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经眶下神经注射蛇毒建立新型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

发布时间:2020-06-13 14:03
【摘要】:[研究背景]三叉神经痛被称为人类最大的痛苦之一,临床治疗手段虽然不少,但尚无一种公认的理想手段,其主要原因是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已有的中枢性病源学说、周围性病源学说、血管压迫学说等都不能完整地解释该病临床现象。三叉神经痛机制的研究障碍之一是缺乏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以往用于研究三叉神经痛的脑闩下蛛网膜下腔注射微量青霉素G-K引起大鼠三叉神经痛样反应模型、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眶下神经模型及猫去牙髓模型等均有操作复杂、特异性不高等缺点,为此建立一种简便、易行且可靠的动物模型实属必要。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可靠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 [方法] 实验1选取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沿眉弓上缘做弧形切口,显露位于眶内侧底部的眶下神经,予大鼠眶下神经干内注射蛇毒(浓度为0.1mg·1-1)或生理盐水6ul。于术前3天以及术后3、6、9、12、15、20、25、30、40、50、60、70、80以及90天进行机械痛阈行为学测定。观察大鼠眶下神经支配区域对机械刺激的疼痛反应阈值及疼痛行为学表现。 实验2选取Wistar大鼠30只,分别为蛇毒注射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沿眉弓上缘做弧形切口,显露位于眶内侧底部的眶下神经,予大鼠眶下神经干内注射蛇毒(浓度为0.1mg·1-1)或生理盐水6ul。于术前3天以及术后3、7、14天进行视频行为学测定。摄像机放置在笼子前面1米处观察大鼠探究行为、静止行为、抓脸行为、摇头行为、舔后肢行为和舔身体行为的次数和时间。 实验3选取Wistar大鼠4只,分为蛇毒注射组和对照组各两只。按照实验1的方法制作蛇毒三叉神经痛模型。取大鼠延髓和眶下神经组织,制作电镜切片,观察电镜下延髓和眶下神经组织。 实验4选取Wistar大鼠2只,一侧股静脉推注5%伊文氏蓝染料,待大鼠全身转蓝约几分钟后,予ION神经鞘膜内注入蛇毒毒液或生理盐水,观察ION支配区域血管通透性以伊文氏蓝漏出量。 实验5选取实验2中制作完成蛇毒模型组大鼠16只,随机分为喂药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普瑞巴林喂药组采取灌胃法,药物用生理盐水溶解,每只灌注量为30mg/kg,连续灌注6天,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喂药前1天以及喂药后第1、2、3、4、5、6、14天进行行为学测定。摄像机放置在笼子前面1米处观察大鼠探究行为、静止行为、抓脸行为、摇头行为、舔后肢行为、舔身体行为的次数和时间。 [结果] 1、实验组大鼠于术后3天出现眶下神经支配区域机械痛反应阈值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大鼠易激惹,具有搔抓面部或攻击行为。机械痛阈值降低持续至术后60天,此后逐渐恢复,术后90天完全恢复同术前。 2、实验组大鼠于术后3天出现探究行为、静止行为、抓脸行为、摇头行为的变化,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上述行为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舔后肢、舔身体行为无明显变化。大鼠术后7天、14天探究行为、静止行为、抓脸行为、摇头行为变化进一步明显,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上述行为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舔后肢、舔身体行为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上述行为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3、实验组延髓神经细胞出现髓鞘松解、脱髓鞘改变,同时出现轴索密度分布不均匀改变。实验组眶下神经细胞出现髓鞘松解、脱髓鞘改变。 4、予大鼠眶下神经干鞘膜内注射蛇毒15分钟后,围绕鼻区的口唇部出现蓝色斑块,伊文氏蓝渗出明显,对照组则几乎无伊文氏蓝渗出。 5、普瑞巴林组大鼠于喂药后第1天出现抓脸行为、摇头行为的变化,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上述行为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探究行为、静止行为、舔后肢、舔身体行为无显著改变。普瑞巴林组大鼠于喂药后第2天出现抓脸、摇头、静止行为的变化,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上述行为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探究行为、舔后肢、舔身体行为无明显变化。普瑞巴林组大鼠于喂药后第3天出现抓脸、摇头、静止行为、探究行为的变化,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上述行为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舔后肢、舔身体行为无显著改变。普瑞巴林组大鼠于喂药后第4、5、6、14天均出现抓脸、摇头、静止行为、探究行为的变化,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上述行为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舔后肢、舔身体行为无显著改变。 结论眶下神经干注射蛇毒可致眶下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痛觉超敏现象,自发性疼痛以及相关行为学改变;电子显微镜研究显示,延髓及眶下神经出现神经脱髓鞘的改变;伊文氏蓝实验表明该神经支配区域血管通透性增加;此模型给予普瑞巴林喂服后,大鼠疼痛行为学改变被抑制。上述研究结果提示,这一新型大鼠模型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三叉神经动物模型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32;R74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广科,蔡世杰,姜科,李中吉,李博华,田军涛,张亚歌;眶下神经酚甘油与阿霉素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2 王中亮;居富年;管晏茹;于爱民;马伟;薛普翼;王保珍;;鼻内镜下行翼腭窝上颌神经和眶下神经全长切除治疗三叉神经痛22例报告[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7年02期

