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2对p53的调控及作用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2对p53的调控及作用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 抑癌基因p53 蛋白质相互作用 肿瘤细胞 细胞周期
【摘要】:GPX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是GPX家族成员,是人体中主要的酶类抗氧化分子,研究发现GPX2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此外,GPX2还具有抗凋亡、抗炎症的功能。p53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作为转录因子发挥作用,在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凋亡及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等方面起重要调控作用。研究还发现p53也具有促氧化和抗氧化双重活性,调控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实验室利用高通量酵母双杂交发现,GPX2可能与p53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但对于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生物学意义并无任何报道。鉴于GPX2和p53两者均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氧化应激存在密切联系,我们推测两者相互作用很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氧化应激过程中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本文首先利用免疫共沉淀和GST-pull down技术,证实GPX2与p53存在相互作用,并确定了两者相互作用结构域。进一步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GPX2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p53转录活性;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PX2对p53及其下游靶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过表达GPX2可下调p53及其下游靶基因MDM2、Bax、p21等的表达。对GPX2抑制p53活性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发现,GPX2可明显促进p53的降解,降低p53蛋白质稳定性,但泛素化实验表明GPX2对p53泛素化水平无明显影响。对GPX2调控p53的生物学意义进行初步研究发现,HCT116p53+/+细胞中敲低GPX2影响细胞G0/G1期阻滞,而在HCT116p53-/-细胞中敲低GPX2则对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影响,表明GPX2以p53依赖的方式影响细胞周期。为进一步研究GPX2生物学功能,我们构建了pCDH-GPX2过表达慢病毒和pSicoR-GPX2干涉慢病毒载体,获得稳定过表达/干涉GPX2的慢病毒。感染GPX2干涉慢病毒的HepG2细胞表现对凋亡的易感性,促凋亡蛋白Bax发生活化,而抗凋亡蛋白Bcl-2则表达下调。 综上,本研究首次发现GPX2是一种新的p53负调控因子,可通过与p53相互作用,,促进p53蛋白质降解,抑制p53转录活性,下调p53下游靶基因,进而参与对细胞周期的调控。此外,成功构建了GPX2过表达和干涉慢病毒,为进一步研究GPX2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 抑癌基因p53 蛋白质相互作用 肿瘤细胞 细胞周期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4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前言9-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0
- 1.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家族10-15
- 1.2 p53 及其功能介绍15-19
-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19-20
- 第二章 GPX2 通过与 p53 相互作用调控其稳定性20-44
- 2.1 材料与方法20-28
- 2.1.1 质粒20
- 2.1.2 细胞20
- 2.1.3 常用试剂及试剂盒20-21
- 2.1.4 主要溶液配制21-22
- 2.1.5 一般细胞培养条件22
- 2.1.6 细胞总蛋白提取22
- 2.1.7 Western Blot22-23
- 2.1.8 Co-IP23-24
- 2.1.9 GST-pull down24-25
- 2.1.10 细胞共定位25
- 2.1.11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25-26
- 2.1.12 细胞总 RNA 提取26
- 2.1.13 RT-PCR26-27
- 2.1.14 Real-time RCR27
- 2.1.15 蛋白稳定性27
- 2.1.16 泛素化实验27
- 2.1.17 细胞周期检测27-28
- 2.1.18 统计学分析28
- 2.2 结果与讨论28-43
- 2.2.1 GPX2 在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28
- 2.2.2 GPX2 与 p53 的相互作用28-30
- 2.2.3 GPX2 与 p53 在细胞核存在共定位30-31
- 2.2.4 GPX2 与 p53 相互作用结构域的确定31-32
- 2.2.5 GPX2 对 p53 及其下游靶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32-34
- 2.2.6 过表达 GPX2 下调 p53 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34-36
- 2.2.7 敲低 GPX2 上调 p53 下游靶基因表达水平36-38
- 2.2.8 过表达 GPX2 对 p53 半衰期的影响38-39
- 2.2.9 干涉 GPX2 对 p53 蛋白半衰期的影响39-40
- 2.2.10 GPX2 对 p53 泛素化水平影响40-41
- 2.2.11 GPX2 以 p53 依赖的方式调控细胞周期41-43
- 2.3 小结43-44
- 第三章 GPX2 慢病毒系统的构建及其细胞效应44-59
