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RAS介导缺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VEGF分泌及体外血管生成
本文关键词:局部RAS介导缺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VEGF分泌及体外血管生成
更多相关文章: 局部RAS MSCs 缺氧 VEGF Akt ERK 局部RAS MSCs 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识物 血管生成
【摘要】:第一部分局部RAS对缺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点的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MSCs可用于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硬化、神经系统疾病等。缺血性心脏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致死率高居不下,其特点是心肌细胞的凋亡、心室重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由于MSCs易于提取分离和体外扩增、具有潜在的分化为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能力、能够旁分泌生长因子,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热点。众多的研究已表明在心肌梗死后移植MSCs可减轻心室重构,增加梗死部位的血管密度,从而显著的提高心功能。但是移植后MSCs的低存活率限制了其治疗效率,绝大多数MSCs在移植后数天内即已凋亡。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 RAS)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II (AngII)等,RAS既存在于循环系统中,也存在于血管壁、心脏、中枢、肾脏等局部组织中,,共同参与对靶器官的调节。在MSCs中也存在RAS系统,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尚未明晰。我们曾发现外源性的AngII可以通过AT1受体诱导MSCs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由于VEGF可通过提高细胞存活和血管生成能力介导MSCs在梗死心脏内的保护作用,因此提高VEGF的表达与生成具有意义。已知缺氧是一种诱导MSCs分泌VEGF的方法,而缺氧诱导的VEGF表达是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介导,HIF-1α的表达又可以通过Akt和ERK通路进行调节。但是缺氧是否会引起MSCs内RAS表达改变,以及改变局部RAS是否影响缺氧诱导的VEGF的表达均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缺氧后MSCs内部RAS的变化及其对缺氧诱导的VEGF表达的影响 及其机制。 方法:第三代MSCs缺氧24h后,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SCs内AT1、AT2、ACE的表达;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缺氧后培养基中的AngⅡ的浓度;应用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拮抗剂氯沙坦(losartan)、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AT2)拮抗剂PD123319进行干预观察两者对缺氧诱导MSCs VEGF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两者对Akt和ERK1/2磷酸化水平及HIF-1α表达水平的影响;用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和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进行干预观察两者对HIF-1α表达水平和缺氧诱导MSCs VEGF表达的影响。 结果:缺氧24小时后MSCs内AT1、AT2、ACE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AngⅡ的分泌也同样显著增高;losartan抑制了缺氧诱导的HIF-1α及VEGF表达水平、Akt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LY294002及U0126抑制了缺氧诱导的HIF-1α及VEGF表达水平。 结论:缺氧后MSCs内部RAS表达水平增高,增高的AngⅡ通过AT1受体及下游的Akt、ERK及HIF-1α通路调节VEGF的表达。 第二部分局部RA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背景:缺血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的特征主要是不可逆的心肌细胞凋亡,细胞移植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和外胚层的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心肌、脂肪、骨、内皮等细胞。许多的研究报道MSCs移植可以降低缺血心脏的梗死面积,增加血管密度,增加射血分数等。MSCs在治疗心肌梗死时主要的机制有向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分化,旁分泌等,这些机制在MSCs移植后可同时存在。 尽管研究者们志在努力提高MSCs向心肌细胞的分化率,但截至目前MSCs仍不能完全分化为成熟的心肌细胞,只是分化为表达一定心肌特异性基因的心肌样细胞。在这种情况下,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可能在MSCs的治疗作用中起主要作用。MSCs的新生血管作用来源于向内皮细胞分化和旁分泌生长因子。MSCs向内皮细胞定向分化的方法包括与内皮细胞共培养、辛伐他汀、VEGF诱导等,其中以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中加入VEGF和/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定向诱导较为常用。另外,有研究指出血清剥夺MSCs长期培养后可以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识物,且具有较强的血管生成能力。而大鼠骨髓MSCs在正常培养条件下能否自发表现出一定的血管生成能力,局部RAS能否调节这种血管生成能力还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MSCs在正常培养过程中血管生成能力的变化及局部RAS对BMSCs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分第3代对照、第7代对照、AngII、AngII+losartan、AngII+PD123319组进行实验。用Real-time PCR、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Matrigel)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识物表达水平及血管生成能力。 结果:1.在培养至第7代后,正常培养的MSCs部分在形态上呈椭圆形;2.正常培养的第7代细胞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识物的表达水平及血管生成能力明显高于第3代细胞;3. AngII不能增加MSCs的血管生成能力;AngII+losartan可显著降低MSCs的血管生成能力;AngII+PD123319则显著增加了MSCs的血管生成能力。 结论:MSCs在体外正常培养条件下会自发的表达部分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识物,表现出一定的血管生成能力;局部RAS可以调节MSCs的血管生成能力。
【关键词】:局部RAS MSCs 缺氧 VEGF Akt ERK 局部RAS MSCs 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识物 血管生成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29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2
- 第一部分 局部 RAS 对缺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VEGF 表达的影响12-37
- 1 引言12-16
- 2 材料和方法16-22
- 3 结果22-28
- 4 讨论28-30
- 参考文献30-37
- 第二部分 局部 RAS 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37-53
- 1 引言37-38
- 2 材料和方法38-43
- 3 结果43-47
- 4 讨论47-49
- 参考文献49-53
- 综述53-70
- 参考文献61-70
- 附录70-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71-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天源,陈诗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生成[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7年05期
