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分子伴侣Hsp 104对PrP106-126肽聚集形成纤维影响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30 17:38
【摘要】:目的(1)研究Hsp104是不是可以阻止异常朊蛋白的聚集或者对异常朊蛋白的聚集具有解聚作用,为研究PrPsc聚集体或单体对神经细胞是具有保护作用还是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2)根据PrP106-126肽具有聚集成纤维的特点,将其作为PrPsc聚集的模式,拟通过Hsp104干扰PrP106-126纤维形成,来探讨PrPsc聚集形成的机制。 方法(1)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全长Hsp104蛋白;(2)PrP106-126肽用缓冲液溶解,然后把样品分成两组,一组加Hsp104蛋白5μM,另一组未加Hsp104蛋白。每组各6个样品,370C,分别孵育Oh、12h、24h、48h、72h和96h;(3)采用荧光光谱法(ThT分析法)、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圆二色谱法和MTT比色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全长Hsp104蛋白;在体外实验过程中证实PrP106-126可以形成纤维,而且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纤维越来越细,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PrP106-126肽在不同的细胞(如HeLa细胞和SK细胞)中具有相似的毒性。而且也发现PrP106-126肽聚集成纤维后比PrP106-126肽对细胞的毒性要低。当Hsp104存在时PrP106-126肽可以保持其对细胞的毒性。并且能够明显的抑制PrP106-126纤维的形成,同时其解聚作用也很明显。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变PrP106-126肽的二级结构从p-折叠结构转变成无规卷曲,而使已经聚集形成的纤维发生解聚,从而可以拮抗PrP106-126肽纤维聚集的形成来阻止淀粉样转变。从而保持PrP106-126肽对细胞的毒性。 结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全长热休克蛋白Hsp104蛋白;从动力学、形态学、二级结构三方面证实热休克蛋白Hsp104在体外可抑制PrP106-126肽聚集形成纤维;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证实热休克蛋白Hsp104能够抑制PrP106-126肽聚集形成纤维,还可维持PrP106-126肽的细胞毒性作用;体外动力学实验证实热休克蛋白Hsp104对PrP106-126肽形成的纤维具有解聚作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证实热休克蛋白Hsp104能够使PrP106-126肽聚集形成的纤维解聚成PrP106-126肽或低聚物,诱导细胞毒性作用。
【图文】:

六聚体,结构模型


BCD图1Hsplo4六聚体结构模型(引自Jamesshorter,NeurosignalsZoos:26:65)图AHsP104结构简图图BHsPlo4六聚体结构的三维图图cHsp104六聚体结构的俯视图图DHsP104六聚体结构的侧面图

工作原理图,淀粉样,电子显微镜,蛋白


图2AFM工作原理图Fig2.SehematicmodeldeseribingthePrineiPleofAFM.电子显微镜(E一eetronMieroseopy)法观察为了观察Hspl04对prp106一126淀粉样纤维形成的影响,我们将Hspl04蛋白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大强;罗巍;;小分子热休克蛋白22与临床疾病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01期

2 范雪莉;热休克蛋白——分子伴侣蛋白在皮肤适应性反应中的意义[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年03期

3 王晓方;热休克蛋白在口腔学科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9年03期

4 宫念樵,李国逊,叶启发,郭晖;肝脏移植后的免疫损伤与热休克蛋白的表达[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年05期

5 李倩;王继红;;小分子热激蛋白与人类疾病的关系[J];生命的化学;2006年01期

6 严宏;惠延年;王建伟;王永强;丁正华;郭勇;;高相对分子质量α-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的变化[J];眼科研究;2006年01期

