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相互作用蛋白基因的克隆化及功能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04:55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与病毒蛋白和肝细胞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由HBV DNA前-C基因区编码的一种非颗粒性的分泌蛋白,随HBV复制而增加,临床上将其作为判断HBV活动性复制的指标之一。因此研究HBeAg与肝细胞内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对HBV的致病机制做出解释,并为寻找有效防治方法提供新线索。 酵母双杂交技术是一种研究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比较快速、可靠并可大规模筛选的方法。本实验所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基于两种单倍体酵母a和α型可以配合形成二倍体,而其中表达的外源蛋白仍能相互作用的机理,免去了低效率文库质粒与诱饵质粒共转染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杂交效率;在原技术基础上增加了3个报告基因,降低了假阳性率。我们利用该技术,根据中国HBV流行株序列设计引物,,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由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出HBeAg编码基因序列。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a型),表达后通过Western-blotting鉴定产物活性。随后与预转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α型)进行配合,经营养缺陷和蓝白斑双重筛选,获得了HBeAg结合蛋白阳性克隆245株。提取阳性克隆酵母质粒,通过Cacl_2穿孔法转化大肠杆菌,接种于氨苄青霉素-LB平板,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未知功能的新基因有6条,已知蛋白基因35条。 博士论文--一摘要 为进一步确证经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的结合蛋白与HBeAg在体外也存在 相互作用,我们根据Genbank中提供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以HePGZ细胞的 m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一PCR扩增出CD81及新基因AK026018的全序列,测 序鉴定后,经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GADT7,在TNT 网织红细胞裂解物中进行体外翻译,掺入同位素3,s,与HBeAg进行体外免疫共 沉淀反应,经SDS一PAGE电泳,一20℃条件下放射自显影,再次证实上述蛋白间 结合作用的可靠性。 在新基因功能的研究方面,我们对HBeAg结合蛋白新基因AKO26018进行了 初步探讨。首先明确了该基因表达产物的亚细胞定位,主要位于细胞浆中;通过 其对HePGZ细胞基因表达谱芯片的研究,推测该基因可能在细胞中起着多种复杂 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对许多类型基因表达进行调控或影响。通过过表达及SIRNA 抑制实验证实,在LZ .2.15细胞株中HBeAg的分泌量与细胞内AK026018 mRNA 的含量正相关。同时CD81过表达实验证实,随着cD81 mRNA量的增加HBeAg 的分泌量反而降低。因此推测AKo26018基因及cD81对HBeAg的分泌分别有促 进及阻碍作用。
【图文】:

冰结


HAg00marks;1:阳性结果;2:阴性结果;3:空白的鉴定结果:经双酶切后电泳鉴定(结果见图1.3),可见与插入片的质粒片段,将此重组质粒命名为T-eAg。利用T7通公布中国HBV基因型流行株序列比较核酸及氨基酸88%一100%,同时存在移码及缺失突变。选取一株%%及100%,且OR卫正确的重组T-eAg质粒继续进

户口,阳性克隆,阴性,重组质粒


1:空质粒对照;2:阴性克隆;3:阳性克隆3,3重组结合域载体鉴定结果:重组结合域载体经双酶切后电泳鉴定(结果见图1.4),可见与插入片段大小一致的片段及酶切后的质粒片段,将此重组质粒命名为pGBKT7一eAg。图1.4重组质粒pGBKT7一eAg的酶切鉴定MI:LalllbdaDN户口EeoRl+Hind111marks;MZ:DL一2000marks;1,2:阳性克隆;3:阴性克隆3.4酵母细胞转化鉴定结果:上述重组结合域载体pGBKT7一eAg用乙酸铿转化法,转入酵母细胞AHI的培养,酚一氯仿一异戊醇抽提,纯化DNA,应用PCR方法进行扩增,可见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片段证明转化成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萍;CD81与HCV关系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2年04期

2 黄俊琪,郭辉玉;CD81与HCV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0年02期

3 何卫平,郑宇,程云;CD81与免疫应答[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1年03期

4 吕欣;丙型肝炎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3年05期

5 李覃,袁育康,范桂香,李彤;CD_(81)与HCV间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4年04期

6 徐铭宝,李若冰,雷志勇,黄燕萍,唐红卫;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与HBV DNA的相关性研究[J];武警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7 吕丽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的相关分子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2年05期

8 代志琰;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与CD81关系的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9 王全楚;HCV通过CD81与靶细胞结合[J];实用肝脏病杂志;1999年02期

10 李克;丙型肝炎病毒与脂质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锐;;用中医整体观认识e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龚琼模;甘淳;万义鹏;陈宏义;黎玉冰;;中草药及复方抗乙肝病毒S、E抗原的实验研究与疗效——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李知玉;吴其恺;何清;唐奇远;段钢;;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eAg及HBVDNA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代志琰;李刚;徐启桓;韩晓燕;杨林;陈文思;姚集鲁;;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和人CD81的原核表达及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邓家刚;郑作文;王勤;杨柯;秦华珍;李学坚;王春玲;;复方黄根片等八个中药复方对2215细胞HBsAg、HBeAg分泌的影响[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章友康;;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性肾炎[A];中华医学会肾脏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专题讲座汇编[C];2004年

7 赵惠敏;;美能片改善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体会[A];2004年浙江省传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汤燕静;徐

本文编号:2638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638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1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