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一、观察和分析支气管上皮增生性病变的病理形态特点,为肺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依据;二、检测和分析FHIT基因杂合性丢失/微卫星不稳定现象(LOH/MI)和p53基因突变在手术切除的肺癌和非肺癌(肺炎性病变)支气管上皮增生性病变是否存在差异,试图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揭示“真正癌变”的一些本质性改变,为肺癌前病变的风险性预测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收集360例手术切除的肺鳞状细胞癌和肺炎性病变大体标本,HE染色,显微镜下寻找支气管上皮各级增生病变,观察和分析支气管上皮增生性病变的病理形态特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银染技术结合二核苷酸(CA)_n重复序列出现多态性,检测分析肺鳞状细胞癌组(以下简称肺癌组)82例增生性病变和肺炎性病变组57例增生性病变的FHIT基因微卫星位点的LOH(loss of heterozygosity)和MI(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现象;采用PCR-SSCP-DNA测序法,检测了肺癌组80例增生性病变和肺炎性病变组51例增生性病变的p53基因突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肺癌组和肺炎性病变组支气管上皮增生性病变FHIT基因和p53基因表达产物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结果 一、病理形态学观察分析方面:肺癌组轻-中度非典型增生病变的发生率为24%(55/230)、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35%(80/230);在肺炎性病变组,轻-中度非典型增生病变的发生率为9%(12/130),无一例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病变。描述了支气管上皮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病理形态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普遍存在, 非典型增生病变可出现在基底细胞增生区,即分化的纤毛上皮和杯状细 胞下方为非典型增生病变,占所有癌前病变的54%(80/147)。有些重 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病变的细胞层次很少,但是上皮细胞异形性相当 明显。支气管上皮增生性病变的生长方式有两种,86%(69/80)为“蔓延 型”生长,14%(13/80)为“假浸润型”生长。 二、FHIT基因LOH/MI事件频率及FHIT蛋白免疫组化结果 (一)FHIT基因LOH/MI事件频率:联合检测微卫星位点D3S1234、 D351300、D351481、D351313的FHIT基因阳性率(LOH和Ml发生率之和), 肺癌组的鳞状上皮化生病变和轻一中度非典型增生病变分别为 53.8%(7/13)和70%(7/10),均明显大于肺炎性病变组的相应增生病变 12.5%(2/16)和18.2%(2/11),差异有显著性(p=0.041;p=0.030)。 肺癌组的正常支气管上皮和基底细胞增生病变分别为18.8%(3/l6)和 33.3%(4/12),与肺炎性病变组正常支气管上皮和基底细胞增生病变 0.0%(0/16)和7.1%(1/1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沂0.226,P=0.148)。肺 癌组各组间FHIT基因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4个位点的 FHIT阳性率分别为41%(34/82)、37%(30/82)、38%( 31/82)、34%(28/82), 差异无显著性(P=0.878)。 (二)FHIT蛋白免疫组化结果:肺癌组和肺炎性病变组正常支气管上皮、 基底细胞增生、鳞状上皮化生FHIT蛋白丢失率分别为41 .7%(15/36) 和5.1%(2/39),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基底细胞增生病变免疫 组化染色阴性率分别为60.0%(6/10)和0.0%(0/11),差异有显著性 (P=0.004)。 (三)支气管上皮增生性病变FHIT基因LOH/MI与FHIT蛋白表达显著相 关。 三、P53基因突变率与免疫组化结果 (一)p53基因突变率检测结果:肺癌组的正常支气管上皮、基底细胞 增生、鳞状上皮化生、轻一中度非典型增生的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 7%(l/15)、33%(4/12)、38%(5/13)、40%(4/10),肺炎性病变组相对应 增生病变的突变率分别为7%(l/15)、25%(3/12)、36%(5/14)、4既 一3一 (4/10),两组间相对应亚组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为1.000)。 肺癌组正常支气管上皮、基底细胞增生、鳞状上皮化生、轻一中度非典 型增生、重度非典型增生一原位癌和鳞状细胞癌各组间p53突变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0.258):肺炎性病变组正常支气管上皮、基底细胞增 生、鳞状上皮化生、轻一中度非典型增生各组间p53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 无显著性(p=0.197)。 (二)p53蛋白免疫组化结果:2例(肺癌组和肺炎性病变组各1例)鳞状 上皮化生呈p5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其余的正常支气管上皮、基底 细胞增生、鳞状上皮化生、轻一中度非典型增生病变均为免疫组化染色阴 性。重度非典型增生一原位癌病变阳性率为20%(2/10)。鳞状细胞癌的 阳性率为25%(5/20)。 (三)支气管上皮增生性病变P53基因突变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 结论 一FHIT基因LOH/MI现象普遍存在于肺癌患者肺组织支气管上皮各级增 生性病变中,明显高于肺炎性病变患者肺组织支气管上皮增生性病变, 表明FHIT基因LOH/Ml在具有潜在性发展为癌的增生性病变与炎性增生 性病变这两大类不同性质的增生性病变中的发生频率确实存在差异。为 将FHIT基因LOH/MI的检测作为判断“真正”癌前病变的检测指标之一 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二.FHIT蛋白缺失同FHIT基因LOH/MI的一致性为88.3%。对于癌前病 变的检测,检测FHIT蛋白比FHIT基因更敏感,实用价值更高。 三.在肺癌前病变中,FHIT基因LOH/MI现象与P53基因突变相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361
