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及其突变体以及其B亚单位的构建表达与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9 20:45
【摘要】: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 LT)是一种能导致人畜腹泻的 毒性因子,为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ETEC)产生的六聚体 蛋白。除了很强的毒性以外,LT 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并且能够辅佐其他抗原通过 粘膜免疫途径使机体产生特异抗体,因而 LT,尤其是其无毒或低毒突变体,还是 良好的粘膜免疫佐剂,在粘膜免疫研究中以及粘膜免疫疫苗开发中具有重要医学 价值和经济价值。另外,由于 LT 是由一个具有毒性的 A 亚单位(LTA)和形成环 状的五个能够与神经节苷脂 GM1 结合而粘附于真核细胞膜上的 B 亚单位(LTB) 组成,结构与功能都很复杂,不同位点的氨基酸突变会对其高级结构和功能产生 各不相同的影响,因而研究 LT 的突变体,不但可以筛选出可以应用于临床的侯选 粘膜免疫佐剂,而且还可拓宽我们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研究目的:获得适应中试规模生产、具较高表达效率的 LT 及 LT 的 B 亚单位 (LTB)表达系统。通过对 LT 的表达、纯化及保存的方法进行探索,寻找到 LT 优化的表达、纯化及保存方案。初步筛选出毒性较小、粘膜免疫佐剂活性较高的 LT 突变体,同时就氨基酸突变对 LT 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作一些理论探讨。 研究方法:通过用改良的基因组提取方法从野生型产毒性大肠杆菌中提取到 lt 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其重组于表达载体中并转化宿主菌,在摇瓶中筛选优 化的表达系统。改变 Immobilized D(+)-galactose 亲和柱平衡缓冲液及目的蛋白洗脱 液的成分及 pH 值,优化纯化方案。通过对不同保存条件下的 LT 用 HPLC 作分子 筛层析判断 LT 结构稳定性筛选出最佳保存方案。利用基因工程的定点突变技术, 构建 LT 突变体。用在分子筛层析洗脱液中加入 1%SDS,观察在洗脱过程中 A280nm 的区别判断 LT 与突变体之间结构稳定性的差异、从胰酶消化后 LTA 裂解出 LTA1 的多少判断 LT 及突变体对胰酶的敏感性、用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毒性检 测中导致 CHO 细胞变形的剂量和程度及在 Patent-mouse 活体毒性检测中导致肠内 液体的多寡判断 LT 及突变体的毒性。LT 突变体的粘膜免疫佐剂效应由下述方法 进行评价:将 LT 突变体作为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 B 亚单位(UreB)的佐剂, 口服免疫 BALB/c 小鼠,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及粘膜部位抗原特异的抗体水平、 用 ELISPOT 法观察肠派伊尔结(PP 结)抗体分泌细胞、用 RT-PCR 法检测细胞 因子的差别表达并与其他佐剂及疫苗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 1、用改良基因组提取法从野生型产毒大肠杆菌中提取到含 lt 基因的质粒。 2、 在生长于改良 M9-CAA 培养基的含 pET11c-LT 重组质粒的 E.coli I WP=6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BL21(DE3)中以约 46mg/L 培养基的较高效率分泌表达出重组 LT。 3、 LT 在纯化后马上冻干并保存于 4℃可以长久保持其完整的六聚体结构。该 法可避免 LT 以液态形式在缓冲液中 4℃或-70℃保存一定时间后发生解聚现象。 4、 构建了 LTK63(第 63 位氨基酸由 S K),LTR72(第 72 位氨基酸由 A R) 和 LTKR(第 63、72 位氨基酸分别由 S、A 突变为 K、R)。 5、LTA2 结构域内的第 229、230、232、233 位的 4 个氨基酸由 E、V、I、Y 分别突变为与霍乱毒素该 4 个氨基酸相同的 D、I、T、H,命名为 LTDITH,同时 构建了 LTK63,LTR72 和 LTKR 的相应的 LTA2 结构域突变体 LTKDITH、LTRDITH 和 LTKRDITH。另外还将 LTDITH 的第 232 位氨基酸突变为 Lys,命名为 LTDIKH。 6、 对重组 LT 及其突变体进行了中试规模发酵并纯化后统计发现 A2 结构域 特定突变后的 LT,其表达效率大大提高,可达 160mg/L 培养基。 7、 用 HPLC 对野生 LT 及各种突变体进行结构稳定性检测后, A2 结构域特 定突变后的 LT 其稳定性大大增加。相对于 LT,LTK63 结构稳定性增加;LTR72 结构稳定性降低;LTKR 结构稳定性增加。 8、 LTA2 结构域特定突变后的 LT 的胰酶敏感性降低。LTK63、LTKR 比 rLT 及 LTR72 的胰酶敏感性降低。 9、 用 CHO 细胞毒性检测实验和 Patent-mouse 毒性检测实验表明,LTDITH 的毒性显著低于 rLT。 10、 pET22b(+)-LTB/E.coli BL21(DE3)表达系统使 LTB 在 pelB 信号肽的引导 下既可分泌表达至胞周质,也可使 LTB 以包含体形式存在。分泌表达的 LTB 能用 半乳糖亲和柱一步纯化出来,包含体形式存在的 LTB 能通过溶解、缓冲液置换后, 再用半乳糖亲和柱纯化,两种方法纯化的 LTB 具有相同的氨基酸组成并且具有正 常的免疫原性和 GM1 结合活性。 11、 LT 突变体及 LTB 在与 Hp 尿素酶 B 亚单位(UreB)通过口服途径免疫 小鼠后具有明显的佐剂效应,血清 IgG、粘膜部位的 sIgA、PP 结抗体分泌细胞及 细胞因子如 IL-4、IFN-γ 的表达都明显增加。 结论:改良的基因组提取方法是提取大质粒的简便方法。用 HPLC 结合分子 筛层析可以判断 LT 的结构稳定性。LTK63 对 LT 六聚体的结构还有明显的影响。 LTDITH 及基于 LTDITH 的突变体能显著改变 LT 的结构与功能,即增加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346
【图文】:

