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最初由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活性肽,是目前已知最强的缩血管活物质。除内皮细胞外,还发现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白细胞、心肌细胞及间质细胞及一些肿瘤细胞也发现能分泌ET-1。ET-1通过两种G蛋白耦联的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ETA和ETB受体发挥作用。ETA受体主要在血管内皮、神经元及肥大细胞发现有表达,而ETB受体主要在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表达。 辣椒素可引起新鲜分离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神经元细胞内向电流及细胞内游离钙浓度上升,ET-1可通过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C,PKC)途径增强DRG神经元细胞内钙对辣椒素的反应,辣椒素引起的内向电流也明显增强。动物局部应用ET-1出现伤害性行为表现,而人局部应用ET-1出现疼痛,近年来发现人及动物局部应用ET-1也出现搔痒。 由同一种物质同时引起疼痛和搔痒,机体如何处理疼痛和搔痒的信息仍不得而知。ET-1引起搔痒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脊髓中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 GRPR)是搔痒感受分子,选择性去除小鼠脊髓Ⅰ层表达GRPR的神经元,动物对所有测试的致痒剂(包含ET-1在内)均无反应,提示初级神经元可能释放不同的神经递质,激活脊髓中痛或者痒特异性感受神经元,本文主要研究ET-1引起搔痒分子信号通路。 方法 实验动物 实验选用雄性C57BL/6J小鼠,体重20-25g,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本研究及实验动物的使用与处理方法得到广东医学科学院动物试验伦理委员会的书面同意,并按照规定遵守动物福利及尽可能减少使用动物的数量。 颈背部注射搔痒模型 小鼠于实验前一天颈背部皮肤剃毛,小鼠于实验前30min放置于透明的塑料盒子里预适应。应用30G针头进行颈背部皮内注射,注射药物后立即放入塑料盒子里面观察,观察小鼠用后肢搔抓注射部位次数,小鼠完成从举起后肢搔抓注射部位到放下后肢全过程为一次搔抓,观察30min。 脸颊部注射行为学观察 实验前一天小鼠脸颊部剃毛,实验前放置于透明的塑料盒子预适应30min,小鼠从盒子里面取出后用微量注射器(将30G针头与微量注射器相连)进行脸颊部皮内注射,注射容量为10μl。注射药物后立即放入塑料笼子里面观察,记录30min内动物分别用前肢拂和后肢搔抓注射部位的次数,用注射侧前肢拂注射部位是疼痛相关的行为学表现,用后肢搔抓注射部位是搔痒相关的行为学表现。 热痛觉阈值 热痛觉阈值测量实验前一天,小鼠在实验台适应1h,测定热痛觉阈值时,用热辐射刺激仪照射小鼠足底紧贴玻璃板部位。记录照射开始至小鼠出现明显逃避的时间,调节光照强度,使注射药物前逃避时间(paw withdraw time,PWT)为(8-12)s。为避免热损伤,光照时间不超过20s。 去TRPV1神经元小鼠制作 雄性新生小鼠于出生后第二天七氟醚麻醉后皮下注射辣椒素(50mg/kg),对照组注射同样容量的溶剂(PBS含10%ethanol与10%Tween-80),动物在SPF动物房里面饲养6周后进行实验。新生期注射辣椒素能够去除表达TRPV1神经元,用角膜刺激实验验证去除TRPV1神经元的效果,用0.01%辣椒素20μl喷到小鼠眼睛上,小鼠会用前肢拂眼睛,记数1min内用前肢拂眼睛的次数,如1min内用前肢拂眼睛的次数少于5次就认为已经成功去除TRPV1神经元。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培养 C57BL/6J小鼠用七氟醚麻醉后背部皮肤消毒,剪下脊柱后快速转移至放置于冰上培养皿内,将脊柱泡在冷的L15内,无菌状态下取出DRG,用0.25%胶原酶Ⅳ于37℃水浴振荡1h,机械吹打后用低温离心机在下离心(1000rpm)5min。培养液为含10%胎牛血清的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 (DMEM),加入青霉素G钠盐和硫酸链霉素各10μ g/ml,并且加入神经生长因子50ng/ml,细胞接种于多聚左旋赖氨酸包被的玻片或培养板上,置于37℃5%CO2培养箱内培养。 PKCε膜转位 细胞接种于多聚左旋赖氨酸包被的直径为10mm玻片上,用0.01M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PBS)洗脱培养液后,加入PBS或ET-1后放入37℃及5%CO2培养箱内60s后吸出上清,用4%PFA固定20min,漂洗后使用含10%的山羊血清室温下作用1h,加入第一抗体,分别为兔来源抗PKCε抗体(1:500)及豚鼠来源的抗TRPV1抗体(1:3000),并加入0.2%Triton4℃下孵育16h,漂洗后加入结合有Alexa Fluor594抗兔IgG和结合有Alexa Fluor488抗豚鼠IgG的第二抗体孵育2h。