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基于HLA三维结构模建预测GVHD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6 23:13
【摘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临床中应用于对多种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同时对部分实体瘤、遗传代谢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患有显著疗效,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allo-HSCT术后疗效迥异。移植供受者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人类又称为HLA)的错配所引发的急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影响allo-HSCT预后的最关键因素之一。2008年美国国家骨髓库(NMDP)制订的allo-HSCT配型手册提出:HLA-A、-B、-Cw、-DRBl四个位点8/8高分辨匹配是allo-HSCT供者选择的最佳标准;无全相合供者时,建议接受HLA-A,-B,-Cw,-DRB1位点中有一个等位基因错配的供者。但对于何种HLA错配是具有相容性的或何种HLA错配不引发急重度GVHD这一问题目前仍没有明确答案。因此,随着HLA不全相合allo-HSCT移植病例的增多,如何评估任意两个不同HLA分子的相容性程度就成为临床移植免疫学与基础医学研究都非常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无法判断不完全相合供受者间HLA相容程度时,人们用HLA的功能匹配、序列匹配、结构匹配等评价方式来进行相容性评估。传统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及群体反应性T细胞(PRT)试验等都依赖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不稳定且不适于高通量供者筛选,不能评估所有HLA分子间的相容性。目前亦有根据HLA氨基酸序列分析其功能差异的理论,及根据HLA-Pep-TCR复合体间的结合能来分析HLA相似性的报道,遗憾的是这些理论假设大都缺乏临床数据支持而遭到质疑。 针对上述现状,本课题根据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的理论基础,提出基于HLA分子空间结构差异优化选择allo-HSCT最佳供者的设想并进行了如下研究。 鉴于MHC极具多态性、连锁不平衡性及地区民族差异性,我们首先研究了本地区、本民族的HLA基因遗传特征。我们统计了1014例汉族人群HLA-I、-II类经典基因座位的基因频率及单倍型频率,并分析了HLA基因的连锁不平衡、人群及地区分布等群体遗传学特征。结果显示:汉族人群中较为常见的HLA-I、-II类基因有A*02(0.33),B*15(0.14),Cw*03(0.25),DRB1*15(0.170),DQB1*06(0.218)等。HLA-I类基因较为常见的单倍型是A*02-B*46(0.071),A*02-Cw*01 (0.084),B*46-Cw*01 (0.095)等,并且部分单倍型还呈现出显著的连锁不平衡。HLA-II类基因较为常见的单倍型有DRB1*15-DQB1*06-DRB5(0.137)、DRB1*09-DQB1*03 -DRB4(0.129)等,HLA-II类基因单倍型大都高度连锁,但单倍型种类远少于HLA-I类基因。汉族人群与世界其它人种间的HLA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差异显著,且不同地区的汉族人群HLA基因频率分布亦差异显著。这些资料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汉族人群的HLA基因分布特征,为后续有重点的分析HLA分子空间结构差异与GVHD的关系等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遗传学资料。 在获得汉族人群HLA-I、-II类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基础上,我们从HLA分子空间结构差异的角度研究HLA结构与功能相容性。首先用SWISS-MODEL服务器对IMGT/HLA 2010年1月之前公布的HLA-A、-B、-Cw、-DRB1、-DPB1、-DQB1位点4556个HLA分子逐一构建其空间结构;随后用计算机软件VMD计算各位点HLA分子两两间整体均方根偏差(RMSD),以此衡量HLA分子间空间结构差异的大小;并根据HLA分子结构特征,剔除非功能结构区域氨基酸残基差异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修正后分子间均方根偏差(RMSD-revised)。整理汇总160余万条数据后,我们编制了数据库管理工具,即人类白细胞抗原三维结构匹配打分系统-HLAStrucmark (v1.0),并于2007年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该打分系统不仅涵盖所有HLA分子间结构差异数据,而且融入了HLA序列比对功能及氨基酸残基特征展示功能,为HLA分子间结构与功能差异的分析提供了丰富、翔实和直观的数据。 随后我们结合16例HLA不完全相合的临床HS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MSD或RMSD-revised值均同移植后排斥反应强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供受者间错配抗原的结构差异较大,移植后将发生较为强烈的移植排斥反应;反之,错配抗原结构差异较小,移植排斥反应程度则较为轻微。但受限于现有临床病例数量,如果要获得可靠结论还需更大样本资料来进行回顾性分析。 为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HLA分子空间结构差异大小与GVHD发生程度的联系,我们用CTL细胞的交叉识别格局来评价不同HLA分子间的相容性。我们成功设计并构建了中国汉族人群中常见的HLA-B*1502、HLA-B*1518、HLA-B*3503及HLA-B*4403分子重链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入HLA-I类分子缺陷性细胞株Hmy2.CIR。用转染后的Hmy2.CIR细胞分别体外负载低亲合力结合的EBNA肽,诱导活化T细胞使其成为具有相对抗原特异性的CTL。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刺激后CD8+T细胞亚群较诱导前显著增多,诱导前CD8+/CD4+比值为4:10,而经诱导后该比例倒置为10:7;TCR Vβ基因扫描显示,T细胞诱导前TCR Vβ各亚群呈典型高斯分布,诱导后T细胞有明显单克隆化形成。这说明经过低亲和力结合的HLA-EBNA肽复合体诱导,体外培养的T细胞出现了特异性CTL的增殖。 随后采用T细胞增殖试验及细胞毒性试验鉴定异基因HLA-肽复合体诱导CTL的交叉识别能力。实验数据显示:HLA-B*4403诱导的CTL对B*1502、B*1518、B*3503诱导的CTL相互间交叉识别能力极弱,但B*1502、B*1518、B*3503诱导的CTL相互间却具有明显交叉识别现象,这说明HLA-B*4403相对于B*1502、B*1518及B*3503具有结构与功能不相容性。 研究还分析了HLA-B*4403、B*1502、B*1518以及B*3503分子间结构差异,HLA-B*4403与B*1502、B*1518、B*3503分子在F抗原结合槽处存在多个氨基酸残基差异,这一方面佐证了F抗原结合槽对抗原呈递以及TCR识别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体外异基因诱导CTL的交叉识别格局可以用于HLA结构与功能差异的评价。以修正均方根偏差(RMSD-revised)表示分子间整体结构差异,结果表明,HLA-B*4403与B*1502、B*1518、B*3503的结构差异值比B*1502、B*1518、B*3503相互间的结构差异值大,表现出结构与功能上的独特性,进一步说明通过HLA三维结构差异评价HLA分子相容性有科学的实验基础支持。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国际上原创性地提出并完善了基于HLA空间结构差异评价HLA相容性,以优化选择最佳HSCT移植供者的新理论,并在临床HSCT患者中得到了初步证实;建立并完善了一种以CTL对异基因HLA交叉识别格局来分析HLA功能相似性的体外评价模式,该评价模式对研究HLA相容性提供了有效手段,为HLA相容性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搭建一个科学、可行的体外技术平台,为今后HLA相容性研究提供可靠的量化数据。相信通过实验数据与临床移植病例资料的不断累积,定能绘制出完整的HLA分子相容性图谱,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器官移植筛选最佳供者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支撑。
【图文】:

