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应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毒力基因

发布时间:2017-07-07 05:01

  本文关键词:应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毒力基因


  更多相关文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不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 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 耐热直接溶血相关毒素基因 开放性读码框


【摘要】:目的应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113株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多种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用水煮法提取菌株DNA后,利用四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对DNA同时进行4种基因的检测。结果所有的菌株均携带tlh基因,96株菌株(84.96%)携带tdh基因,9株菌株(7.96%)携带trh基因及62株菌株(54.87%)携带orf8基因的菌株同时tdh基因检测为阳性,无同时携带trh基因和orf8基因的菌株。trh、tdh基因和orf8基因阳性的菌株分布在O1~O4血清群。结论本市大部分食物中毒菌株携带除tlh基因外的1种或1种以上的毒力基因,一半以上的菌株为大流行株;四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可以同时鉴定和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及毒力基因,建议作为食源性暴发事件的常规检测方法,获得更快速、准确、完整的结果。
【作者单位】: 厦门市翔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不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 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 耐热直接溶血相关毒素基因 开放性读码框
【分类号】:R378.3
【正文快照】: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海洋微生物,常引起世界各沿海国家和地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以腹泻、呕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肠炎,而这些中毒症状与其毒力基因tlh、tdh、trh编码的不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LH)、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与耐热直接溶血相关毒素(TRH)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玉山;王鸣;杜琳;江丽芳;邓志爱;刘俊华;候水平;林云万;莫自耀;;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群特异多重PCR鉴定[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05期

2 宁喜斌;刘代新;张继伦;;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及其快速检测[J];微生物与感染;2008年01期

3 吴振龙,白杨;副溶血性弧菌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9年01期

4 赵虹;陈懿;;鄞州区副溶血性弧菌分型及耐药性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年02期

5 刘霞;高鹤;杨琳;张义全;谭亚芳;郭兆彪;黄新祥;杨瑞馥;周冬生;;副溶血性弧菌基因敲除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1年03期

6 陈茂义;胡婕;胡静荣;陈婷;毛春林;石韬;益琼;李斌;杨中香;;副溶血性弧菌GB/T4789.7-2008检验方法的改良[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年02期

7 张倩华;;副溶血性弧菌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4年25期

8 宋启发;叶硕;徐景野;章丹阳;;副溶血性弧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基因分型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年16期

9 吴振龙,聂军,鲍慧宁,徐兵,王红;副溶血性弧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的克隆[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吴振龙,聂军,鲍慧宁;副溶血性弧菌直接溶血毒素基因的原核表达及产物的性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平楚;;副溶血性弧菌研究进展[A];2007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周桂莲;王淑真;杨宝兰;;鉴别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致病与非致病性的动物试验方法[A];北京食品学会1982年年会论文(摘要)[C];1982年

3 马聪;;广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暴发分离优势血清型菌株的分子特征[A];新发传染病研究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海红;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2 吴振龙;副溶血性弧菌直接溶血毒素基因的克隆、突变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3 彭慧峰;副溶血性弧菌FlaE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燕;副溶血性弧菌免疫检测新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5 闫小娟;副溶血性弧菌QS系统核心调控子OpaR和AphA对mfp和cpsQ的调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28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528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3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