用激光共焦显微镜(Zeiss, Germany)观察PKCs膜转位情况。 细胞内cAMP检测 细胞接种于多聚左旋赖氨酸包被的24孔培养板上,倒去培养液,用PBS冲洗后,加入含磷酸二酯酶抑制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sobutyl-1-methylxanthine, IBMX,2.5mM)的PBS(含0.1%葡萄糖)在37℃培养箱内孵育10min,吸出培养液,加入含IBMX (2.5mM)及ET-1(10nM)的PBS(对照组只加入IBMX)继续孵育60s,倒去培养液,每孔加入细胞裂解液250μ1(0.1M HC1,0.8%Triton X-100),室温下放置10min,吸出后离心(10000rpm)2min取上清,上清100μ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量标本中cAMP水平,采用小鼠cAMP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用纯化的山羊抗小鼠抗体IgG包被96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在实验前20min准备好所有试剂及酶联板放置于室温,往包被抗体的96孔板中依次加入cAMP标准品或样品、小鼠单克隆cAMP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结合的cAMP,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cGMP呈正相关。用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根据标准品浓度吸光度曲线测量样品浓度。另取上清50μ l应用二喹啉甲酸蛋白质试剂盒(bicinchoninic acid protein assay kit, BCA protein assay kit)测量蛋白含量,测量562nm处吸光度,根据标准品浓度吸光度曲线计算样品蛋白浓度。我们将细胞内cAMP浓度根据蛋白含量进行校正比较,最终细胞内cAMP浓度单位表达为pmol/mg蛋白。 结果 1ET-1通过激活ETA受体引起搔痒 当颈背部皮内注射100μl浓度为10μM(总量为1000pmol)的ET-1时产生明显的搔抓,30min内小鼠用后肢抓注射部位的次数达到360次,依次稀释10倍发现颈背部皮内注射总量为1pmol(此时浓度仅为0.01μM)ET-1仍可引起明显搔抓,当注射总量为100pmol时30min内引起搔抓187次,从ET-1引起搔痒的剂量反应关系可以看到这一剂量(1μM,100μl)引起中等程度的搔抓次数,我们以后的研究中除非特别说明均采用这一剂量的ET-1(1μM,100μl)。 脸颊部注射ET-110μM(容量为10μl)可引起明显后肢搔抓与前肢拂注射部位,注射ET-11μM引起明显后肢搔抓,但前肢拂注射部位不明显,而注射ET-10.1μM不能引起明显的后肢搔抓与前肢拂注射部位。 特异性ETA受体拮抗剂BQ123及特异性ETB受体拮抗剂BQ788单独颈背部皮内注射时并不引起明显的搔抓反应,BQ123100nmol与100pmol ET-1共同注射时可明显抑制ET-1引起的搔抓,而BQ78830nmol与100pmol ET-1共同注射时可明显增加ET-1引起的搔抓,说明ET-1通过ETA受体引起搔痒,而ETB受体可能发挥止痒作用。 2PKC途径介导ET-1引起的搔痒 双吲哚亚酰胺I (Bisindolylmaleimide I, BIM)是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C,PKC)抑制剂,BIM2μg或10μg与ET-1共同注射均能明显抑制ET-1引起的搔痒,说明ET-1引起的搔痒和PKC途径有关。培养的DRG神经元用ET-1(10nM)处理后可见PKCε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而未用ET-1处理的DRG神经元可见PKCε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内。 巴豆醇-12-十四烷酸酯-13-乙酸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是常用的PKC激活剂,颈背部皮内注射PMA1μM和10μM时(总量分别为100pmol与1000pmol)时引起搔痒,而注射10pmol时不引起明显搔痒。 足底注射PMA与ET-1均能引起热痛觉过敏,小鼠足底注射PMA100pmol/10μl一直出现抬足等行为,不能测量热痛觉阈值,10pmol/10μl引起明显的热痛觉过敏,1pmol/10μl引起的热痛觉过敏ET-1100pmol/10μl所引起的热痛觉过敏相当,足底注射1μg BIM15min后可以完全抑制同一部位注射ET-1和PMA引起的热痛觉过敏。 3cAMP-PKC途径介导ET-1引起的搔痒 由磷酯酶C (phospholipase C, PLC)激活PKC是PKC激活的经典通路,我们应用PLC阻滞剂U73122观察PLC通路的作用。颈背部注射U73122(10pmol,100μl)不引起明显搔抓及其他异常表现,但与预期结果相反,U73122(100pmol)与ET-1共同注射明显增加ET-1引起的搔抓次数。提示可能由非经典通路环单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激活PKC从而介导ET-1引起的搔痒。 