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HBV、HCV)基因诊断芯片的研制和新型肝炎病毒SENV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00:39
HBV和HCV是临床上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两种肝炎病毒,其长期持续的慢性感染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肝炎病毒认识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肝炎病毒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使临床上现有的血清免疫学方法和以单一PCR技术为主的检测方法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由于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患者体内病毒基因组的各种变异和动态变化,对患者个体的针对性诊断和治疗也受到很大限制。为及时将肝炎病毒的基因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需要利用新的分子生物医学技术,研究和开发肝炎病毒的新型诊断方法和诊断试剂。据此,我们重点研究了HBV和HCV基因诊断芯片的制备、应用,以及新型肝炎病毒SENV的实验研究。 本文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生物信息学分析(即芯片上探针和PCR引物的设计、测序序列的检索和比对)、探针和PCR引物的合成、PCR产物直接测序、基因芯片上探针的点样制备方法、血清中病毒的提取方法、PCR扩增和地高辛标记、分子杂交及显色、芯片杂交结果的数据处理等。芯片制备过程中的优化环节包括:尼龙膜型号和探针固定照射剂量的选择,探针3′末端加尾碱基数的确定,利用探针的互补寡核苷酸序列和部分PCR产物的测序验证芯片杂交的特异性,利用PCR扩增直接参入地高辛信号分子,分析其长度、浓度及杂交时间对杂交信号的影响,比较了HBV标本的不同处理方法和不同PCR引物组合的扩增效率。经过二年多的反复实验研究,初步完成HBV基因芯片、HCV基因芯片和HBV、HCV联检芯片的制备。 在HBV基因芯片的研制过程中,先后制备了HBV-450S、HBV-90S、HBV-120S、HBV-P/S区75S和HBV-C/X区25S等不同点阵数的基因芯片。最早的HBV-450S芯片包含的基因信息最丰富,理论上可检测HBV的7种基因型、4种血清亚型、4个P基因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2个S抗原突变位点、6个C区变异和X区的缺失突变,但部分探针特异性较差。在随后的改进中,HBV-P/S区75S是目前临床实验研究较好的芯片,对基因型、血清亚型和拉米夫定耐药突变均能特异检测。同时,利用制备的HBV基因芯片,对45例纳入葛兰素威康公司评价新药拉米夫定疗效临床研究的乙肝患者、270例三中心医院的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466例来自6个
【学位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R346
【部分图文】:
一.基因芯片实验体系的优化1.基因芯片的制备和杂交条件的选择利用本文设计的 HBV 寡核苷酸探针和对应 PCR 引物,对基因芯片制作过程实验环节进行优化,包括微阵列制备、选择尼龙膜、探针加尾方式、膜的照和杂交时间的选择等步骤,建立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芯片操作①尼龙膜的选择。最初实验时我们只利用一家公司的膜和 TDT 末端转移酶备芯片微阵列,但发现显色结果不稳定,促使我们购买 4 种尼龙膜进行实验涉及商业开发,暂且将 4 种膜编号 N1、N2、N3 和 N4 型。多次反复杂交结括手点膜)验证 N4 型膜效果最好,杂交结果最稳定。部分结果见图 1。
3-D1 3-D2 3-E1 3-E2图 3. 不同照射剂量和杂交时间对芯片杂交的影响A~E 代表 5 个 PCR 标记产物(产物量经电泳和测 OD 值后调整为一致浓度)对不同照射剂量的两张膜(HBV-120S 芯片)背对背在同一杂交代内的杂交结果。A1 和 A2 的照射剂量分别 2 倍、3 倍,杂交时间 1hr;A3 和 A4 的照射剂量分别 2 倍、3 倍,杂交时间 2hr;B1 和 B2的照射剂量分别 4 倍、5 倍,杂交时间 4hr;C1 和 C2 的照射剂量分别 6 倍、7 倍,杂交时间过夜;D1 和 D2 的照射剂量分别 9 倍、18 倍,杂交时间 4hr;E1 和 E2 的照射剂量分别 11 倍、15倍,杂交时间 2hr。
484-E1 4-E2图 4. 不同引物组合和处理方法的 PCR 扩增产物电泳图A1~B2 为 S/P 区的 20 对引物 PCR 扩增,使用 107标本进行 PCR 扩增,A1、A2 为浩源公司的碱裂解法,B1、B2 为自配煮法裂解液③。C 为 S/P 区的 5 对引物扩增,前 5 个电泳条带为自配煮法裂解液③,后 5 个电泳条带为血清直接煮法。D1~E2 为 C/X 区的 15 对引物 PCR 扩增,使用 107标本进行 PCR 扩增,D1、D2 为浩源公司的碱裂解法,E1、E2 为自配煮法裂解液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7362
