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人源性抗角蛋白单链抗体的构建、表达和Fab片段生物学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1 11:17
   天然自身抗体(natural autoantibody,NAA)的研究表明,人体免疫系统中天然 存在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自身抗体网络。包括AK auto Ab在内,迄今已经发 现并证实的NAA有数百种,如抗MHC、RBC、DNA、转铁蛋白、脂类和多 糖的抗体以及Jerne免疫调节网络中的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 antibody)等。 NAA在体内存在的意义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国内外学者已经逐渐摒弃了过 去把自身抗体一律当成“可怕的自身毒素”的看法,认识到NAA是机体正常 免疫调节机制中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积极参与了免疫系统自身稳 定的调节。 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nti-keratin autoantibody,AK auto Ab),NAA家族成员 之一,其作用对象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内的张力纤维细丝。 因此,AK auto Ab在皮肤病中的生理及病理意义引起许多皮肤科学者的关 注,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Krogh于1970年最初发现AK auto Ab,在80 年代末及90年代初,国际上许多学者围绕AK auto Ab做了大量工作,如 Iwatsuki等发现未经任何免疫处理的小鼠脾细胞可自发地产生AK auto Ab、 Hintner的体外实验间接地发现AK auto Ab可以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对角蛋白凝 集物的吞噬。但由于未能得到纯化的AK auto Ab,使该领域的研究一度进展 不大。我们曾采用亲和层析的方法成功地自正常人血清中纯化了AK auto Ab,并进一步发现,AK auto Ab能够抑制培养KC的增殖代谢,可以抑制KC 产生免疫介质如IL-6、IL-8,促进KC凋亡。动物实验还表明,AK auto Ab可 以加快皮炎的康复,促进银屑病样皮损的消退,显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纯化的AK auto Ab在临床上的应用由于其来源于人的血液而受到 第四军医大学俗士学位论不 三 诸多限制,而且,由于角蛋白是分子量在48~68KD之间的一组分子,我们自 正常人血清中所提取纯化的 AK an。Ah也是针对这一组分子量不同的角蛋白 的多克隆抗体,这就使研究中的 AK ant。Ah作用特异性较差,无法明确 AK auoAb的作用究竟是源于针对某一特定角蛋白抗体的单独作用,还是多种抗 角蛋白抗体的综合作用。因此,既往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至少应该是针对多种 分子量角蛋白的综合作用,尚无法反映针对不同分子量角蛋白的单克隆AK auo Ah的作用。 目前 AK auo Ah的研究正面临两大问题:①临床应用:研制具有良好疗 效、能批量生产且无毒副作用的产品,因此研发有效的抗角蛋白的基因工程抗 体已是势在必行;②作用机理:在分子水平上阐明 AK an。Ah生物学作用的 细胞与分子机理,特别是 AK an。Ah发挥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后者是全面 阐明 AK auo Ah生物学作用的基础。分子机理的研究是临床应用的基础,而 临床应用又是阐明机理的目的。寻找更为有效和准确的研究方法及手段来尽快 解块这些问题己迫在眉睫。 我们进行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观察抗角蛋白基因工程抗体Fab片段的生物 学效应、制备抗角蛋白基因工程单链抗体及探讨抗不同分子量角蛋白的抗体生 物学作用的、可能的信号传导机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主要实验内容及结果: 第一部分人源性抗角蛋白单链抗体的克隆、表达及活性测定 1.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对从半合成噬菌体抗体库中克隆的人源性抗角蛋白抗 体Fab片段进行了改造,获得了人源性抗角蛋白ScFv片段。DNA序列分析结 果表明,pSCFV的 V K和 VH基因序列同 RRKZ的 V K和 VH基因序列完全相 同,表明在Fab片段改建成ScFv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用ELISA的方法测 定可溶性表达的SCFV抗体与角蛋白以及铁蛋白、胃蛋白酶、HBSAg等无关抗 原的结合反应,发现S。FV能特异性地与角蛋白结合而与其它抗原不结合,说 明人源性抗角蛋白Fab抗体改建为SCFV后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但可 溶性表达的ScFv的亲和力低于可溶性Fab片段; 2.将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从半合成噬菌体抗体库中克隆到的人源性抗角 蛋白抗体Fab片段成功地进行了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经金属鳌合层析纯化 后,并采用 ELISA和 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可溶性表达的 Fab片段不仅具有良好的抗原结合活性,而且,具有相当高的特异性,仅识别 48KD的角蛋白,与其它分子量的角蛋白或铁蛋白、胃蛋白酶、HBSAg等无关 抗原无交叉反应; .2- 第四草医大学俗士学位论文Z
【学位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1
【中图分类】:R392-33;R75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刚,刘玉峰;抗角蛋白自身抗体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年01期