ET-1(10nM)刺激培养的DRG神经元60s后,应用cAMP单克隆抗体ELISA法测量细胞内cAMP浓度的变化,ET-1处理神经元后明显增加细胞内cAMP浓度。直接应用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 AC)抑制剂SQ22536对ET-1引起搔痒的作用。SQ22536与ET-1共同注射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ET-1引起的搔痒。AC激活后引起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cAMP浓度升高引起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 PKA)激活,PKA阻滞剂H89与ET-1共同皮内注射对ET-1引起的搔痒无明显作用。 为了排除U73122的非特异性作用,我们研究了更高浓度的U73122对ET-1及复合物48/80(compound48/80, C48/80)引起搔痒的影响。C48/80可刺激培养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U73122(10μM)可明显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C48/80皮内注射可引起明显的搔痒,与U73122(1000pmol)共同注射后引起的搔痒可明显减轻,而U73122(1000pmol)仍然增加ET-1引起的搔痒。皮内注射phosphatidylcholine specific phospholipase C(磷脂酰胆碱磷酯酶C, PC-PLC)抑制剂D609,15min再在同一部位注射ET-1或者C48/80,D609可抑制ET-1引起的搔痒,而D对C48/80引起的搔痒无明显影响。 4TRPV1、H1R、TRP、TRPA1在ET-1引起搔痒中的作用 腹腔注射TRPV1拮抗剂辣椒平(4mg/kg)或者H1R拮抗剂美吡拉敏(mepyramine,40mg/kg)对ET-1引起的搔痒无明显影响。新生期注射辣椒素后能去除TRPV1神经元,ET-1在新生期注射辣椒素成年动物不引起明显搔痒,而对照组成年动物对ET-1引起的搔痒反应无明显影响。非选择性TRP抑制剂钌红(ruthenium red, RR,5nmol)共同注射可增加ET-1引起的搔痒,但同样剂量的RR抑制组胺引起的搔痒。TRPA1拮抗剂AP18(100nmol)共同注射可增加ET-1引起的搔痒,同样剂量的AP18对组胺引起的搔痒无明显作用。ET-1引起的疼痛可能与TRPA1有关,RR与AP18增加ET-1引起的搔痒可能与其减少疼痛有关。在皮内注射ET-1前15min皮下注射吗啡(5mg/kg),吗啡对ET-1引起的搔痒无明显影响,提示ET-1引起的搔痒与疼痛无关。 5ETB受体的止痒作用 皮下注射纳洛酮0.5mg/kg可明显抑制15min后皮内注射ET-1所引起的搔痒,而小剂量的纳洛酮(2nmol)皮下注射对ET-1引起的搔痒无明显影响,当纳洛酮与ET-1共同一起皮内注射时,两种剂量的纳洛酮(2nmol与0.5mg/kg)均明显增加ET-1引起的搔痒,这种作用与纳洛酮的全身作用无关,因为全身应用纳洛酮的效果与此相反或者在小剂量的时候无明显效果。 外周存在μ、κ、δ三种阿片类受体亚型,我们应用选择性亚型拮抗剂来观察各亚型的作用,大剂量KOR拮抗剂Nor-BNI(超过15nmol/50μl时)颈背部皮内注射时可引起搔痒,而5nmol/50μl时不引起明显搔痒,我们选择了这一剂量进行研究,其他的剂量参考以前的研究,MOR拮抗剂CTOP或DOR拮抗剂naltrindole一起注射对ET-1引起的搔痒无明显影响,而Nor-BNI明显增加ET-1引起的搔痒,可见外周KOR介导了ETB受体的止痒作用。 KOR激动剂的抗伤害作用与一氧化氮有关,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有内皮型(endothelia)、神经型(neuronal)和诱导型(inducible)三种亚型,nNOS抑抑剂可拮抗KOR激动剂的止痛作用。应用非选择性NOS抑制剂发现L-NAME(200nmol)明显增加ET-1引起的搔痒,而D-NAME对ET-1引起的搔痒无明显影响。NOS有三种亚型分别为内皮型、神经型、诱导型,应用特异的选择性亚型抑制剂与ET-1共同注射,eNOS抑制剂(L-NIO,200nmol)可明显增加ET-1引起的搔痒,而诱导型iNOS抑制剂(AMT,5nmol)、神经型nNOS亚型抑制剂(Nco-Propyl-L-arginine,20nmol)对ET-1引起的搔痒无明显作用。由于神经元中主要存在nNOS,角质形成细胞中主要存在eNOS, eNOS抑制剂也能增加ET-1引起的搔痒说明KOR激动剂可能通过角质形成细胞起作用。 结论 1ET-1通过ETA/AC/PKC途径引起搔痒。 2由cAMP激活PKC是非经典途径,这个通路通过Epac(exchange proteins activated directly by cyclic AMP, cAMP直接激活的交换蛋白)激活下游PLC与PLD,在体内与体外实验均发现从cAMP激活PKC离不开PLC与PLD的作用,本研究中PLC抑制剂U73122与预期相反的作用,说明ET-1引起搔痒的cAMP激活PKC通路与以前发现的通路不同,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由cAMP激活PKC通路,该通路可能与PC-PLC通路有关。 