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Ⅰ~Ⅳ型登革病毒包膜蛋白B细胞中和表位的鉴定

发布时间:2017-06-15 09:11

  本文关键词:Ⅰ~Ⅳ型登革病毒包膜蛋白B细胞中和表位的鉴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登革病毒包膜蛋白(Dengue virus envelope protein,DENV E)是诱导中和抗体主要的蛋白,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Dengue virus envelope protein domainⅢ,DENV EDⅢ)是构建DENV亚单位疫苗的主要靶标,但是其B细胞中和表位目前了解不多。我们采用两组覆盖DENV-1EDⅢ的重叠多肽(12肽和16肽)同27株针对DENV-1EDⅢ中和单抗反应,筛选DENV EDⅢ上B细胞表位。采用该方法,我们发现了一高度保守的Ⅰ~Ⅳ型DENV共同交叉中和B细胞表位和一高度保守的DENV-1血清型特异性B细胞中和表位,分别位于DENV-1E蛋白氨基酸残基序列第309~320位和第381~392位(Amino acid residues 309~320,and 381~392;aa 309~320和381~392)。Ⅰ~Ⅳ型DENV共同交叉中和B细胞表位在Ⅰ~Ⅳ型DENV分离株中存在高度保守共同序列310 KEVAETQHGT319,DENV-1E蛋白中E309、V312、A313和V320不影响蛋白抗原性。DENV-1血清型特异性B细胞中和表位(DENV-1E蛋白氨aa 381~392)在DENV-1分离株中高度保守,在黄病毒属其它病毒中不保守。我们也发现一具有DENV-1分离株特异性的B细胞中和表位位于DENV-1E蛋白氨基酸残基序列第329~348位。这些新发现的DENV-1E蛋白EDⅢ上B细胞中和表位可能有助于研制新的DENV亚单位疫苗。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登革病毒 包膜蛋白Ⅲ区 中和抗体 B细胞表位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1201296)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14A020212252,2015a020218003)
【分类号】:R373
【正文快照】: 广州510440;3.广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510507)由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DENV)所致的登革热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2]。由于没有有效的疫苗能够诱导产生长期的针对4种血清型的DENV保护性免疫应答[3],研制一种DENV疫苗目前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一种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园;吴蜀豫;;登革热的流行趋势与防控(英文)[J];Science Bulletin;2015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永红;登革Ⅱ型病毒EDⅢ与登革病毒受体蛋白的鉴定及功能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QIN Cheng Feng;SHI Pei Yong;;Dengue in China: not a passing problem[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4年12期

2 廖美德,谢秋玲,林剑,洪岸,孙奋勇;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J];生命科学;2002年05期

3 许少坚;张仁利;;登革疫苗的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12期

4 HUANG Xue Yong;MA Hong Xia;WANG Hai Feng;DU Yan Hua;SU Jia;LI Xing Le;TANG Xiao Yan;MA Hong Peng;ZU Bing Can;ZHANG Qiao Hong;CHEN Hao Min;XU Bian Li;;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in Central China,2013[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4年11期

5 尹春光;杜立新;赵桂平;李宏滨;;Mx基因稀有密码子和mRNA结构及大肠杆菌表达优化[J];遗传;2009年01期

6 郑学礼;潘京;付宇姣;;蚊虫细胞表达登革病毒受体蛋白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3年06期

7 雷子庆;郑学礼;;登革病毒包膜蛋白E第三结构域的研究进展[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岩,李占淳,石爱荣;外源性胰高血糖素对大鼠胰岛B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0年01期

2 鲍德虎,房益兰;白细胞介素4对B细胞的作用(文献综述)[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1年05期

3 贾卫;T、B细胞相互作用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5年Z1期

4 颜亮;杨士龙;;人体B细胞可成为艾滋病病毒“帮凶”[J];中国医药指南;2006年09期

5 白炎,沈培奋,赵蔚湘,贺永怀,刘静仪;与部份B细胞呈交叉反应的抗人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J];中国免疫学杂志;1985年03期

6 谢珞琨,张秋萍,陈朗,吴春晨,周钢,谭锦泉;IL-2和IL-4联合诱导B细胞死亡受体CCR3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年07期

7 汪运山,肖东杰;B细胞被动凋亡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1997年09期

8 吴翰桂,徐素红;B细胞产生抗体的年龄相关性变化[J];台州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9 陈仁彪;B细胞免疫球蛋白与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的种系结构及其体细胞重排(续)[J];遗传;1986年05期

10 易必达,马蓓,邢宝仁;皮质醇对离体牛蛙交感神经节B细胞胆碱能突触传递的快速作用[J];生理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铭;孙雄飞;徐肇明;张新友;陈晓琳;林海清;文鸿光;孙璇;宋通微;李富荣;王兴根;;基于细胞表型异常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前体B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赵阳;张风肖;;可溶性B细胞激活因子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表达及其在致病中作用的研究[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徐卫;易树华;李建勇;邱录贵;;中国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专家共识(2013版)[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4 黄前荣;高晓明;;钙网蛋白活化B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雷中劲;张军红;;B细胞激活因子在ITP患儿中表达的变化与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6 石群立;安晓静;张正祥;马捷;汪春年;;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异常表达B细胞相关抗体-CD79a[A];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9年

7 郭颖P,

本文编号:452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452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e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