7 黄海荣;董旭;张宗德;赵雁林;姜广路;李强;;应用分子伴侣共表达系统表达结核分枝杆菌编码蛋白[J];中国防痨杂志;2009年02期

8 李岩;李建远;;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12期

9 王万银;HSP27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1年06期

10 王晔;顾振纶;秦正红;;蛋白质错误折叠与神经退行性疾病[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丽玲;周筠梅;;C-domain对Trigger Factor体内分子伴侣作用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于振行;汤洪敏;高丹;潘继承;周海梦;;SDS对精氨酸激酶的变性作用及人工分子伴侣帮助下的复活[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王志珍;;巯基蛋白质氧化还原酶的折叠酶活性与其二聚化作用[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震宇;刘川鹏;朱榴琴;静国忠;周筠梅;;Trigger Factor体内分子伴侣作用与其PPlase活力无关而作用效果与其同底物的比例相关[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刘越存;张玉虎;王丽娟;王丽敏;王艳艳;;分子伴侣辅因子CHIP与帕金森病PINK1基因的相互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熊晓然;岳大为;艾建宇;吴显辉;冯胜彦;陈蔚梅;郭明雄;吴斌;;大肠杆菌分子伴侣系统GroE的分子可及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张颖;杨艺敏;胡林森;;PSI诱导PC12细胞的PD模型中分子伴侣家族的氧化修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石毅;周筠梅;;疏水荧光探针bis-ANS对Trigger factor分子伴侣功能及二聚化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于振行;朴龙斗;周海梦;;部分折叠肌酸激酶的聚沉及人工分子伴侣辅助的复活和再折叠[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李波;王大鹏;陈誉华;;内质网分子伴侣与脑发育的关系[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山;分子伴侣和异构酶合作机理揭开[N];科技日报;2009年

2 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等完成;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分子伴侣活性以及分子伴侣帮助的蛋白折叠[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刘永平邋郑义;我国白内障发病机理研究获重大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8年

4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教授 严宏邋刘永平 郑义 整理;从发病机理探寻白内障药疗[N];健康报;2008年

5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志珍;蛋白质的折叠:破译“第二遗传密码”[N];科技日报;2001年

6 记者 白毅;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科研成果骄人[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朱深银;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体的组装 Modular Assembly of G-protein Couple Receptor Signalosome[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钱铮;日本探明肌体处理异常蛋白质机制[N];医药经济报;2007年

9 学生记者 刘晓菲 黄宏;捕捉生物大分子的精彩瞬间[N];新清华;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劲松;一个理想 一世执著[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新潮;重组人亲环素A的类分子伴侣功能及部分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徐蔚晶;分子伴侣与白细胞介素-2促增殖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信号分子伴侣Hsp90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2年

3 王孟春;内质网分子伴侣家族成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4 李波;内质网分子伴侣与小鼠脑发育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5 陈瑶;特异性下调内质网分子伴侣GRP94对人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6 王琪;内质网分子伴侣GRP94、GRP78和PDI在人体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齐琳;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在降解亨廷顿舞蹈病的蛋白Htt-552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1年

8 汪莉;耶尔森氏菌91001株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学及Ⅲ型分泌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9 孙国勇;流通色谱介质的研制和生物大分子色谱分离[D];天津大学;2005年

10 丁霞;嗜热自养甲烷杆菌的分离纯化和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影辉;分子伴侣Hsp 104对PrP106-126肽聚集形成纤维影响的初步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同虎;过量表达大分子热激蛋白HSP84对烟草抗逆性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邬强;结核分枝杆菌WbbL蛋白质在E.coli中的可溶性表达和鉴定[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4 丁丽丽;利用萤光酶研究植物启动子和植物抗逆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任;凡纳滨对虾一种HSC70的cDNA克隆,原核表达及其体内表达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杨金莹;反义表达LeHsp110/ClpB对番茄耐热性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彬斌;家蚕低分子量热激蛋白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杨鹏;嗜酸亚铁硫杆菌热激蛋白GroEL和GroES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刘伟;分子伴侣Jiv90对猪瘟病毒复制调节作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亓振国;分子伴侣表达载体构建及TEV蛋白酶突变体的功能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4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74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8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