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铅全抗原制备及圆二色谱鉴别人工抗原免疫原性方法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7-06-18 10:16

  本文关键词:铅全抗原制备及圆二色谱鉴别人工抗原免疫原性方法的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铅是一种具有蓄积性毒性较强的重金属污染物,并且不能通过化学和生物代谢手段去除其毒性。随着我国食品重金属铅污染事件的频发,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方法势在必行,铅酶联免疫快速检测试剂盒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合成高免疫原性的铅抗原以获得铅抗体。本研究通过对传统戊二醛法进行改进,降低铅离子对载体蛋白的毒性作用,制备了高免疫原性铅全抗原;研究了铅全抗原制备过程中载体蛋白BSA的α-螺旋二级结构变化对BSA抗原活性和免疫原性的影响;研究铅全抗原偶联比及载体蛋白α-螺旋二级结构的改变对全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建立以圆二色谱法初步筛选重金属全抗原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改良戊二醛法制备铅全抗原将传统戊二醛法予以优化,采用双功能螯合剂[(R)-2-氨基-3-(4-氨基苯基)丙基]-(S-S)环己烷-1,2二乙三胺五乙酸(P-NH2-Bn-Chx-A"-Dtpa)与Pb2+配位结合,调节pH,去除游离态铅离子,再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得到铅全抗原BSA-P-NH2-Bn-Chx-A"-Dtpa-Pb。该改良方法合成抗原纯化后,偶联比提高到21.68,并且载体蛋白具有很好的活性。2)偶联比及Pb2+浓度对BSA二级结构及抗原活性影响的研究用圆二色谱研究了偶联比及Pb2+浓度对载体蛋白BSA二级结构的影响规律,竞争ELISA分析了偶联比及Pb2+浓度对BSA抗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2+与BSA的骨架结构上的活性基团相互作用,使BSA的α-螺旋二级结构相对含量降低,抗原活性下降,当Pb2+与BSA共存摩尔比为40:1时,其抗原活性降低最大,抗原性降低率为24.35%;随着偶联比的增加,载体蛋白BSA的α-螺旋二级结构相对含量也呈现降低趋势,当偶联比为21.68:1时,其抗原活性降低最大,抗原性降低率为62.6%;用不同浓度的Pb2+处理偶联比为21.68:1的铅全抗原,载体蛋白BSA的α-螺旋二级结构相对含量的进一步降低,当Pb2+与铅全抗原的共存摩尔比高于40:1时,载体蛋白CD曲线几何形状改变较大,基本丧失了a-螺旋特征峰,抗原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抗原已基本变性。3)圆二色谱初步筛选人工抗原免疫原性方法的建立研究铅全抗原中载体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对铅全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建立圆二色谱鉴别铅全抗原免疫原性的方法。结果表明:铅全抗原制备过程中,载体蛋白BSA的α-螺旋二级结构含量与BSA免疫原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铅全抗原免疫原性受偶联比和载体蛋白结构稳定性的共同作用:偶联比在10~30范围内,铅全抗原免疫原性随偶联比增加而上升;相同偶联比铅全抗原,载体蛋白结构越稳定性越高,其免疫原性越好。采用圆二色谱对人工抗原进行结构分析,可以作为优质免疫原性全抗原的一个重要筛选依据,为全抗原的合成条件优化起指导作用。
【关键词】:重金属 人工抗原 二级结构 免疫原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绪论11-25
  • 1.1 重金属铅概述11
  • 1.2 食品中铅污染现状、铅中毒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11-14
  • 1.2.1 食品中铅污染的现状11-12
  • 1.2.2 重金属铅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12-13
  • 1.2.3 铅中毒的防治措施13-14
  • 1.3 国内外检测铅残留方法研究的现状14
  • 1.4 重金属全抗原合成概述14-18
  • 1.4.1 铅人工抗原合成的重要试剂15-17
  • 1.4.2 铅人工抗原的合成常用方法17-18
  • 1.5 影响机体对人工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18-22
  • 1.5.1 人工抗原的化学结构19-20
  • 1.5.2 宿主方面的因素20
  • 1.5.3 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20-22
  • 1.6 选题意义22-23
  • 1.7 主要研究内容23-25
  • 第2章 重金属铅全抗原的合成及鉴定25-35
  • 2.1 概述25
  • 2.2 实验试剂与器材25-26
  • 2.2.1 主要试剂25-26
  • 2.2.2 主要仪器与材料26
  • 2.3 实验方法26-29
  • 2.3.1 铅全抗原的合成26-27
  • 2.3.2 铅全抗原的鉴定27-28
  • 2.3.3 铅全抗原的纯化28
  • 2.3.4 铅全抗原偶联比的初步测定28-29
  • 2.4 实验结果29-33
  • 2.4.1 半抗原修饰29-30
  • 2.4.2 铅全抗原合成结果鉴定30-32
  • 2.4.3 铅全抗原纯化结果鉴定32
  • 2.4.4 铅全抗原偶联率的初步测定32-33
  • 2.5 本章小结33-35
  • 第3章 偶联比及Pb~(2+)浓度对载体蛋白BSA二级结构及抗原活性影响的研究35-48
  • 3.1 概述35
  • 3.2 实验试剂与器材35-36
  • 3.2.1 主要试剂35
  • 3.2.2 主要仪器与材料35-36
  • 3.2.3 主要试剂的配置36
  • 3.3 实验方法36-40
  • 3.3.1 不同手段处理BSA样品溶液的制备36-37
  • 3.3.2 圆二色光谱分析37
  • 3.3.3 动物免疫37-38
  • 3.3.4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38-40
  • 3.4 实验结果40-47
  • 3.4.1 圆二色光谱分析结果40-43
  • 3.4.2 免疫效果鉴定结果43-45
  • 3.4.3 抗原活性分析45-47
  • 3.5 本章小结47-48
  • 第4章 圆二色谱初步筛选人工抗原免疫原性方法的建立48-60
  • 4.1 概述48
  • 4.2 试验材料48
  • 4.2.1 试验试剂48
  • 4.2.2 主要材料和仪器48
  • 4.3 实验方法48-52
  • 4.3.1 免疫样品的选择48-49
  • 4.3.2 圆二色光谱测定49
  • 4.3.3 动物免疫49-50
  • 4.3.4 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免疫抗原的免疫原性50-51
  • 4.3.5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51-52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52-58
  • 4.4.1 载体蛋白BSA的α-螺旋二级结构含量与其免疫原性之间的关系52-53
  • 4.4.2 铅免疫抗原的免疫原性53-54
  • 4.4.3 半抗原免疫效果鉴定54-58
  • 4.6 本章小结58-60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0-62
  • 5.1 结论60-61
  • 5.2 展望61-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7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根华,汪春华;荧光法研究Pb~(2+)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2期

2 李勇;;生物活性肽研究现况和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年01期

3 王茂起,王竹天,冉陆,韩宏伟,王永芳,杨大进;2000~2001年中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研究[J];卫生研究;200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铅全抗原制备及圆二色谱鉴别人工抗原免疫原性方法的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8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458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d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