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p53对雌系生殖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突变p53对雌系生殖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p53 LIF 胚胎植入 p53通路 SNP
【摘要】:p53基因作为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突变后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p53基因能影响到雌系生殖,具体机制是通过转录调控下游的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促进胚胎的植入和子宫组织脱膜化进程。p53基因的突变形式大都为点突变,然而在p53基因结合区的突变会导致P53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影响p53基因调控下游基因的转录激活功能,促进肿瘤的发生,那么p53基因突变后是否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呢? p53N236S是p53基因结合区的一个低频突变,它具有促进肿瘤的形成的功能。在研究p53N236S促进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现p53N236S会导致雌鼠的生殖能力下降。研究中发现,p53N236S在胚胎植入时对其下游基因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调节能力下降。p53N236S基因型雌鼠的生殖能力下降是因为胚胎植入失败,还是胚胎致死引起的尚需进一步的证实。LIF是胚胎植入时重要的蛋白因子,它能促进胚胎的植入和蜕膜化的进程。 本文分别从p53N236S小鼠的种群水平、个体水平和细胞水平三个方面研究p53N236S对雌系生殖的影响。研究发现,p53s/+基因型雌鼠的产仔数为4.46±0.45只显著低于野生型雌鼠的7.92±0.95只,然而p53s/s基因型雌鼠的产仔数仅为2.67±0.58只。小鼠的个体水平,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对d4天雌鼠子宫组织进行分析,发现野生型p53的雌鼠的p53蛋白表达水平最低,LIF的表达水平最高;而p53s/s基因型雌鼠的p53蛋白表达水平最高,LIF的表达水平最低。这表明胚胎植入时会促进p53的表达,进而上调LIF的水平促进胚胎植入,一旦LIF的表达水平不足,可能会反馈P53蛋白上调。研究中还发现ER α在三种基因型的雌鼠中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表明p53N236S突变不会影响ER α的表达。细胞水平上,将p53与LIF基因的结合区DNA构建到GFP报告载体中,转染p53+p53s/+和p53s/s三种细胞,通过荧光光强来评测三种基因对LIF的调控能力,对比发现p53+/+对LIF的调控能力最强,p53s/s最弱。 由此在细胞水平、动物个体水平和小鼠种群三个方面可知,雌鼠中p53N236S位点突变会导致“窗口期”LIF的表达水平降低,进而可能导致胚胎植入失败影响雌鼠的生殖能力,而p53N236S位点突变在雄鼠中对生殖的显著影响还尚不可知。
【关键词】:p53 LIF 胚胎植入 p53通路 SNP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6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研究背景12-24
- 1.1 P53通路及其家族蛋白对生殖的影响12-19
- 1.1.1 p53基因在肿瘤和生殖方面的作用12-15
- 1.1.2 p53通路对生殖的影响15-17
- 1.1.3 p53家族蛋白对生殖的影响17-19
- 1.2 LIF在胚胎植入时的功能19-22
- 1.2.1 LIF在哺乳动物胚胎植入时的作用19-20
- 1.2.2 LIF通过Jak-SATAs通路调控胚胎植入相关因子20-21
- 1.2.3 雌二醇对LIF的调节功能21-22
- 1.3 P53N236S的背景介绍22-23
- 1.4 研究意义23-24
- 第二章 p53N236S基因型小鼠的生殖24-33
- 2.1 材料和试剂24-26
- 2.1.1 材料24-25
- 2.1.2 试剂25-26
- 2.1.3 主要仪器及软件26
- 2.2 方法26-28
- 2.2.1 小鼠DNA提取26-27
- 2.2.2 小鼠基因型鉴定27
- 2.2.3 小鼠繁育组的设置27-28
- 2.3 结果28-31
- 2.4 讨论31-33
- 第三章 P53N236S在胚胎植入期对LIF的影响33-45
- 3.1 材料与方法33-34
- 3.1.1 材料33
- 3.1.2 仪器33-34
- 3.1.3 软件34
- 3.2 方法34-41
- 3.2.1 Plug的观察34
- 3.2.2 石蜡切片34-36
- 3.2.3 HE染色36-37
- 3.2.4 免疫组化(IHC)37-38
- 3.2.5 总RNA的提取及cDNA制备38-40
- 3.2.6 RT-PCR40-41
- 3.3 结果41-43
- 3.3.1 植入期p53、 ER α和LIF的表达水平41-42
- 3.3.2 p53、ERa和LIF-mRNA表达水平42-43
- 3.4 讨论43-45
- 第四章 细胞水平上P53N236S对LIF表达水平的影响45-60
- 4.1 仪器与试剂45-47
- 4.1.1 仪器45-46
- 4.1.2 试剂46-47
- 4.2 方法47-58
- 4.2.1 GFP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47-54
- 4.2.2 小鼠MEF细胞的制备54-55
- 4.2.3 MEF细胞的培养、冻存及复苏55-57
- 4.2.4 转染57-58
- 4.3 结论58-59
- 4.4 讨论59-60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0-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71
- 附录7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巴艳华;李惠平;;鼠双微粒体2/p53通路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2 冯毅;吕智;徐朝健;刘小丽;张晓琴;;骨巨细胞瘤p73、p15蛋白表达研究[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6年06期
3 黄山鹰;舒宽勇;艾小燕;;p14ARF、MDM2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21期
4 韩江涛,郭贵龙;p53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的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李进;杨述华;邹利军;邵增务;廖翔;;单启动子双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的构建及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抑制(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8期
6 朱晖;李安;余建华;向超杰;苏世达;黄磊;范豫杰;罗瑛;唐文如;;p53家族及其通路相关蛋白调节母性生殖的新功能[J];遗传;2012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静;HBx在肝癌细胞p53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凋亡通路中的作用靶点[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杨作森;大肠癌中Plk1和p53过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苗瑞东;MGC5306依赖p53途径调节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D];兰州大学;2007年
4 刁世勇;iASPP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及iASPP新的剪接体(iASPP-SV)抑制p21~(WAF1/CIP1)转录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李莉;MDM4S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在复杂核型形成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6 李栋;遗传变异与食管癌和小细胞肺癌生存的关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寸艳萍;APE1激活突变型p53及其在肝癌放疗抵抗中的协同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岩;变构菌素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机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韩江涛;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提高对乳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3 林春兰;头颈部鳞癌中p14~(FRF)-mdm2-p53途径异常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冯毅;骨巨细胞瘤p73、p15蛋白表达及DNA含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5 黄山鹰;p14ARF、MDM2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D];南昌大学;2006年
6 蔡体宽;二-(6-羟基-4-氧代-4H-苯并吡喃-3-基)-乙二亚胺在HeLa细胞中上调p53的凋亡作用[D];兰州大学;2007年
7 陈梦如;扬中市食管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早诊早治实施评价[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勋;Pokemon和P14ARF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9 郭辉;PDCD5、Mdm2、Tip60和p53在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食管癌中的表达[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90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59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