区域图,采集整理,三维结构,分子


)区域图2-6. HLA-II分子RMSD计算(左)及RMSD-Revised计算(右)区域2.4 HLA三维结构数据库的采集整理及分析运算结果包括整体RMSD值及Revised值,后台数据用Microsoft OfficeAccess数据库软件管理,目前有160余万条记录。同时,我们用VC语言编制了数据库管理工具——HLAStrucMark系统,能够快捷简便的进行HLA-A、B、C、DRB1、DQB1、DPB1位点之间任意两个分子的整体均方差距离的查询。还能够展示HLA分子之间不匹配氨基酸残基的详细资料,如:在分子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在该位置的氨基酸的功能,是否处于锚定残基结合袋内,是否于呈递肽段结合以及是否与TCR结合等具体资料。这些资料在评价分子间的功能差异时,可以用作很重要的参考

后台,数据,位点,均方根偏差


201044图2-7A. HLAStrucMark系统及后台数据图2-7B. HLAStrucMark系统及后台数据2.5 HLA分子间均方根偏差分布整理HLA-A、-B、Cw、-DRB1、-DPB1及-DQB1位点计算的RMSD及RMSD-Revised数据,不同位点的结果分布各有特征,详见图2-8、2-9、2-10、2-11、2-12及2-13。各个位点修正后的RMSD值普遍减小,尤其是HLA-Cw位点较突出,而HLA-DRB1的计算结果经过修正后整体分布并没有太多改变。15.6%20.0%6.5%27.6%24.6%5.7%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章勇,章廉,文维群,张明霞,王燕军,钱毅,骆抗先;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TL活性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2年01期

2 王洪军,金宁一,年春志,江文正,王继群,魏安明,吴益民;HIV-1env/IFNα-2b表达产物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与CTL实验[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年02期

3 倪兵,吴玉章;DNA疫苗与CTL[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0期

4 王立顺,李杰,朱迅;肿瘤源性CTL表位研究进展[J];免疫学杂志;2000年S1期

5 徐龙,马安伦,张冬青,郑志强,葛海良;MHC-I类分子在诱导异体肾癌特异性CTL中的作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年02期