3ETB受体发挥止痒作用,外周阿片类受体κ亚型通过eNOS介导这一止痒作用,角质形成细胞释放的NO也可能发挥止痒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油红文;陈曦;油红捷;张宇清;蔡艳;刘国仗;;内皮素及其受体对心脏细胞肥大与增殖的作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陈筱潮,张旭明,罗年桑,方昶,刘英梅,伍卫;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FR139317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作用(英文)[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1年10期
3 贾瑞鹏;许露伟;温传俊;苏江浩;刘军;王劲松;;内皮素-1及其受体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年S2期
4 赵屹,张丽;胎盘组织中内皮素-1和内皮素受体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13期
5 彭解英;邢泉;王静;张凯;张睿;;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组织中内皮素受体mRNA表达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8年01期
6 孙泊;庄涛;;运动训练对大鼠心肌内皮素含量及受体分型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年11期
7 罗自强,孙秀泓,秦晓群,张长青,管茶香;内皮素-1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调控[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8 Isabelle DEPREZ-ROY,Francis COGE,Lydia BERTRY,Jean-Pierre GALIZZI,Michel FELETOU,Paul MVANHOUTTE,Emmanuel CANET;人肺泡上皮细胞株A549和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内皮素-1通路(英文)[J];中国药理学报;2000年06期
9 孙爱励,王兆军;内皮素受体的研究[J];医学综述;1997年08期
10 王丹;魏玲;;内皮素及其受体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雷涛;宋锦宁;;蛋白激酶C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基底动脉痉挛的调控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吕应堂;;钙调素调节蛋白激酶调控拟南芥开花时间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王小中;李静;;蛋白激酶PKR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4 王燕舞;孙永华;郑先念;朱作言;;豆蔻酰化的富含丙氨酸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Marcks)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胡源;杜林方;蒋佳宏;;拟南芥蛋白激酶STN7和STN8结构预测与功能分析[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黄翠萍;杨和平;;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7 郑锦彪;王力平;王玲莉;戴林森;;人cAMP依赖型蛋白激酶β抑制剂NMR谱图的归属以及基于化学位移的二级结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高瑞兰;陈小红;林筱洁;钱煦岱;周郁鸿;徐卫红;;三七皂苷在造血细胞内MAPK信号传递途径的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杨鸣良;沈磊;孙长伏;;特异性抑制剂对腺样囊性癌细胞中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A];第五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谢万钦;赵玉龙;胡文全;李翠凤;;植物内源蛋白激酶对转脂蛋白BP-10磷酸化的研究[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麦国荣;内皮素受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1年
2 陆志城;蛋白激酶靶向治疗 药物之劫?[N];医药经济报;2005年
3 新华;皮内注射艾滋病疫苗试验取得重大进展[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张建琛 李静;我科学家发现可调控细胞死亡方式的人体蛋白激酶[N];科技日报;2009年