二级结构,单体,片段,残基


图 1.1 B 亚单体与五聚体的二级结构(引自 Sixma ematic secondary structure diagram of a single B subuni(From Sixma TK[4])后,单体被包埋的表面积为 2360 2,占单体体中发现的最大百分比[8]可能是五聚体稳定性分为具有 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的 A1 片段1 与 A2 之间借一个二硫键连接(A:187-199明显的非球形结构,以图 1.3(引自 Williams N片段构形复杂,包含有许多二级结构,共计有 个残基的 α 螺旋起始于残基 200,该螺旋位于 A1 片段之间有许多相互作用,如范德瓦尔斯B(2)

二级结构,正电荷,博士学位论文,负电荷


LTA的二级结构(引自SixmaTK[4]

二级结构,三维结构


图 1.2 LTA 的二级结构(引自 Sixma TK[4])2 Schematic secondary structure diagram of A subunit(From 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越;胡明明;阎瑾琦;张亮;王宇;朱运峰;于继云;;L1(ORF1)基因通过编码和非编码RNA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J];军事医学;2011年06期

2 李壮林;姚雪静;于学珍;;人TNF-α突变体Y87H/A145R的表达及纯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年05期

3 韩艳辉;张_";康琳;高姗;辛文文;王景林;;重组蓖麻、相思子毒素A链嵌合突变体的制备与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11年04期

4 张艳秋;李永军;孙运波;邢金燕;王云龙;付正菊;;ApoA-I半胱氨酸突变体rHDL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池宇朋;邓梅春;吴远远;罗吉;容明强;张亦雅;张东裔;曾雄智;梁宋平;;敬钊毒素-XI与突变体R3A-JZTX-XI的合成、复性及其药理活性鉴定[J];生物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6 瞿少刚;张秀萍;;谷氨酸转运体GLT-1的TM8区段在底物转运过程中的功能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6期

7 聂咏鹏;陈伟华;;LDR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定量检测慢性乙肝患者YMDD突变的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6期

8 杨帆;陈克终;姜冠潮;李剑锋;王俊;;改良的内切酶突变体富集法检测肺癌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J];中国肺癌杂志;2011年08期

