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医学革螨流行分布及群落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18:05
【摘要】:目的:系统研究小型哺乳动物(小兽)体表寄生的医学革螨在云南省不同地域的流行分布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革螨群落特征(革螨群落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群落基本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小兽样本最小抽样量确定与群落内总物种数预测等)的进一步研究,以揭示医学革螨流行分布和群落结构方面的规律性,为医学革螨的其它基础和应用研究、媒介革螨及螨媒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等提供资料参考和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1)原始数据资料来源于1990~2008年18年间对云南省境内28个县(市)的现场抽样调查。在动物地理上,这28个县市隶属于东洋界、中印亚界2个区(西南区和华南区)、2个亚区(西南山地亚区和滇南山地亚区)中的5个小区,即:Ⅰ横断山中部小区;Ⅱ横断山南部小区;Ⅲ滇东高原小区;Ⅳ西高原小区和V滇南山地小区。(2)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革螨分布的主要因素。(3)群落结构用构成比Cr、物种丰富度S、Simpson优势度指数D、Shannon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感染率P、平均丰富度MA计算。(4)运用物种数、平均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对小兽寄生革螨的群落特征和沿环境梯度(经纬度和海拔)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5)选择云南省18种主要小兽宿主体表革螨群落为分类单元,用系统聚类法(SPSS16.0软件)对18种主要小兽的革螨群落相似性进行比较。(6)选择捕获量较大的小兽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学中的“种一面积”关系理论,拟合特定种类小兽个体捕获数量(样本量)与革螨种类数之间的“种一样方’关系曲线,确定革螨群落研究中的最小样方数量,即小兽样本量。(7)采用Chao 1公式进行革螨群落总物种数预测。(8)将云南省28个县市捕获的67种小兽宿主作为67级资源序列,30种主要革螨在67种小兽宿主体表的分布数量构成比作为其各级资源的利用比例,采用Levins和Colwell-Futuyma模型测定30种革螨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并用系统聚类法进行生态位重叠群的划分,探讨30种主要革螨与相应小兽的协同进化关系。 结果:(1)共捕获小兽14544头,分类鉴定为5目(啮齿目、食虫目、攀购目、兔形目、食肉目)10科35属67种。从捕获的小兽体表共采集到革螨80791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0科33属112种。黄胸鼠(Rattus tanezumi)、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和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是云南省28个县市的优势小兽种类;纳氏厉螨(Laelaps nuttalli)、毒厉螨(Laelaps echidninus)和贵州厉螨(Laelaps guizhouensis)为革螨的优势种;(2)横断山中部小区的小兽和革螨相对其它小区种类较丰富,多样性指数较高;(3)15种主要医学革螨的螨密度(螨指数)在不同纬度和海拔的分布格局大致相同;(4)革螨及其小兽宿主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空间分布趋势均表现出随着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型分布格局,峰值分别出现在北纬26°-27°N和海拔2000-2500m之间;(5)大部分革螨群落的相似性大小与相应小兽在分类地位上的近缘性高低基本一致。分类地位和生境选择相似的小兽,它们体表的革螨群落相似性较高。(6)以样本数量较大的黄胸鼠为代表,在成功拟合“种一样方”曲线的基础上,确定小兽(黄胸鼠)样本的最小抽样量为2050只;(7)根据chao 1公式,初步估测出黄胸鼠体表革螨的物种数为66种。(8)大部分革螨的宿主范围较宽(2~31种),但只在某种或某几种主要宿主体表的分布数量大,其生态位宽度值也并不高(0.0154~0.1646),革螨两两之间生态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叠,但重叠指数不高。经系统聚类,30种革螨在λ=5.0的位置被分成15个生态位重叠群。 结论:(1)云南省医学革螨的种类丰富,物种多样性高。革螨的分布与云南省独特的地形地貌、生态景观和气候特点及小兽宿主的分布状况和多样性密切相关。毒厉螨、纳氏厉螨、特氏厉螨、柏氏禽刺螨、鼢鼯赫刺螨和土尔克厉螨等是云南省的广布种和广宿主种;柳氏厉螨、贫毛厉螨、贵州厉螨、兴义厉螨、短尾鼠,
本文编号:2631144
本文编号:2631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6311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