3 周tx,刘玉光,吴承远;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J];山东医药;2005年03期

4 魏俊;温新院;刘勇;付敏;唐金红;;患侧C1-3局部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性及机理初探[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5 赵银春,金向青;神经段截术治疗三叉神经痛[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姜晓钟;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探讨[J];上海医学;2001年12期

7 王知夫;;蝶腭神经节切除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五例报告[J];江西医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8 赵序利,李莉,马玲,赵松云,张晓;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一例报告[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17期

9 孙士营,李刚,孙玉荣,满翠荣,李新钢,张庆林;安定及维生素B_1联合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初步体会[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1998年02期

10 姜晓钟;陈必胜;赵云富;高宏;邹爱萍;苗林;;三叉神经痛(Ⅱ、Ⅲ)高位切断术的临床应用(附104例报告)[J];上海医学;199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tx;刘玉光;吴承远;;大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的建立[A];山东省疼痛研究会第八届全省疼痛学学术年会、疼痛医学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2 巴边;;浅谈针灸与藏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丁辉有;罗苹;曹志德;李有辉;叶月利;;CT引导射频热凝术治疗双侧三叉神经痛14例疗效析[A];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罗道枢;王玮;;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中的活化[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黄进;;抑肝散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6 谢道奋;郭建荣;;奥卡西平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进展[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宣丽华;;腹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体会[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钟兴明;;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A];2008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郑秀珏;曹飞;李谷;黄欣;詹仁雅;杨小锋;温良;龚江标;;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郑秀珏;曹飞;李谷;黄欣;詹仁雅;杨小锋;龚江标;温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建高;留置导管技术助力三叉神经痛缓解[N];科技日报;2011年

2 王利力;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是何因[N];工人日报;2002年

3 衡水市第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曹文栋 安新山;三叉神经痛 疼起来要了命[N];河北科技报;2004年

4 俞忠良;三叉神经痛怎样治疗好?[N];健康时报;2004年

5 永久;治三叉神经痛一得[N];民族医药报;2001年

6 杨一明;治三叉神经痛方[N];民族医药报;2005年

7 副主任医师:邵娟;三叉神经痛有啥好办法[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8 江锦琦;三叉神经痛切勿误拔牙[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9 邱吉芬;春风拂面小心三叉神经痛[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10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龚波;三年错拔了七颗牙[N];健康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建雄;经眶下神经注射蛇毒建立新型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D];中南大学;2013年

2 罗道枢;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神经元的机能学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3 云宇;缺血后处理抗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4 王建枫;锌对大鼠肝脏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周春雷;五肽化合物PLNPK对大鼠抗GBM肾炎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6 李崖雪;电针下关穴、地仓穴治疗大鼠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刘明;梓醇对脑缺血损伤大鼠恢复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沙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国;白介素-6中和抗体及索拉菲尼对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10 莫雪安;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中Cdk5/p35的表达与活性[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2 石宇远;链霉素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雷洁;大鼠眶下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中相关P2受体表达水平的动态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杨鸿雅;三叉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2年

5 许维刚;三叉神经痛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分析与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6 杨洪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杨利霞;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MRI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8 李崴;三叉神经痛患者痛支中hNav1.8 mRNA的表达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9 黄锦煜;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中CB1受体的表达变化[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任崇文;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判定及手术疗效[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11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711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8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