9 陈晓娟;杨宇东;孙莉;胡日查;邢雅玲;陈忠斌;;SARS冠状病毒PLpro蛋白酶对泛素样分子的DUB活性[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年07期

10 廖华;曾经纬;张远恒;王新夺;童雪影;陈光慧;郭小梅;;Mfn2基因突变体诱导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红;王国力;黄培堂;黄翠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新型突变体的分子设计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刘婧;张方;王宝山;陈凡;谢先芝;;水稻光敏色素B缺陷型突变体具有较强的干旱胁迫耐性[A];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农业——全国植物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孙璐;文欣;谭英;李贺阳;赵月芳;牛聪伟;席真;;原卟啉原氧化酶及其突变体的酶学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万崎;章晚联;陈新文;;丙型肝炎病毒E2糖蛋白糖基化突变体的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周静;张国珍;彭友良;;稻瘟病菌一个菌落生长缓慢突变体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金卫;;水稻长护颖突变体初步研究[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朱传凤;吴家和;何朝族;;一个水稻半矮秆突变体的鉴定及其分子功能研究[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8 张舒亚;周明国;李红霞;;稻梨孢抗嘧菌酯突变体B9-R2的生物学性状研究[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才林;赵凌;周寿芳;;广亲和eui水稻矮秆迟熟突变体“02428ha”的遗传分析[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戴新宾;张荣铣;许长成;匡廷云;;水稻叶绿素b减少突变体的光抑制特性研究[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天舒;玉米中可提取抗艾物质[N];健康报;2010年

2 记者  龙军;杂交稻种子鉴定找到新方法[N];光明日报;2006年

3 记者 朱兴忠;甘州重离子束选育玉米新品种获突破[N];张掖日报;2008年

4 江南雪舞;病毒“善变”[N];大众卫生报;2005年

5 胡必强邋记者 赵凤华;我科学家发现水稻黄绿叶突变基因[N];科技日报;2007年

6 申淳;我国发现水稻黄绿叶突变基因[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7 近物所;甘肃重离子辐照玉米诱变育种有新突破[N];农资导报;2008年

8 安芬奇;我国育成膏桐新品种[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9 刘舒 李安安;张启发团队克隆出新基因[N];江苏科技报;2008年

10 科综;水稻“长生不老”可被制约[N];大众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强;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及其突变体以及其B亚单位的构建表达与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张树梅;NP突变体抑制流感病毒复制的机制及形成流感病毒病毒样颗粒的关键蛋白[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3 田义新;拟南芥糖感知信号突变体mig3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4 赵淑娟;突变体黑羽鹌鹑的纯化及其MHC class Ⅰ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功能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蔺洁;枯草溶菌素转换酶9基因新突变的发现及其功能初步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6 杨在君;小麦三雌蕊突变体幼穗中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刘堰;重组人白介素-2(IL—2)突变体克隆及在巴斯德毕赤酵母系统中的表达与纯化[D];重庆大学;2002年

8 王金凤;KGF-2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9 韩成云;拟南芥短日照依赖型模拟病斑SDL1基因的分离和功能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10 尹团章;细胞周期基因过表达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和拟南芥种子发育必需基因ASD的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再冉;虎纹捕鸟蛛毒素-Ⅳ突变体K27A的化学合成与性质以及两种海南敬钊缨毛蛛毒素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飞;甘薯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片段的克隆[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孙嗣梅;蓖麻毒素A链及其突变体的表达、纯化和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4 刘君绍;茄子抗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突变体的离体筛选[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5 杨芳;水稻向地性突变体的生理研究、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6 丁业掌;陆地棉两个纤维突变体的遗传以及纤维和短绒基因SSR标记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宋景娇;盐沼盐杆菌bop基因及启动子的克隆及BR蛋白突变体的构建和光致变色功能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霍华蕾;从山羊草中分离小麦籽粒硬度主效基因突变体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齐兴云;盐芥ThTRXh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AtTRXh突变体的表型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殷亮;低分子量尿激酶与ATF-Fc融合蛋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97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797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8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