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SCF对HUVECs增殖、迁移、管状形成功能影响和对EPCs的趋化作用

发布时间:2020-03-13 18:52
【摘要】: 目的:SCF也称c-Kit配体(KL或c-Kit-L)、MGF及SLF,其受体c-Kit可表达于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上,我们通过观察SCF对HUVECs增殖、迁移、管状形成功能的影响和对EPCs的趋化作用,探讨SCF是否在血管新生、血管发生中发挥生物学活性。 方法:用0.1%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HUVECs;首先设置空白对照、SCF、VEGF、Anti-SCF、IgG共5组,然后用MTT法、CCK-8法,细胞划痕法,Matrigel体外三维成型法分别检测SCF是否具有提高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状形成能力的生物学活性。用流式细胞仪分选脐血中CD133~+细胞(EPCs);并应用transwell技术(设为5组,同前)检测SCF对EPCs是否具有趋化作用。 结果:①0.1%Ⅰ型胶原酶消化15min为最佳分离HUVECs的方法;②SCF无促进HUVECs增殖能力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的100±3.1%(MTT)100±1.9%(CCK-8)相比,SCF组(100ng/ml)的增殖百分率为99±4.4%(MTT)101±2.3%(CCK-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CF具有显著提高HUVECs迁移能力的作用;④SCF具有提高HUVECs管状形成能力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100ng/ml SCF为最佳浓度,完整小管形成数量达30±3.4个,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5±2.6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流式细胞仪分选标记有CD133荧光抗体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可成功获得EPCs;⑥SCF对EPCs具有显著趋化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的47±4.7个相对照,SCF组跨膜迁移细胞数高达118±6.5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CF具有提高HUVECs迁移、管状形成能力的生物学活性,并对EPCs有趋化作用。SCF/c-Kit信号转导在内皮细胞和EPCs参与的血管新生、血管发生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3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奇军,刘维永;内皮前体细胞与血管新生[J];心脏杂志;2004年05期

2 邓正明;孙喜太;朱海涛;丁义涛;;小鼠骨髓来源早晚期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36期

3 顾俊;王长谦;范华骅;聂晓绚;何奔;王彬尧;黄定九;;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分化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4 宋长城;吕祥;程彬彬;李柏;凌昌全;;蜂毒素体外抑制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及其作用机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21期

5 王喜超;涂阳科;;血透患者血清诱导内皮细胞血管样结构形成[J];海南医学;2009年12期

6 王铭洁,蔡文杰,姚泰,朱依纯;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脏组织块的立体培养[J];生理学报;2005年02期

7 步雪峰;李晓强;吴浩荣;;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8 徐燕;王国蓉;邱录贵;;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6年01期

9 王爱民,雷闽湘;血管内皮祖细胞与糖尿病血管病变[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5年01期

10 李崇剑,高润霖;细胞介导的治疗性血管发生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慧玉;高少阳;郭冬梅;田元;朱江;王海霞;黄士昂;;HERG K+通道促进白血病诱导的血管新生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谢雄伟;马树人;;激活Notch信号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促血管新生的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心脏学会第十五届心功能学会和《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王宁;冯国清;;巴戟天糖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4 萧水银;朱冠骅;林仁混;;氧化苯砷抑制内皮细胞移行及血管新生之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江美;陆宇;张锦华;秦志海;陈畅;;PI4KIIα通过调控HIF-1α影响肿瘤诱导的血管新生[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宋国丽;韩忠朝;;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与血管新生[A];第一届中西医结合血栓止血与血管生物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宗金;徐斌;卢士红;郑一州;杨仁池;王征宇;韩忠朝;;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血管生成和血管新生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杨祖福;胡婉英;秦志强;张明彩;付继航;;双龙丸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血管新生的影响与分子学机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张璐;胡豫;孙春艳;王雅丹;褚章波;;慢病毒shRNA干扰骨髓瘤细胞BDNF表达在骨髓微环境中对血管新生的影响[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10 戴瑞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又一新途径“血管新生”[A];全国第七届农村基层中西医结合学术暨工作交流会论文汇编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祺 编译;阻碍“血管新生”[N];文汇报;2002年

2 张灿灿 杨英莉;内皮祖细胞可促血管新生[N];健康报;2006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洛频;血管发生,新的药物靶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4 吴一福;西京医院振荡法支架种植内皮细胞获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田甜;麝香保心丸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N];健康报;2007年

6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内科主任 周国栋;冠心病防治,保护血管是关键[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7 汤涛邋记者 王春;我科学家发现中草药单体抗癌新机制[N];科技日报;2008年

8 岳阳;华东师大发现中草药单体抗癌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民泾;EPCs捕获技术改善支架生物相容性[N];医药经济报;2003年

10 ;通心络胶囊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功能[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卫;内皮细胞a7受体与血管新生之间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2 齐岩梅;神经生长因子对小鼠主动脉环血管新生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3 张金巧;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意义及三氧化二砷的抗血管新生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4 蔡明清;Angiopoietin-2与中国出血性脑卒中[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5 伍尚敏;YH-16、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对血管瘤内皮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6 叶t锦;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及相关机理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02年

7 王海燕;祛瘀生新法对脑梗死大鼠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及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8 孙淑娟;瘦素调控血管新生机理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9 周华军;凝血酶启动脑出血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李玉娟;双参通冠方促血管新生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昕;SCF对HUVECs增殖、迁移、管状形成功能影响和对EPCs的趋化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伍冬平;多孔丝素蛋白材料中血管新生模式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林燕林;人参果和三七提取物对大鼠AMI后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和体外培养HUVEC的影响[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4 吴晓娟;TNP-470抑制肿瘤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5 金香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浆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D];中南大学;2007年

6 卞剑;巴曲酶对人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7 石镁虹;外源性糖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对内皮祖细胞体外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9年

8 钟金;azurin的克隆表达及其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邹敏君;RhoA参与IL-8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机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赵薇;GM-CSF对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及VEGF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86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86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a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