6 于鸿,张健,程颖,鲍慧铮,马丽霞,夏凤琴;抗原冲击致敏的脐血有核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CTL的实验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1年04期

7 刘树人,施理,张宜俊,李灼亮;HBsAg对树突状细胞免疫表型及CTL杀伤活性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3年04期

8 汪涛,郭华章,王海涛,金伯泉;丙型肝炎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及其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8年04期

9 韩卫宁,李德敏,苏丽,欧阳为明,贾卫,金伯泉;TLSF_(JM)对同种异体抗原诱导的小鼠杀伤性T细胞分化及效应功能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9年02期

10 韩彩芝,许顺江,刘京生,李兴琴,魏丽君;肿瘤细胞HSP-70多肽诱导CTL及其抗瘤作用机制的研究[J];河北医药;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恩兰;余长林;柴长春;柯传庆;;NKT细胞抑制GVHD作用的研究进展[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凌奕文;易正山;刘灿;宣丽;吴梅青;刘启发;;MDSCs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的关系[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3 梁声强;杜娟;詹林盛;;HBV病毒特异性CTL在病毒清除过程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云;贾永前;杜亮;;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5 李荣;傅卫军;姜华;袁振刚;张春阳;奚昊;周莉莉;张文皓;侯健;;热休克蛋白表位肽诱导特异性CTL抗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6 葛淑静;段连宁;闫洪敏;薛梅;朱玲;刘静;王志东;王恒湘;;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7 吴梅青;柴燕燕;张钰;范志平;江千里;徐丹;黄芬;赵婕;余国攀;孙竞;刘启发;;含TBI和不含TBI的预处理方案对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的影响[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8 李杰平;孔佩艳;朱丽丹;孔祥敬;李佳丽;曾东风;刘红;王庆余;彭贤贵;陈幸华;张曦;;脐带间充质千细胞治疗15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术后慢性GVHD临床疗效观察[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姜小清;谭蔚锋;易滨;罗祥基;钱波;刘刚;周月琴;程莉;张柏和;吴孟超;;STR-PCR对肝移植术后GVHD诊断及疗效的检测(附胆囊癌行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GvHD一例)[A];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胆道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徐然然;卫江波;郑秀玉;付志浩;饶春明;王军志;;基于CFSE和PI的流式细胞术测定CTL杀伤率方法的建立及优化[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云锦 本报实习记者 董军 唐秀艳 郭澄宇;呼叫中心CTL革命的火把[N];中国经营报;2000年

2 小丽;如何防止网站被黑[N];江苏经济报;2000年

3 ;国际域名你抢注了吗[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4 记者 冯国梧;集全国专家攻关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关键技术[N];科技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敏;分层治疗AML[N];医药经济报;2010年

6 网;TNT跨入台湾仓储物流市场[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7 记者 刘玉霞 通讯员 刘文明;徐医附院在攻克骨髓移植并发症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N];徐州日报;2009年

8 驻沪记者 魏峗;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转角处的希望[N];医药经济报;2009年

9 记者 黄海京;脐血干细胞研究 津城成中枢[N];天津日报;2009年

10 庞晓华;萨索尔加快可再生能源投资[N];中国化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方;基于HLA三维结构模建预测GVHD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2 张燕;肿瘤免疫治疗中CTL细胞、Treg细胞及其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赵月莹;白血病NASCT患者CTL克隆细胞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4 赵毅;天然免疫分子TLR4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GVHD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赵胜梅;淋巴细胞MHC-I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CTL功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6 孙伟;过继单一pMHC特异性的同种CTL清除体内特定性状的靶细胞[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陈伟;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基因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GVHD防治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8 郝磊;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对MHC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GVHD调节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9 王冰;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特异性CTL表位筛选及免疫功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10 黄德东;中国人群HIV-1 Gag区特异性CTL应答和免疫逃逸[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兴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GVHD模型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陈会欣;内皮微粒与急性GVHD相关的内皮损伤关系的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包红菊;抗PD-L1单抗联合CTL对肺癌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王静;GVHD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检测与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罗荣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4例肠道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6 田猛;亲缘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特点、预防与治疗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7 胡凤霞;乙肝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h17、Treg及CTL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D];苏州大学;2012年

8 司红涛;半相合基因鼠来源肿瘤特异性DCs-CTLs对荷瘤小鼠GVHD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9 周学智;NY-ESO-1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的CTL杀伤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作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10 赵稳;HIV-1抗原特异性CTL免疫应答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585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85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0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