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一氧化氮合酶相互作用蛋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部分图文】:
AlignX程序对CsNOSIP的NOSIP功能域与GenBank中其它物种同源蛋白质序列的NOSIP功能域进行比对分析。1.4蛋白质B细胞表位分析利用B细胞表位在线分析软件(http://tools.immuneepitope.org/tools)预测蛋白质序列中B细胞表位和肽段。2结果2.1CsNOSIP基因BLASTx的分析结果BLASTx结果分析显示,该基因cDNA全长867bp,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AG,编码288个氨基酸,确定该基因是华支睾吸虫一氧化氮合酶相互作用蛋白的全长编码序列,见图1。2.2蛋白质的理化性质CsNOSIP基因编码蛋白的等电点(pI)为9.16,为碱性蛋白,理论分子量(MW)为35Mr。成熟肽在酵母内表达的半衰期大于20h,在大肠埃希菌体内表达的半衰期大于10h,编码蛋白质在溶液中的不稳定指数为30.65,低于域值40,说明该蛋白质在溶液中性质稳定。2.3华支睾吸虫一氧化氮合酶相互作用蛋白基因同源性分析应用VectorNTI软件的AlignX程序,对CsNOSIP预测的NOSIP功能域与GenBank中其他物种同源蛋白序列的NOSIP功能域进行多序列比对。选用的同源蛋白包括曼氏血吸虫(S.mansoni)、非洲蛙(X.laevis)、大鼠(R.norvegicus)、小鼠(M.musculus)和人(H.sapiens),其中CsNOSIP与SmNOSIP、XlNOSIP、RnNOSIP、MmNOSIP和HsNOSIP的同源性分别为72.9%、45.2%、47.0%、46.4%和45.8%。多个代表性物种的同源基因的序列比对显示,来自不同物种的N端和C端长度较一致,但氨基酸的一致性较差。相比其他物种已公开的序列,华支睾吸虫的氨基酸序列更加完整,见图2。2.4Int
序列中未发现线粒体定位序列,无信号肽序列,SecretomeP进一步预测,提示CsNOSIP可能为非经典途径分泌蛋白。2.6B细胞线性表位分析利用B细胞表位在线分析软件(CBSPredictionServers)分析CsNOSIP的B细胞线性表位,分析结果显示CsNOSIP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共7个B细胞表位肽段,分值较高的线性表位区域位于第18~31位氨基酸、第52~60位氨基酸、第91~99位氨基酸、第122~131位氨基酸、第140~184位氨基酸、第193~208位氨基酸和第251~261位氨基酸之间,见图4,相应表位的氨基酸序列,见表1。3讨论华支睾吸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韩国和越南等一些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全球约有3500万感染者,其中我国约有1500万[2,8],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蛋白刺激胆管壁将引起胆囊炎、胆石并胰腺炎、胆管癌等严重的肝胆管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归为第Ⅰ类生物性致癌物质[2,9],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25个盛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10],是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11-12],2009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出华支睾吸虫感染是胆管癌的直接诱因之一[1,12]。因此,华支睾吸虫病被认为是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蠕虫病之一,随着分子寄生虫学的不断发展,从分子水平认识寄生虫及其致病机制已成为寄生虫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12]。作者旨在研究CsNOSIP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对阐明华支睾吸虫CsNOSIP致宿主氧化应激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性研究。图4华支睾吸虫一氧化氮合酶B细胞线性表位预测Fig.4ThepredictionoflinearB
?。作者旨在研究CsNOSIP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对阐明华支睾吸虫CsNOSIP致宿主氧化应激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性研究。图4华支睾吸虫一氧化氮合酶B细胞线性表位预测Fig.4ThepredictionoflinearBcellepitopesofCsNOSIPBepipredLinearEpitopePredictionThreshold=0.3503.53.02.52.01.51.00.50.0-0.5-1.0-1.5-2.0scoreposition050100150200250300注:Cs为华支睾吸虫;Sm为曼氏血吸虫;Xl为非洲蛙;Rn为大鼠;Mm为小鼠;Hs为人类。图2华支睾吸虫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与其他物种该基因的序列比对Fig.2AlignmentofthenitricoxidesynthaseinteractingdomainofCsNOSIPwiththatofNOSIPfromotherspeciesinGenBank图3InterProScan分析CsNOSIP一级结构中的功能域Fig.3ThedomainsofCsNOSIPfirststructurepredictedbyInterProScan表1B细胞表位预测Tab.1PredictedBcellepitopes编号123456起始位点185291122140193终止位点316099131184208多肽ERQKDAQRSGYGTQPAQDPVVTPQKAREANETTHAKASAQAASSHNSSAPKPASFWTPGVTQRTEKETKLVKPDTTVRCPMSGKPLRFTKSEDDTPNGKSSQG多肽长度(个)1499104516··9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晨慧;徐道华;汪肖云;陈文君;李珊;;华支睾吸虫硫氧还蛋白跨膜蛋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年07期
2 边萌;汪肖云;陈文君;田艳丽;吕晓丽;余新炳;;华支睾吸虫糖基转移酶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年03期
3 付琳琳;李妍;刘宜升;汤仁仙;杜文平;郑葵阳;肖永双;郭倩倩;戴其锋;;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比较[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年01期
4 周红娟;胡旭初;胡凤玉;徐劲;马长玲;郑小凌;陈晓湘;余新炳;;华支睾吸虫F_0-ATP合酶b亚基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倩;李向阳;马锐;颜超;汤仁仙;郑葵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脏中嗜酸性粒细胞方法的建立[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6年10期
2 张波;张蓓蓓;李波;华慧;李向阳;刘转转;颜超;付琳琳;汤仁仙;郑葵阳;;华支睾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3 刘继鑫;孙艳宏;郭家;姚淑娟;孙艳;张浩;张春晶;;华支睾吸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观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4年05期
4 华慧;徐江涛;张波;颜超;李向阳;刘瀛;刘转转;付琳琳;汤仁仙;郑葵阳;;华支睾吸虫感染新西兰兔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白细胞介素17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年05期
5 王贵燕;王敏;关小燕;邰闪闪;刘冠琪;高现灵;李美玉;;广州珠三角地区家猫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调查及豚鼠模型的构建[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年11期
6 边萌;汪肖云;陈文君;田艳丽;吕晓丽;余新炳;;华支睾吸虫糖基转移酶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年03期