2 齐政,宋妍,糜若然;血管生成与卵巢癌[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朱明娟,夏宏器;血管生成、调节及临床[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0年04期
4 廖晓锋,易继林,张伟杰,李兴睿,邓巍,杨志芳,田耕;兔肝癌肝动脉栓塞后肿瘤血管生成的变化[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10期
5 王旭,王广义;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及临床病理的关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年02期
6 彭文;胎盘绒毛血管生成[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2年04期
7 刘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生殖生物学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0年03期
8 李海民,赵爱志,窦科峰,李开宗,付由池;肝细胞肝癌中P53,Ras与VEGF表达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9 孙艳;VEGF促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在子宫肌瘤中的意义[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3年05期
10 毕蕙,李克敏;子宫肿瘤与血管生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萍;谢兆宏;郭雨霁;赵翠萍;朱正禹;来超;许顺良;毕建忠;;VEGF诱导血管生成改善APP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2 梁国刚;;TGF-β1和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与基础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病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3年
3 孙大军;杜建时;王征;臧广生;刘卓;;丹参与VEGF联合应用在动物肢体缺血模型中的实验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清玲;郑大利;张声;木建银;;cNOS和VEGF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和生长中的作用[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张乃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临床研究进展[A];2006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暨分子生物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专题学术报告论文集[C];2006年
6 潘秀花;杨占山;岳凌;潘鹏;;VEGF和Ang-1在皮肤创伤和放射性烧伤愈合过程中表达变化的研究[A];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五次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赵忠芳;吕仁荣;霍然;傅洪滨;徐广琪;;普萘洛尔治疗增生期血管瘤患儿血清中VEGF、MMP-9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徐勇;黄仁魏;王东宁;林桂真;林东军;何易;李旭东;林曲;;急性白血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李飞;李树清;;VEGF表达在局灶性脑缺血后亚低温脑保护中的作用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10 赵忠芳;吕仁荣;霍然;傅洪滨;徐广琪;;普萘洛尔治疗增生期血管瘤患儿血清中VEGF、MMP-9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由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有限公司供稿;VEGF“陷阱”有效抑制肿瘤[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张中桥;VEGF对乳腺癌的生长起重要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李娜;K—ras基因检测大肠癌[N];科技日报;2009年
4 记者 靖九江;六成以上大肠癌患者K—ras基因为野生型[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王婷婷;肿瘤能否“饿死”[N];科技日报;2004年
6 徐峰;肿瘤与血管生成息息相关[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文执 编译;抗癌新靶标 肿瘤内的血管[N];科技日报;2002年
8 新华社;VEGF有望成为预防动脉梗塞新药[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记者 周源;IBM RAS:高效存储“直通车”[N];网络世界;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李昕;谋篇布局 沉着投子[N];通信产业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宏伟;大肠癌形成过程中肿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VEGF和p53表达的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2 申宝忠;GFP基因标记的移植瘤活体分子成像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3 张聚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异体基因的构建、表达及表达产物体内诱导自身抗体产生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4 张国鹏;两种核素报告基因系统用于监测治疗基因VEGF165表达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费嘉;VEGF mRNA反义核酸对白血病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3年
6 赵薇;细胞因子GM-CSF、VEGF对大鼠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的体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7 彭湃;VEGF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8 范海涛;Survivin与VEGF的检测及二者反义寡核苷酸对膀胱癌的治疗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杨秀鹏;Tryptase诱导AML骨髓基质细胞高表达VEGF及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10 叶t锦;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及相关机理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岷;HIF-1a、VEGF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4年
2 王露露;局部RAS介导缺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VEGF分泌及体外血管生成[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3 张志学;肺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D];青岛大学;2001年
4 理国富;CXCR4和VEGF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0年
5 吴广银;反应停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李磊;VEGF,MMP-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2年
7 刘美娜;卵巢上皮浆液性肿瘤VEGF、KDR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8 李慧东;上皮性卵巢癌中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9 王文儿;HIF-2α、CCR7和VEGF-C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南华大学;2010年
10 付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还氧化酶-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82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68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