5 成银霞;外周镇痛药作用新机制:激活精氨酸/NO/cGMP/蛋白激酶G/ATP敏感性钾通道 Analgesics:Stimrlators of the NO-cGMP-PKG-K+ ATP Channel[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金楚;碘过敏试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7 李春和;奶牛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技术[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8 副主任医师 黄利慧;压力过大令人失忆[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记者 班玮;人体有种蛋白激酶或可用于“以肥治肥”[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电针能激活老年痴呆大鼠海马蛋白激酶信号通路[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文进;内皮素-1引起搔痒的分子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冉迎春;内皮素-1对高氧暴露早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宇;内皮素系统与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4 田贵华;长期电针刺激百会、足三里对SHR大鼠海马CA1区微血管和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陈艾东;室旁核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1调控心交感传入反射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6 王建亭;蛋白激酶CK2α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喉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超;NF-κB介导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机械刺激后热痛觉过敏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尤青海;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在炎症因子所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变化中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9 王婧婧;半边莲生物碱和山梗菜碱对内皮素-1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郭凌晨;人类激酶基因CK1γ1L2和PDIK1L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宗焰;内皮素在创伤性休克中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纪岩磊;ET-1、TGF-β_1及α-SMA在积水肾盂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3 杨泽福;氧活性产物介导缩血管活性物质促进心肌细胞分泌内皮素[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周娟;细胞内钙在内皮素-1促肺腺癌细胞SPC-A1生长中的作用及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5 倪布清;新型K_(ATP)通道开放剂埃他卡林对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6 许露伟;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内皮素-1及其受体的表达及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7 孔德全;先心病体外循环围术期血浆C型利钠肽与内皮素-1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王珍;内皮素-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9 李建;肺血栓栓塞症早期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杨明高;三拗芎葶合剂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
本文编号:
2697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