伤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比较试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10 刘骥;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肠及肠系膜淋巴结的免疫反应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3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63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5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