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糖原合酶激酶3β在嗅觉系统中功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1 10:11
【摘要】:糖原合酶激酶3β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是一个广泛表达于动物各种器官组织的激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表达水平尤其高。GSK3β参与很多关键的生理过程,例如糖代谢、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等。因为GSK3β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并且功能众多,所以它的活性需要受到精细的调控。调控GSK3β的活性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包括磷酸化,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胞亚定位及以上三种方式之间的组合作用。其中,磷酸化是最主要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调控方式。GSK3β的磷酸化调控主要通过两个位点的磷酸化作用来实现,即第9位丝氨酸的磷酸化(S9-GSK3β,活性降低)和第216位酪氨酸的磷酸化(Y216-GSK3β,活性升高)。在大脑中,基础状态下面的GSK3β的活性比较高,因此与其他激酶不同,对GSK3β的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抑制它的活性来实现。GSK3β活性的异常调节和很多神经系统疾病有关,例如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等。 嗅觉是一种很古老的感觉,相对于其它感觉系统,嗅觉系统进化得更早,对动物早期的生存和繁殖具有更加重要的生理意义。在动物的生存环境中充满了各种气味分子,而不同气味分子包含着不同的意义的信息,动物的嗅觉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可以探测和解析这些气味的能力,进而产生相应的行为来适应外界复杂的环境。很多动物,例如小鼠,可以利用气味编码能力来寻找食物,逃避天敌,寻找配偶等等。嗅觉系统由主嗅系统和附嗅系统组成,其中主嗅系统包括嗅上皮,主嗅球,梨状皮层,内嗅皮层等。动物对外界气味分子的解析开始于气味分子和嗅感神经元上面表达的气味分子受体的结合,进而激活很多不同类型的嗅感神经元,这些不同类型的嗅感神经元再把气味分子的信息传递到嗅球里面。嗅感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会和嗅球中的投射神经元(包括僧帽细胞和丛状细胞)的树突形成突触连接,然后再通过僧帽细胞和丛状细胞的轴突进一步将气味信息投射到高级的嗅觉皮层。嗅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是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症状,例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但是这些神经系统疾病和嗅觉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虽然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GSK3β和嗅觉系统都分别与很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有密切的关系。然而,目前涉及GSK3β在嗅觉系统中的功能的研究非常少。为了能更好的理解GSK3β在嗅觉系统中的功能,我们首先来研究GSK3β在小鼠嗅觉系统发育过程中的时空分布变化,这些实验数据对我们理解此重要激酶在嗅觉系统中可能的功能提供很好的前期基础。 我们的结果显示: 1、GSK3α在嗅觉相关脑区,包括主嗅嗅上皮和附嗅犁鼻器、主副嗅嗅球的各类神经元中都广泛存在,但是不同发育时期在这些脑区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2、在嗅觉系统的发育过程中,Y216-GSK3β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定位都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模式:在胚胎期,Y216-GSK3β在嗅球的各类神经元广泛表达,并且在嗅上皮的嗅感神经元的胞体和轴突中都可以检测到信号;在出生后早期,Y216-GSK3β在嗅感神经元中的表达水平下降;成年后,Y216-GSK3β几乎不在嗅感神经元中表达,但仍广泛存在于嗅球神经元中。因此在成年的嗅球里面广泛存在高活性状态的GSK3β。 3、S9-GSK3β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定位也都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模式:在胚胎期,S9-GSK3β在嗅感神经元的胞体中大量表达,但是不存在于嗅感神经元轴突上面;在出生后早期,S9-GSK3β在嗅感神经元的胞体中一直维持比较高的表达水平,在轴突中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在成年后,S9-GSK3β主要集中在嗅球的嗅神经层和SEZ区域的未成熟神经元(该区域主要由SVZ处迁徙过来的未成熟神经元组成)。 4、我们发现在嗅觉系统的发育过程中,GSK3β的活性受到Wnt/Dvl/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 研究了GSK3β在小鼠嗅觉系统的时空表达情况后,我们进一步研究GSK3β在嗅觉系统里面可能参与的功能。由于以上表达模式的结果揭示了GSK3β的表达水平和活性(磷酸化状态)可能受到嗅觉活动(输入)的影响,因此我们通过失嗅,气味刺激的模型,结合免疫荧光,免疫印迹,电生理记录,动物行为等等研究手段来探索GSK3β在嗅觉系统中的功能。 结果显示: 1、嗅觉缺失(离子通道敲除的转基因动物和硫酸锌损毁嗅上皮两种模型)会造成嗅感神经的GSK3β的活性升高,但在嗅球中的GSK3β活性会降低;相反,增强气味刺激会造成嗅球中的GSK3β的活性升高。嗅觉缺失(包括离子通道敲除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和硫酸锌损毁嗅上皮的动物模型)会造成嗅感神经中的GSK3β的活性升高,但是会降低嗅球中GSK3β的活性;相反,增强气味刺激会造成嗅球中的GSK3β的活性升高 2、抑制GSK3β的活性以后,嗅球颗粒细胞层的神经元自发活动减弱。 3、通过特异性的GSK3β抑制剂,我们发现降低GSK3β的活性不影响小鼠正常的气味辨别行为,但是会影响动物的正常习惯化行为以及对气味的短期记忆能力。 以上结果表明GSK3β在嗅觉系统中的活性(磷酸化状态)会受到神经元活性的影响,并且这个激酶自身的活性反过来也会影响嗅球神经元的活性,这种相互作用的模式对于嗅觉信息处理功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进一步地了解了这样一个参与到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的激酶在嗅觉系统中的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青;王世民;;嗅觉诱发电位的应用研究[J];医学综述;2009年04期

