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蛋白质序列变异与疾病相关性及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01-29 06:09
【摘要】: 人类遗传相关的疾病长期以来一直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随着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研究进展,许多由于氨基酸序列的改变而导致的人类遗传相关疾病的基因变异已被鉴定。这方面大量的信息散布在科学文献和各类生物学数据库中。为帮助研究者方便使用这些数据并发现数据之间的有用的关联,本文构建了一个整合的与疾病相关的人类突变蛋白质序列集(dIMS),共收集了来自OMIM、PMD和SwissProt的34,891条与疾病相关的人类突变蛋白质序列,并从三个方面对dIMS中的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包括按疾病信息对dIMS进行分类;分析氨基酸残基的突变谱以及疾病相关的点突变和功能域之间的关系。在dIMS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基于网络的数据库系统SysPIMP(the Systematic Platform for Identifying Mutated Protein; http://syspimp.starflr.info/),不仅用于浏览dIMS及其相关的各种信息,而且用于从质谱中鉴定与疾病相关的人类突变蛋白质。此外,由于在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通过与其它各种物质(包括其它蛋白质在内)进行相互作用而行使其正常功能的,为了更好地理解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蛋白质序列发生变化所导致的人类遗传类疾病的致病机理,分析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所参与的相互作用网络是必要的。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整合的以蛋白质为中心的相互作用数据库IPID(http://ipid.starflr.info/),收集了来自25个公共的相互作用数据库的2,065,735对与蛋白质相关的相互作用数据,包括五种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数据。经去冗余后,IPID共收集了560,442对非冗余的与蛋白质相关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198,947对人类的非冗余的与蛋白质相关的相互作用。IPID中的InterX!Tandem用于鉴定质谱中的蛋白质并提供与所鉴定的蛋白质相关的存储于IPID的各种相互作用数据。在IPID的基础上,本文还对由《人类疾病网络》一文定义的22类疾病相关的以蛋白质为中心的相互作用网络进行了初步分析。SysPIMP和IPID这两个系统的建立,希望能够为蛋白质序列变异与人类遗传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和遗传相关疾病的诊断带来方便。
【图文】:

程序图,管道式,程序


9图1 生成IHP、IMS和dIMS的管道式程序(Pipeline)Figure 1. The automated pipeline for generating IHP, IMS and dIMS灰色箭头表示输入的数据流,绿色箭头表示输出的数据流,紫色盒子表示该 Pipeline 的三大主要步骤,蓝色圆柱体表示所有的数据的来源数据库,绿色圆柱体表示该 Pipeline 所生成的IHP、IMS 和 dIMS。2.3.2 IHP 的收集IHP(Integrated Human normal Protein sequences)的收集和整合方法如下:逐一检查来自 7 个数据库(参见 2.2.1)的每条蛋白质序列是否同时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库,若是,则将它们注册为一条 IHP,并保留其原始的来源信息,即来自7 个数据库中的哪些库,若不是,则将该序列注册为一条新的 IHP 序列,并记录其来源信息。目前版本的 IHP(Release 2009)包含了来自 7 个数据库的 264,048 条蛋白质序列的 95

分布图,分布图,人类,序列


图2 OMIM AV中所描述的突变类型分布图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mutation types described in OMIM AV注:图中数字为OMIM AV的记录数。2.3.5.3 来自 SwissProt 和 MSIPI 的人类突变蛋白质序列的收集在 来 自 SwissProt 的 人 类 多 态 性 和 与 疾 病 相 关 的 突 变 信 息 ( Humanpolymorphisms and disease mutations)[24](版本 55.0;至 2009-03-25)以及所收集的 IHP 的基础上,本文共恢复了 54,018 条人类突变蛋白质序列,经去冗余后,共有53,267 条被收录进 IMS,其中的 17,425 条人类突变蛋白质序列(占来自 SwissProt的非冗余的人类突变蛋白质序列总数的 32.71%)含有以 OMIM 编号描述的疾病信息。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璐;杨祥良;徐辉碧;黄浩杰;;Cyclin D1抑制FOXO1诱导的失巢凋亡[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2 李永勤;王胜军;李志杰;姜勇;邓亲恺;;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的计算方法研究(一)[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3 施琼;翁亚光;;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Mps1相互作用蛋白[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张智;张正国;;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文本挖掘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5 杨智杰;鲍国斌;邓海平;杜慧明;顾全保;裴钢;濮璐;Wolfgang SCHWARZ;夏鹏;;Interaction of δ-opioid Receptor with Membrane Transporters: Possible Mechanisms in Pain Suppression by Acupuncture[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8年05期

