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心脏流出道的分隔与重塑
发布时间:2020-02-24 06:45
【摘要】: 胚胎早期单管状心脏流出道连于动脉囊和原始心室之间。随发育,流出道经复杂的分隔和结构重建,参与心包内主、肺动脉与所属动脉瓣膜以及左右心室流出道的发育。有关不同种属动物胚胎心脏流出道发育和分隔机理已有大量研究,但目前尚有许多争议。探讨胚胎早期心脏流出道的正常发育和分隔机理可以为流出道发育和分隔异常导致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心脏神经嵴是指从耳板中部到第3对体节之间的神经嵴细胞,迁移进入胚胎心脏,参与主肺动脉隔、流出道心内膜垫的形成与流出道的分隔。迁移前去除心脏神经嵴,可表现为永久性动脉干等畸形。因此,有关神经嵴细胞在流出道的分布与功能成为研究焦点之一,但由于种属差异和实验方法不同,对心脏神经嵴在流出道分隔中的作用仍存在分歧。 流出道嵴融合形成间充质性流出道隔与其肌性化相伴随,间充质组织肌性化的机制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流出道壁心肌细胞不断向隔内生长,同时募集相邻间充质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共同完成流出道隔的肌性化。而本课题组观察到流出道嵴及其融合形成的流出道隔内存在间充质细胞的原位分化。因此,流出道心肌性隔的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实验通过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α-横纹肌肌节肌动蛋白(α-SCA)、肌球蛋白重链(MHC)在C10期~C19期人胚心脏的表达规律,探讨流出道嵴、主肺动脉隔的形成与动脉囊、心肌性流出道的分隔过程;阐明α-SMA在流出道心肌与心内膜垫内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通过观察胚龄10~14d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内PlexinA2、α-SMA阳性细胞分布规律与流出道嵴内致密细胞团融合过程中间充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探讨PlexinA2、α-SMA时空表达特点及其对间充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通过观察胚龄12~16d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心肌性隔的形成过程,探讨流出道心肌性隔的形成机制。 第一章人胚早期心脏流出道的分隔 对32例C10期~C19期[Carnegie stage 10~Carnegie stage 19, Carnegie分期法,排卵后(22±1~47)d]人胚心脏连续切片,经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抗α-横纹肌肌节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α-SCA)、抗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 MHC)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进入流出道嵴的α-SMA阳性细胞的迁移路线、动脉囊的演变及其与心肌性流出道的分隔过程。结果显示:人胚C10期~C13期,动脉囊位于心包腔外,与心肌性流出道的界限位于流出道与心包腔背侧壁反折处;人胚C14期~C15期,第4弓动脉以下的动脉囊逐渐降入心包腔内,动脉囊壁心肌化成为流出道的远端,使心肌性流出道增长;人胚C16期,第4弓动脉水平的动脉囊也降入心包腔内,但未发生心肌化,动脉囊与心肌性流出道界限移至心包腔内。人胚C12期~C15期,α-SMA阳性细胞逐渐在流出道心内膜垫聚集,参与形成螺旋状流出道嵴;C16期,α-SMA阳性主肺动脉隔形成,流出道嵴缩短。人胚C14期,心包腔外的动脉囊分隔。人胚C16期,进入心包内的动脉囊分隔为心包内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心肌性流出道远端可见两动脉瓣膜原基,流出道嵴尚未融合。人胚C19期,瓣膜水平流出道嵴开始融合形成流出道隔,分隔心肌性流出道,来自两侧嵴内α-SMA阳性细胞在隔中央聚集。由此我们认为:流出道嵴的形成早于主肺动脉隔的出现,流出道嵴的远端、近端界限与心肌性流出道的远端、近端界限始终保持一致。