2 李承新,刘玉峰,王刚,李春英,万业宏,李巍;人源性抗角蛋白单链抗体的构建及表达[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04期

3 安峰,陈玉川,陆慧琦,韩焕兴;生物工程技术制备人源抗-HBs Fab片段[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3年01期

4 于长明,宋宏斌,刘国奇,杜桂鑫,徐志凯,王海涛;可溶性抗HAV抗体Fab片段的原核表达[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7期

5 李军智,甄永苏;单抗Fab片段与抗癌抗生素C1027偶联物对肝癌细胞的作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1年03期

6 夏汝山,王刚,樊建勇,李巍,刘玉峰;抗人角蛋白全IgG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4年06期

7 王琳,刘玉峰,阎岩;抗角蛋白mAb AK37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0年01期

8 李军智;江敏;薛玉川;甄永苏;;单抗Fab片段与抗癌抗生素C1027偶联物对裸鼠移植人肝癌的治疗作用[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2年04期

9 林琳,鲁驰,朱明洁,胡晶莹,赵新泰;抗人小细胞肺癌单抗2F7人-鼠嵌合Fab片段基因的构建和表达[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年03期

10 夏汝山,乔媛媛,王刚,陈宇萍,沈柱,王琰,刘玉峰;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角蛋白单链抗体[J];免疫学杂志;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尤长宣;罗荣城;丁雪梅;韩焕兴;胡栋平;;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抗HBsAg抗体Fab片段[A];第七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刚;王琰;化冰;刘玉峰;;基因工程抗角蛋白人抗体的制备与鉴定[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万业宏;李承新;刘玉峰;夏汝山;党育平;武彩霞;;抗角蛋白16单克隆抗体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卢宁;王刚;刘玉峰;李巍;张海龙;赵小东;夏汝山;;基因工程抗角蛋白抗体在正常皮肤和几种表皮增生性皮肤病皮损中的反应定位[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李承新;刘玉峰;李春英;万业宏;王刚;;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人源性抗48kD角蛋白抗体Fab片段[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王刚;刘玉峰;王琰;;从人天然抗体库中克隆IgM抗角蛋白抗体[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刘顺爱;浅野龙太郎;熊谷泉;工藤俊雄;徐道振;;人源抗HBsAg scFv与重组复合干扰素融合蛋白的制备及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张亮;刘玉峰;杨乔欣;任君萍;黎志东;;应用噬菌体肽库研究银屑病相关的角蛋白模拟表位[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李静;伍津津;鲁元刚;贺萍;杨宏珍;朱堂友;李文维;;移植家兔后组织工程皮肤生长分化的初步研究[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文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防治[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王坤 本报记者 周奔;用好作风带出好队伍[N];解放军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承新;人源性抗角蛋白单链抗体的构建、表达和Fab片段生物学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李振莉;非免疫性人抗体Fab片段噬菌体文库的构建[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3 夏汝山;基因工程抗角蛋白抗体全长人IgG在CHO(dhfr~-)细胞的表达[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4 刘金也;隐孢子虫特异性人源抗体Fab片段的制备和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樊建勇;人源性抗角蛋白抗体的高效表达及其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6 武彩霞;抗角蛋白抗体对培养上皮细胞反应部位功能及相关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7 李巍;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及相关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8 宋宏彬;人源抗HBsAg抗体Fab段及dsFv基因的克隆和表达[D];第四军医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付萌;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鳞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2 党育平;人类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反应模式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3 万佳艺;人源天然Fab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c-Met抗体的筛选、鉴定[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4 王乃东;鼠源性抗雄性特异性抗原噬菌体Fab抗体库的构建与初步筛选[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5 万业宏;抗角蛋白16单克隆抗体对恶性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6 葛彦;抗人CD154人—鼠嵌合抗体Fab片段的制备及其结合活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7 卢宁;基因工程人抗角蛋白抗体在人体组织和细胞内的反应定位及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8 陈永锋;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中抗CEA抗体的筛选与初步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9 张维维;乙酰胆碱酯酶抗独特型抗体的酶活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16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816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8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