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与间接接触共培养对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直接与间接接触共培养对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接触方法共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呈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扩增BMSCs,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心肌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transwell小室建立的间接接触共培养模拟的心肌微环境,对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形态,2 w后运用免疫荧光、RT-PCR等技术,检测两试验组细胞心肌特异性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及RT-PCR结果均显示直接接触共培养组c Tn T的表达均高于间接接触组共培养组(P0.05)。结论直接和间接接触共培养模拟的心肌微环境均可诱导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直接接触的分化率优于间接接触。
【作者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共培养 心肌肌钙蛋白T
【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No.201210063009) 天津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资助项目(No.CXJJ2012C11)
【分类号】:R329.2
【正文快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类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BMSCs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组织细胞〔1,2〕,因其容易获得,不存在免疫排斥等优点而被看作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羽亭;范洪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6年03期
2 赵艳梅;钟国强;柯红红;李金轶;;体外不同诱导条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年06期
3 罗云;孙桂波;秦蒙;姚帆;孙晓波;;细胞共培养技术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22期
4 李琳;王龙安;朱娟;刘晓宇;楚英杰;;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年03期
5 张平;张本恕;;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春荣;叶绍辉;马月辉;顾恩妍;关伟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4期
2 谭妙欣;孙勇;吴健;;心肌球和心肌球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2期
3 牛萍;赵月强;黄星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及分化过程中Notch信号的表达变化[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11期
4 曾春雪;傅红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陈中璞;李拥军;姚玉宇;蒋益波;钱琪;潘啸东;;CXCR4基因转染的猪B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6 李红霞;周亚峰;杨向军;蒋文平;;GATA-4过表达增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年01期
7 范杰;王高频;;hHCN4基因修饰的大鼠BMSCs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年12期
8 崔洁;范英昌;薛亮;;大鼠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2年05期
9 刘黎青;马月香;秦厉梅;王媛;;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体外诱导MSC形态学改变及表达cTnT的实验研究[J];山西中医;2013年11期
10 刘贻平;;两种方法快速检测c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春丽;豚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皮肤光老化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异种气管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3 高羽亭;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PARP-1在低剂量氢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毒性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2年
4 贺轶宇;温度敏感性水凝胶携带HMGB1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董伟;胚胎干细胞在Lewis肺癌中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王有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前安全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张嵬;hUC-MSC_S/hHGF基因修饰的hUC-MSC_S移植在心肌损伤修复中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8 袁春菊;Enalapril联合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AMI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陈正;BM-MSC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和修复慢性移植肾损伤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何智辉;去甲基化对香烟提取物所致小鼠肺气肿模型及内皮祖细胞功能和干细胞抗原-1表达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锐;体外培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HCN2基因的转染及表达[D];昆明医学院;2011年
2 翟小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王佳;体外“心肌样”环境下GATA-4基因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4 杨晓宁;成骨细胞诱导对乳腺癌侧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初步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郝玉瑜;血管紧张素Ⅱ和5-氮胞苷共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6 侯红;人心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王露露;局部RAS介导缺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VEGF分泌及体外血管生成[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8 王力涵;瘦素在缺氧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保护心肌中的重要作用[D];浙江大学;2013年
9 彭艳;富血小板血浆激活PI3K/AKT/NF<kappa>B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生及修复功能的相关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顾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万文;夏亚一;孙正义;吴萌;王翠芳;党跃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修复关节软骨全层缺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8期
2 乔东访,路艳蒙,傅文玉,朴英杰;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2002年05期
3 李娟;王克华;张丽红;董云玲;王磊光;;人类早期胚胎与体细胞共培养的研究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9年02期
4 原江锋;崔军见;尚卫;刘建利;张志琪;;血脑屏障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丹参活性成分筛选分析[J];中国科学:化学;2010年06期
5 汪蕾,林国生,杨波,郭军,刘维新;心肌细胞共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年10期
6 张本斯;李庄;杨新文;洪虹;洪永华;;微环境对体外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年01期
7 郑宇琼;王焕君;;肌钙蛋白I和T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年02期
8 潘志雄;刘晓峰;陈雪礼;;两种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年06期
9 靳彩宁,徐国宾,朱立华,夏铁安;人心肌TnI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2年02期
10 马慧军;田燕;刘雯;李铀;赵广;杨庆琪;;人表皮黑素细胞与HaCaT细胞共培养体外模型的建立[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顾劲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细胞共培养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邱彦;Ox-LDL诱导单核/内皮细胞共培养系统VEGF上调及其促通透性升高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3 董U
本文编号:491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49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