6 陈少泽;屈伸;潘泽民;李军;;牵出试验技术及在肿瘤研究方面的应用[J];生命的化学;2006年06期

7 陈菁;;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及其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8年04期

8 刘先早;;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技术方法和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09年02期

9 陈孟璋;邹奕;李君武;李月琴;李弘剑;周天鸿;;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与UXT蛋白的潜在相互作用鉴定[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刘涛;金超智;张翠莉;陈慧;储著朗;王英杰;杨晓明;;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MRP2胞内区相互作用蛋白[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红阳;;蛋白质相互作用谱研究的思考[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论文集[C];2004年

2 夏献民;严定国;胡俊波;王桂华;徐戎;曾繁典;;蛋白质相互作用能作为药物研发的靶点吗[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许超;张家海;黄小娟;孙建萍;徐应琪;唐雅君;吴季辉;旌蕴逾;黄秋花;张庆华;;核磁共振波谱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郭延芝;余乐正;李梦龙;;利用蛋白质序列信息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杨晓明;王建;许望翔;虞东辉;杨永升;刘琼明;周颖;张翠莉;吴志豪;张万巧;刘涛;唐刘君;原艳芝;郝峰;金超智;贺福初;;人类肝脏重要蛋白质相互作用连锁图研究进展[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6 张智红;储军;秦岭松;骆清铭;;活细胞内多对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同步光学成像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李令东;田瑞军;唐伟;邹汉法;赵宗保;;携异戊烯链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吉楠;张红;Amy E.Keating;蒋太交;;多层次整合思路预测参与酵母囊泡转运的coiled coil介导的蛋白质相互作用[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朱泳璋;李擎天;褚嘉佑;石铁流;郭晓奎;;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系统分析百日咳杆菌相变异[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朱泳璋;李擎天;褚嘉佑;石铁流;郭晓奎;;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系统分析百日咳杆菌相变异[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甄蓓;我科学家成功绘制人类肝脏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连锁图[N];科技日报;2011年

2 胡德荣;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新方法被发现[N];健康报;2007年

3 余志平 编译;PCAs给我们带来了什么?[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毛黎;美开发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标识技术[N];科技日报;2007年

5 白毅;我国计算生物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记者 耿挺;蛋白质功能算出来[N];上海科技报;2007年

7 潘文;蛋白质组学:新时期寻求新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张杰;散裂中子源是未来科学的新翼[N];科学导报;2006年

9 张佳星;人类为何如此与众不同[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白毅;引领重大科学计 划提升自主创新能力[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万巧;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接头分子TANK募集细胞周期激酶PLK1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2 何文英;若干中草药活性组分与几种球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唐江宏;有机小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奚洪;蛋白质序列变异与疾病相关性及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刘月明;人新基因EOLA1生物学特性及相互作用蛋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6 徐晓丽;拟南芥线粒体中交替型NAD(P)H脱氢酶活性复合体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符庆瑛;大肠杆菌双杂交筛选AMPKα2相互作用蛋白[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8 唐刘君;大规模人类肝脏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9 陈永对;颗粒蛋白前体与血管生成素相互作用及其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樊晋宇;基于mCherry的双分子荧光互补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振华;重复基因在分子互作网络中的分歧进化及相互作用网络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舒小琴;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韩步聪;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动力学参数数据库及动力学网络的构建[D];厦门大学;2008年

4 施泓;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 7820基因组文库构建、mazEF基因克隆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顾春生;细胞核肌动蛋白与p53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罗志勇;铜绿微囊藻生物钟蛋白的节律检测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D];厦门大学;2007年

7 陆林英;基于序列从头预测法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夏;大肠杆菌O157:H7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模块的预测与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9 代利坚;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及其假阳性过滤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李光;朴素贝叶斯分类器预测拟南芥蛋白质相互作用及蛋白质功能注释[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74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74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2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