【图文】: 图1BCH伴有大量的薪液细胞增生(HE,10x10)Fig1.BCHassoeiatedwithmany刃。ucussecreting即lthelialeells图2脱落支气管上皮旁的鳞状上皮化生(HE,10x10)
FigZ脱落支气管上皮旁的鳞状上皮化生(HE,10x10)
图3Fig3脱落支气管上皮旁的原位癌(HE,10x20).CISnearSheddingbronehialePlthelia图4鳞状上皮化生伴有血管生成(HE,10X10)Fig4.Ma奴iresquamouseellmetaPlasiawithanglogenieasPeets.一20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焱;周晓军;;滤泡树突细胞增生性病变及肿瘤[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2 潘正航;;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影像学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11年09期
3 常方芝;田字彬;;FHIT,Caspase-3及Surviv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毛心辉;盛梅笑;;IgA肾病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7期
5 郑志生;汪萍;徐潜生;;微瓣技术治疗喉良性增生性病变[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08期
6 吴妍;范钦和;;乳腺癌中微管相关蛋白LC3A和LC3B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7 李彩文;窦秀侠;冯艳红;聂艳丽;李贺兰;;乳结消丸治疗乳腺腺病12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年06期
8 辛知;;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4年02期
9 江洁;何宗德;;何宗德辨治声带肉芽肿验案1则[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年08期
10 郑林峰;倪型灏;吴伟;张谷;;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荣祥;;喉增生性病变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选择的笔者经验(摘要)[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殷操;沈丽佳;谢思明;阮萍;姚希;;口腔癌及癌前病变中FHIT的表达及其意义[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严龙国;金顺吉;;P63和FHIT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A];吉林省医学会第九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王成鑫;刘丽江;;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分类及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资料(2011)[C];2011年
5 何志连;余立群;;FHIT、HPV16/18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曲迅;宋文刚;马世彬;徐英萍;邓文;朱长军;;抑癌基因FHIT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马列;王群;张丽娇;吴立华;王笑歌;;肺癌患者P53、FHIT、K-ras基因异常表达与吸烟相关性的Meta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亢春燕;吴逸明;;FHIT、p16基因甲基化与肺癌关系的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耿正惠;周静;;FHI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刘星;梁春;贺治青;王华;吴宗贵;;营卫调节方对兔血管外膜损伤致内膜增生性病变的干预作用[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副教授 张伟邋张中桥 整理;克隆性分析 疑难病诊断的准星[N];健康报;2008年
2 主管护士 杨桂邋兰 医师 韩康;乳腺小叶增生的家庭理疗[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谢立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健康报;2006年
4 陈莹;给DNA做手术[N];大众科技报;2002年
5 王哲元;绝经期心血管病患者用药当心乳腺疾病[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李t煟ㄗ髡呶虾H拾皆憾呛砜浦髦我绞Γ
本文编号:2797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79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