动脉囊首先在心包腔外分隔,进入心包腔后由主肺动脉隔分隔形成心包内升主动脉、肺动脉干,流出道嵴远端形成两动脉瓣膜。流出道嵴大部融合分隔瓣膜以下的心肌性流出道。 第二章人胚早期心脏流出道内α-SMA阳性细胞的发育 用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α-横纹肌肌节肌动蛋白(α-SCA)、抗肌球蛋白重链(MHC)抗体对29例C10期~C16期[Carnegie stage 10~Carnegie stage 16,排卵后(22±1~37)d]人胚心脏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人胚发育C10期~C13期,与流出道反折处的心包腔背侧壁中胚层上皮细胞部分呈α-SMA阳性,而α-SCA和MHC表达较弱。提示心包腔背侧壁上皮不断分化为心肌细胞添加至流出道远端使其增长,这些心肌细胞α-SMA的表达早于α-SCA和MHC。人胚C14期~C15期,进入心包腔的动脉囊壁α-SMA染色为强阳性,而α-SCA和MHC仅在左侧壁表达较强。提示动脉囊壁正在心肌化。人胚C12期~C15期,α-SMA阳性细胞由咽部间充质逐渐迁入流出道心内膜垫内,同时可见流出道心内膜的部分内皮细胞由α-SMA阴性转为阳性,向间充质细胞分化。不同来源的间充质细胞在流出道心内膜垫内聚集,参与形成流出道嵴。随着α-SMA阳性细胞不断进入,流出道嵴体积逐渐增大。人胚C16期,流出道嵴缩短,嵴内大部分间充质细胞α-SMA表达减弱,而在流出道嵴近心肌处出现成行排列的α-SMA强阳性细胞,相邻的心肌细胞伸出突起与其相连。由此我们认为:α-SMA可作为心肌细胞早期分化的标志;流出道嵴表面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分化时表达α-SMA;主肺动脉隔与流出道嵴内的α-SMA阳性细胞参与动脉囊分隔。 第三章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嵴的发育 用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α-横纹肌肌节肌动蛋白(α-SCA)单克隆抗体 对胚龄10~14d小鼠胚胎心脏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原位杂交方法显示PlexinA2阳性细胞向胚龄10~14d小鼠胚胎流出道的迁移与分布;透射电镜观察胚龄12.5d心脏流出道嵴融合过程。结果显示:胚龄10~11d,神经管及其周围、动脉囊和弓动脉壁可见PlexinA2阳性细胞,并沿动脉囊壁迁入流出道嵴内,部分细胞同时表达α-SMA。胚龄12d,PlexinA2阳性细胞分布在脊神经节、咽前间充质、主肺动脉隔以及主、肺动脉壁。主肺动脉隔显α-SMA强阳性,但动脉壁仅见少量α-SMA阳性细胞。胚龄12.5d,两侧流出道嵴内致密间充质细胞团形成,并在瓣膜水平开始融合,PlexinA2表达较弱,α-SMA表达呈强阳性。在流出道嵴融合开始后,嵴表面的内皮细胞带形成继而断裂消失,由含微丝少、排列稀疏的间充质细胞取代。两侧致密细胞团逐渐靠拢、融合。有的间充质细胞内含较多线粒体和微丝,细胞之间形成细胞连接点;有的间充质细胞含微丝少,细胞膜间断融合。还可见内皮细胞或间充质细胞融合形成双核细胞。由上述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流出道心内膜垫内α-SMA阳性间充质细胞来自神经嵴;内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参与流出道嵴融合;致密细胞团内间充质细胞富含微丝束和细胞连接点或发生细胞膜局部融合,增加了细胞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有助于流出道嵴的融合;PlexinA2表达减弱可能有助于间充质细胞的粘附与聚集。 第四章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间充质隔的肌性化 用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结蛋白(Desmin)、抗α-横纹肌肌节肌动蛋白(α-SCA)单克隆抗体对胚龄12~16d小鼠胚胎心脏连续切片进行染色。用TUNEL染色对胚龄13~15d小鼠胚胎心脏切片进行染色。结果显示:胚龄12d,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嵴尚未融合,一侧嵴内观察到少量α-SMA、Desmin、α-SCA阳性的心肌细胞,并可见流出道壁心肌细胞开始向嵴内延伸。胚龄12.5~14d,动脉瓣膜及其以下流出道嵴融合形成间充质性流出道隔。流出道壁α-SCA阳性的心肌细胞进一步向间充质隔内长入。隔中央可见α-SMA、α-SCA阳性细胞独立存在。胚龄13~15d,流出道隔中央可见α-SMA阳性细胞聚集形成漩涡状结构,隔内更多间充质细胞由心肌细胞取代,仅在其中央呈α-SCA阴性。胚龄16d流出道心肌性隔形成。胚龄13~15d,间充质隔中央凋亡细胞逐渐增多。因此我们认为:流出道心肌性隔形成的机制包括心肌化、募集与间充质细胞的原位分化。在此过程中,部分α-SMA阳性细胞凋亡;未凋亡的α-SMA阳性细胞可能原位转分化为心肌细胞。