2 李振洲;嗅觉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4年01期

3 黄其林,赵士福,Gaudin Arnaud,Gascuel Jean;变形期非洲爪蛙嗅觉系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波形蛋白的时空表达[J];解剖学报;2005年03期

4 朱莹莹;倪道凤;;嗅觉功能电生理学测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年06期

5 上官翰京;李志春;;细胞保护在嗅觉系统中的研究进展[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6年04期

6 ;嗅觉标记蛋白在嗅觉系统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8年02期

7 王建礼,安书成,邰发道;一氧化氮与嗅觉识别记忆[J];生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8 娄昕;马林;郭行高;王先令;;Kallmann综合征的MR影像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04期

9 岳文;;神奇的外激素与第二嗅觉[J];科学世界;1999年02期

10 杨爱红;李光武;;成体嗅觉系统神经发生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大海;倪道凤;朱莹莹;;大鼠老年痴呆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嗅觉病理学的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2 朱莹莹;倪道凤;许彩民;;老年痴呆大鼠嗅觉系统免疫组化及凋亡的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3 魏永祥;韩德民;;嗅觉味觉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变应性鼻炎诊疗技术学习班讲义汇编[C];2007年

4 李海超;乔奇;原国辉;郭线茹;罗梅浩;吴少英;;昆虫嗅觉识别系统的研究概况[A];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杜毅;陈洪;许平;;论嗅觉和香精[A];2006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建兵;;昆虫信息素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A];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欧阳楷;杨德超;高军涛;许翱翔;;兔嗅觉系统的动力学研究—输入输出[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马骥;龙春富;;应用嗅诱发电位对人嗅神经损伤进行鉴定的可行性探讨[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陈志伟;罗万能;颜志平;饶志远;苏素联;彭晋;陈忠;;气味刺激的嗅觉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徐春晓;王剑;倪道凤;姜鸿;魏伯俊;;Kallmann综合征的嗅觉功能和嗅球体积[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荔;周雯:嗅觉影响视觉[N];北京科技报;2010年

2 安然 本报驻京记者 李虎军;打开嗅觉系统的大门[N];南方周末;2004年

3 ;大多数动物有两种嗅觉:分别帮助“找方向和找对象”[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实习生 尚婵娟;未来网络可以传送气味吗?(上)[N];科技日报;2007年

5 孔明酩;苍蝇的贡献[N];北京科技报;2001年

6 张田勘;余志平;嗅觉机理研究获诺贝尔奖[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朱国旺;踏入冷门勤求索 只为斯人可闻香[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张田勘;“闻香识女人”的奥秘[N];河北日报;2004年

9 张巾;形形色色的未来生物认证技术[N];人民公安报;2008年

10 若洁;我的鼻子不闻味道[N];中国商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智祥;糖原合酶激酶3β在嗅觉系统中功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3年

2 龚蓉;膜上鸟苷酸环化酶在大脑和在嗅觉系统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方可;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MEMRI)技术及其在研究大鼠嗅觉和脑缺血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5年

4 Eduardo Gonzalez Moreira;嗅觉系统模型研究及其模式识别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5 朱莹莹;拟老年痴呆大鼠模型嗅觉系统相关改变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6 有慧;嗅觉系统结构和功能MR成像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周伟光;果蝇嗅觉基因的筛选、鉴定及其功能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8 陈兴明;嗅觉诱发电位仪的研制和化学刺激诱发人嗅性相关电位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9 张小俊;基于嗅觉信息的机器人味源定位策略及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10 张哲;仿生电子鼻传感器阵列设计及其在牛肉品质检验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成华;基于芯片技术的嗅觉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魏亚飞;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嗅觉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刘延辉;仿人机器人头部视觉及嗅觉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邱e

本文编号:2764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764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3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