【学位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R346
【部分图文】:
一.基因芯片实验体系的优化1.基因芯片的制备和杂交条件的选择利用本文设计的 HBV 寡核苷酸探针和对应 PCR 引物,对基因芯片制作过程实验环节进行优化,包括微阵列制备、选择尼龙膜、探针加尾方式、膜的照和杂交时间的选择等步骤,建立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芯片操作①尼龙膜的选择。最初实验时我们只利用一家公司的膜和 TDT 末端转移酶备芯片微阵列,但发现显色结果不稳定,促使我们购买 4 种尼龙膜进行实验涉及商业开发,暂且将 4 种膜编号 N1、N2、N3 和 N4 型。多次反复杂交结括手点膜)验证 N4 型膜效果最好,杂交结果最稳定。部分结果见图 1。
3-D1 3-D2 3-E1 3-E2图 3. 不同照射剂量和杂交时间对芯片杂交的影响A~E 代表 5 个 PCR 标记产物(产物量经电泳和测 OD 值后调整为一致浓度)对不同照射剂量的两张膜(HBV-120S 芯片)背对背在同一杂交代内的杂交结果。A1 和 A2 的照射剂量分别 2 倍、3 倍,杂交时间 1hr;A3 和 A4 的照射剂量分别 2 倍、3 倍,杂交时间 2hr;B1 和 B2的照射剂量分别 4 倍、5 倍,杂交时间 4hr;C1 和 C2 的照射剂量分别 6 倍、7 倍,杂交时间过夜;D1 和 D2 的照射剂量分别 9 倍、18 倍,杂交时间 4hr;E1 和 E2 的照射剂量分别 11 倍、15倍,杂交时间 2hr。
484-E1 4-E2图 4. 不同引物组合和处理方法的 PCR 扩增产物电泳图A1~B2 为 S/P 区的 20 对引物 PCR 扩增,使用 107标本进行 PCR 扩增,A1、A2 为浩源公司的碱裂解法,B1、B2 为自配煮法裂解液③。C 为 S/P 区的 5 对引物扩增,前 5 个电泳条带为自配煮法裂解液③,后 5 个电泳条带为血清直接煮法。D1~E2 为 C/X 区的 15 对引物 PCR 扩增,使用 107标本进行 PCR 扩增,D1、D2 为浩源公司的碱裂解法,E1、E2 为自配煮法裂解液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伟杭,范骏,张立煌,董海涛,赵年丰;SEN病毒中国株流行病学研究及克隆和序列分析[J];病毒学报;2002年01期
2 成军;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异质性及准种特点研究的临床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3 齐名,甄国亮,熊华,刘新钰,吴引伟,袁春伟,武建国;HCV基因型检测芯片的设计与研制初报[J];临床检验杂志;2002年06期
4 于乐成,顾长海;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及其与临床肝病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年11期
5 宋宏彬,姬新颖,唐晓敏,唐时幸,王海涛;用套式PCR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HCV基因型[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7年04期
6 张新芳;丙型肝炎病毒的分型及意义[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1年03期
7 林炳承;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及其功能化[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崔儒涛,王宝恩,张福奎,尹珊珊;拉米夫定治疗相关的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年03期
9 黄晶,高志良;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现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年04期
10 赵伟,刘伟,刘全俊,张林,周镇先,刘新珏,张汉荣;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对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的初步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18期
本文编号:2837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8373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