【图文】:
图 1 人胚 C10 期心脏流出道横切面。动脉囊位于原始咽腹侧,动脉囊壁由内皮及内皮外的少量间充质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A,B,E)。流出道位于心包腔内,远端与动脉囊相通,近端与原始心室相连(A)。流出道壁由心肌、心内膜及二者之间的心胶质构成(C),流出道心肌 α-SMA、MHC、α-SCA 染色为阳性,由近端向远端移行,三种抗体染色逐渐减弱(C~E)。流出道远端心肌与心包腔背侧壁上皮相延续(B 箭头处)。流出道心胶质内未见间充质细胞(B~E)。A 示 HA 染色;B,C 示 α-SMA染色;D 示 MHC 染色;E 示 α-SCA 染色。B~D 为 NBT/BCIP 显色(阳性结果呈深蓝色),E 为 DAB显色(阳性结果呈棕黄色)。Ph:咽;AS:动脉囊;OFT:流出道;PC:心包腔;LV:左心室;e:心内膜;m:心肌。A 标尺示 200μm;B~E 标尺示 100μm
8图 2 人胚 C11 期心脏流出道横切面。动脉囊仍位于原始咽腹侧间充质内,其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增加(A 箭头处)。右心室尚未发育,流出道近端与原始心室相连(B)。动脉囊左侧壁可见第 2 对弓动脉通入动脉囊(C)。流出道远端心肌 α-SMA、MHC 染色延伸至流出道与心包腔背侧壁反折处(C 箭头处,D)。流出道心胶质内未见间充质细胞(A~D)。A,B 示 HA 染色;C 示 α-SMA 染色;D 示 MHC 染色。C,,D 为 NBT/BCIP 显色。Ph:咽;AS:动脉囊;OFT:流出道;LV:左心室;PC:心包腔;A:心房;AA:弓动脉。A,B 标尺示 200μm;C,D 标尺示 100μm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321
本文编号:2582382
【图文】:
图 1 人胚 C10 期心脏流出道横切面。动脉囊位于原始咽腹侧,动脉囊壁由内皮及内皮外的少量间充质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A,B,E)。流出道位于心包腔内,远端与动脉囊相通,近端与原始心室相连(A)。流出道壁由心肌、心内膜及二者之间的心胶质构成(C),流出道心肌 α-SMA、MHC、α-SCA 染色为阳性,由近端向远端移行,三种抗体染色逐渐减弱(C~E)。流出道远端心肌与心包腔背侧壁上皮相延续(B 箭头处)。流出道心胶质内未见间充质细胞(B~E)。A 示 HA 染色;B,C 示 α-SMA染色;D 示 MHC 染色;E 示 α-SCA 染色。B~D 为 NBT/BCIP 显色(阳性结果呈深蓝色),E 为 DAB显色(阳性结果呈棕黄色)。Ph:咽;AS:动脉囊;OFT:流出道;PC:心包腔;LV:左心室;e:心内膜;m:心肌。A 标尺示 200μm;B~E 标尺示 100μm
8图 2 人胚 C11 期心脏流出道横切面。动脉囊仍位于原始咽腹侧间充质内,其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增加(A 箭头处)。右心室尚未发育,流出道近端与原始心室相连(B)。动脉囊左侧壁可见第 2 对弓动脉通入动脉囊(C)。流出道远端心肌 α-SMA、MHC 染色延伸至流出道与心包腔背侧壁反折处(C 箭头处,D)。流出道心胶质内未见间充质细胞(A~D)。A,B 示 HA 染色;C 示 α-SMA 染色;D 示 MHC 染色。C,,D 为 NBT/BCIP 显色。Ph:咽;AS:动脉囊;OFT:流出道;LV:左心室;PC:心包腔;A:心房;AA:弓动脉。A,B 标尺示 200μm;C,D 标尺示 100μm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海荣;李素云;杨艳萍;刘鱼珍;曹锡梅;刘慧霞;王彤;景雅;;人胚胎早期心脏流出道的发育[J];解剖学报;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2582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823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