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B淋巴细胞在日本血吸虫成虫发育和肉芽肿病理中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20-10-11 15:57
   日本血吸虫引起的血吸虫病是目前我国危害最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寄生虫与宿主在长期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传统观点认为寄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和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和杀灭。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和清除主要表现为宿主的免疫应答(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可以杀灭清除体内的全部或部分寄生虫并限制寄生虫对宿主的再感染,与此同时,寄生虫(如血吸虫)则利用各种方式和机制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形成免疫逃避的现象。 然而,新近国内外的研究已表明,CD4+T淋巴细胞的缺失可以抑制血吸虫成虫的发育。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作为宿主完整免疫体系的一部分,既然CD4+T淋巴细胞能够促进血吸虫的成虫发育,那么B淋巴细胞是否也参与到了血吸虫的发育调控? 本研究采用不同免疫缺陷小鼠(scid, nude)模型进行体内试验,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宿主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其调节性B细胞的水平变化进行检测,并使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测量日本血吸虫成虫发育、生殖和肉芽肿病理的相关指标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nude小鼠中,日本血吸虫感染后29、36、43天的雌虫与雄虫生长明显被抑制。与野生型小鼠中的血吸虫体长参数比较,nude小鼠体内血吸虫体长参数有极显著差异。在scid小鼠宿主中,日本血吸虫感染后36、43天的雄虫生长被严重抑制。与nude小鼠比较,scid小鼠中的血吸虫体长参数有极显著差异。并且宿主T/B细胞的缺陷严重影响成虫的合抱。与野生型相比,scid小鼠感染后29、36天血吸虫合抱数有极显著差异,感染后43天有显著性差异。nude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比较,体内血吸虫成虫合抱数没有差异。T或T/B细胞缺陷对日本血吸虫生殖参数——每对产卵数没有显著影响。并且scid小鼠与nude小鼠比较,虫卵肉芽肿直径没有显著性差异。此部分研究初步证实了B细胞与CD4+T淋巴细胞共同调控日本血吸虫成虫的发育,但不影响成虫的生殖和肉芽肿的形成。 在细菌脂多糖内毒素(LPS)刺激实验中,阐述了B细胞(包括Bregs)及其细胞因子在日本血吸虫发育中的调控机制。通过对T和T/B细胞缺陷小鼠的外源性LPS刺激作用,观察对体内日本血吸虫生存、生长发育、生殖等参数的影响,以阐述B细胞在天然免疫应答中对血吸虫发育的调控。实验观察到scid和nude小鼠LPS处理组和对照组中的血吸虫虫荷和合抱数没有显著差异。在虫体发育中,感染第28天,nude小鼠体内的雌、雄虫体长度LPS处理组明显大于PBS对照组,差异极显著。但scid小鼠LPS处理组与PBS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感染第36天,LPS处理组与PBS对照组比较,nude小鼠体内的雌、雄虫体长度均无显著差异,scid小鼠体内的雌、雄成虫体长也无明显差异。实验表明在早期成虫发育过程中,LPS对成虫发育的刺激作用与宿主体内的B淋巴细胞有关。生殖参数——每对产卵数,感染第28天对照组与LPS组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感染后第36天,nude小鼠LP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为显著差异性,并且scid小鼠的LP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表现为极显著性差异。对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在感染28天,LPS组与PBS对照组比较,nude小鼠的TGF-β和IFN-γ水平明显增高,为差异极显著。scid小鼠与nude小鼠比较,在感染后36天IL-10水平表现为明显下降,差异性极显著,并且LPS刺激作用不影响血清中IL-10水平。对脾淋巴细胞中Bregs的检测发现,LPS刺激作用不能促进小鼠体内Bregs的比例增加。但是在nude小鼠体内,Breg在脾淋巴细胞中比例随感染时间增加而提高,第28和36天对照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不依赖LPS的刺激作用。 由此可见,存在有B淋巴细胞的宿主在LPS刺激下可以通过促进虫体发育提高产卵率等生殖参数。并且,天然免疫信号刺激可以诱发B淋巴细胞释放TGF-β等细胞因子促进日本血吸虫的发育,尾蚴的感染可以诱发Bregs的增殖,以释放IL-10等抗炎因子平衡宿主免疫应答中产生的炎性因子以调节日本血吸虫的生长发育。
【学位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R383.24
【部分图文】:

流式细胞术分析,比例,外周


图1-1流式细胞术分析scid、nude和BALB/c小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外周天被收集,每组4只重复两次。Fig.1-1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f peripheral blood CD4+ lymphocytes in scid, nude amice。Eripheral bloods were recovered at 43 days post infection. Data shown, % of cel

雌雄,感染后,流式细胞术分析,体长


jjT 0 0, . oos4 ?2 访。.0' ; ■:■ ?-?::…■:,…内 I咖M■狀舞 OJ PITT CO; '■''z ‘ - no Infection< ;, 0 0 J?V I:: -,yfP ?o' 10* to' ,io' 1P' '0^ iijP 10* i 一 ii* ....CO) riTc coj *^?Tc CD3 fi^c tnfsction _CDS图1-1流式细胞术分析scid、nude和BALB/c小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外周血于天被收集,每组4只重复两次。Fig.1-1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f peripheral blood CD4+ lymphocytes in scid, nude and Bmice。Eripheral bloods were recovered at 43 days post infection. Data shown, % of cells in are mean from one of 2 experiments, with 4 mice per group,^ 29 (|?\s po?t infection , 36 pQ?( iiifeclioii : 43 d*>-* po?l infection

感染后,和合


图1-3感染后29、36、43天,在nude和BALB/c小鼠体内虫荷和合抱数的比较。Figl-3 Total number of worms and worm pair in nude and BALB/c mice at 29, 36, 43 days postinfection. Data are represented as mean 土 SE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惠芬,蒋明森,明珍平,钟沁萍,杨明义;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增殖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10期

2 张培喜,何立,蒋明森,蔡国斌,杨孟祥;丙烯基硫脲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及虫卵作用的初步研究[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范虹,董惠芬,蒋明森,明珍平,钟沁萍;甲基硝基亚硝基胍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骨架作用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1年06期

4 朱建国,林矫矫,万海保,苑纯秀,李铭,赵辅昆,周元聪,吴祥甫,蔡幼民;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质的性别差异性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1年02期

5 明珍平,董惠芬,蒋明森,钟沁萍,刘晴;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增殖条件研究[J];华中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6 范虹,董惠芬,蒋明森,钟沁萍,明珍平;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骨架系统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1年05期

7 王亮,李卓雅,王轶,何蔼,谢敏辉,詹希美;日本血吸虫成虫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2年02期

8 余传信;赵飞;殷旭仁;肖迪;张建中;华万全;钱春艳;宋丽君;王玠;;日本血吸虫成虫呕吐和排泄分泌物的蛋白质组学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0年04期

9 苏天成;不同地域株的日本血吸虫成虫体表的扫描电镜观察[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79年06期

10 蓝明扬,蒋滢;日本血吸虫成虫的游离氨基酸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汤宏斌;B淋巴细胞在日本血吸虫成虫发育和肉芽肿病理中的调节作用[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辉;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蛋白质谱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2 易同寅;亚精胺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影响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伍锦凤;日本血吸虫成虫分泌代谢抗原的鉴定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鉴定[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6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836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f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