7 周红娟;余新炳;徐劲;胡凤玉;黄灿;赵俊红;马长玲;郑小凌;胡旭初;;华支睾吸虫ATP合酶b亚基模拟亚细胞定位与细胞周期的关系[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年05期
8 戴其锋;付琳琳;刘宜升;杜文平;郑葵阳;汤仁仙;郭倩倩;范宝峰;张嫒嫒;;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应答的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9年08期
9 胡旭初;周红娟;胡凤玉;马长玲;赵俊红;黄灿;郑小凌;徐劲;余新炳;;华支睾吸虫ATP合酶b亚基的组织和亚细胞定位[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年02期
10 李妍;郑葵阳;付琳琳;刘宜升;汤仁仙;杜文平;肖永双;郭倩倩;戴其锋;;不同品系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IgG及亚类的动态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华;王东跃;李小六;;糖基转移酶抑制剂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9年05期
2 胡旭初;李艳文;徐劲;胡凤玉;赵俊红;余新炳;;华支睾吸虫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L1样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年07期
3 付琳琳;李妍;刘宜升;汤仁仙;杜文平;郑葵阳;肖永双;郭倩倩;戴其锋;;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比较[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年01期
4 周红娟;胡旭初;胡凤玉;徐劲;马长玲;郑小凌;陈晓湘;余新炳;;华支睾吸虫F_0-ATP合酶b亚基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7年05期
5 代焕琴;王浩鑫;沈月毛;;抗生素糖基转移酶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年05期
6 郑南才;黄宝明;徐劲;黄善盛;胡旭初;陈金中;余新炳;;华支睾吸虫胞浆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位点氨基酸点突变对酶活性和热稳定性影响[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年06期
7 张晓丽;崔洪波;李懿宏;舒晶;文景山;杨凤坤;徐之杰;;不同剂量的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大鼠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杨福愉;;ATP合酶:一个最小的蛋白质分子转动马达[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5年04期
9 张咏莉,余新炳,吴德,吴忠道,毕惠祥;华支睾吸虫成虫转录辅激活因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功能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年01期
10 徐劲,胡旭初,应康,吴忠道,陈守义,谢毅,余新炳;华支睾吸虫成虫全长基因表达文库的构建和基因表达谱的建立[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边萌;许青霞;余新炳;;华支睾吸虫一氧化氮合酶相互作用蛋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9年08期
2 刘殷;杨丽娜;张海南;陶生策;;大肠埃希菌蛋白质组芯片对砷相互作用蛋白的检测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5期
3 李秉正,刘铁聪,邓立军,于秀华,高俊峰,郝宏党,赵雅媛,赵燕妮;华支睾吸虫的体壁和肠支的透射电镜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4 陈晋文,孙长凯,黄远桂;一氧化氮合酶的若干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6年04期
5 朱望东,马常升,曹翠丽,杨天祝;不同免疫状态下穹窿下器的一氧化氮合酶细胞的变化[J];解剖学杂志;2001年02期
6 常红,杨增明;一氧化氮合酶与雌性生殖[J];生殖与避孕;2001年03期
7 张奕华;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1997年03期
8 王平利;程树军;李玉谷;黄韧;张媛;李楚宣;;恒河猴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张艳红,万人欣,徐慧君,武义鸣,秦建兵,田美玲;大鼠纹状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发育[J];解剖学杂志;1999年01期
10 郭炳冉,李修善,陈延民,王茂叶,鲍淑兰;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小鼠颈髓的分布[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运用bPPI-seq筛选出的H2A.Z相互作用蛋白Osr1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2 倪坚;白色念珠菌Crk1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3 张丽苹;人类新蛋白NTKL-BP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申海莲;SGT及其相关蛋白功能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高衍昆;人hPFTAIRE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徐雅琴;细胞表面膜蛋白NECL2相互作用蛋白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7 刘瑾;一个神经系统高表达蛋白BEX1与其相互作用蛋白hSNF5的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8 韩春雨;一个神经系统高表达蛋白BEX1与其相互作用蛋白LMO2在转录调节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9 彭勇;ASH2L及其相互作用蛋白DPY-30-like的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10 韩锦铂;前体蛋白加工酶furin的天然抑制剂及相互作用蛋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勋;CDC34活性半胱氨酸对自身稳定性的调控及CDC34相互作用蛋白的鉴定与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雷青;类泛素折叠修饰系统关键蛋白UFBP1调控蛋白稳定性的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3 曾维佳;谷氨酰胺tRNA合成酶剪接体QRS-C13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4 史宇喆;RHOBTB3相互作用蛋白COX11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5 付宁;Gas8多抗制备及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6 古丽莎娜·阿地里江;ClpS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在分枝杆菌中的功能探究[D];清华大学;2015年
7 邹扬;RISC相互作用蛋白的确定及功能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8 陈慧;POT1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规模化发掘及相互作用网络的初探[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9 韩京华;Rap2相互作用蛋白的鉴定与功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任志忠;AtTRN1相互作用蛋白的初步筛选[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0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84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