- 3.1 材料与方法44-49
- 3.1.1 细胞与菌株44
- 3.1.2 常用试剂及试剂盒44-45
- 3.1.3 主要溶液配制45
- 3.1.4 GPX2 慢病毒过表达载体的构建45-47
- 3.1.4.1 扩增目的片段45
- 3.1.4.2 目的片段回收45-46
- 3.1.4.3 双酶切46
- 3.1.4.4 双酶切产物回收46
- 3.1.4.5 连接46
- 3.1.4.6 转化46
- 3.1.4.7 菌落 PCR46-47
- 3.1.4.8 双酶切鉴定47
- 3.1.4.9 质粒提取47
- 3.1.5 GPX2 慢病毒干涉载体的构建47
- 3.1.6 慢病毒包装47-48
- 3.1.7 流式细胞术测病毒滴度48
- 3.1.8 慢病毒感染效果检测48
- 3.1.9 流式细胞术和 Western blot 检测48-49
- 3.1.10 统计学分析49
- 3.2 结果与讨论49-58
- 3.2.1 GPX2 慢病毒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包装49-52
- 3.2.2 GPX2 慢病毒干涉载体的构建和包装52-58
- 3.2.2.1 GPX2 干涉载体的构建和鉴定52-53
- 3.2.2.2 慢病毒包装、纯化、浓缩及滴度测定53-54
- 3.2.2.3 干涉慢病毒 pSicoR-GPX2 的表达鉴定54-56
- 3.2.2.4 敲低 GPX2 的表达对 HepG2 细胞凋亡的影响56-58
- 3.3 小结58-59
-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59-60
- 4.1 结论59
- 4.2 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6
- 附录66-68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静;苟文丽;李奇灵;;血清p53抗体检测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年10期
2 王塞枫;皮肤淋巴组织增生中p53癌蛋白的表达[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年05期
3 王佩飞,吴秀玲,徐纪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p53和PCNA的表达及意义[J];肿瘤学杂志;2002年03期
4 王兰,金玉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p53的表达与预后因素间的关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徐锦屏;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p53和p21ra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肿瘤防治杂志;2004年03期
6 杨啊晶;王雪梅;李电东;王真;;P53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分子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01期
7 周民;肖溶;陈涛;杨建和;姜乃可;章艳;王锡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VEGF及p53抗体的表达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8 彭娟;江庆萍;刘少颜;;SOX4和P53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2年15期
9 毛东军,孙咏梅,贾慧英;P53与PCNA在外生殖器鳞状细胞癌的表达[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年06期
10 刘政操;李晓晗;李悦;杨向红;;CD34、p53在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铁铮;吕厚山;;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活化蛋白激酶的持续活化和P53的异常表达[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张跃伟;;经皮肝门静脉穿刺序贯注射P53和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疗效观察[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靖士侠;彭佐良;孙爱清;;重组人p53腺病毒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翔;刘艳辉;毛庆;刘进平;游潮;;突变P53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化疗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A];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晓志;陈泽建;余清;张卫民;彭朝晖;;重组人p53腺病毒制品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6 刘秀梅;王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唇腺组织中P53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莉薇;席兴华;;Survivin和P53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其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官泳松;孙龙;贺庆;刘源;;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局部注射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A];第一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研讨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姜振;;高压氧对递增负荷训练大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与P5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陆为民;吴静;沈洪;杨学文;朱萱萱;李克涓;朱长乐;单兆伟;;益气清热方对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裸鼠胃粘膜P53、Bcl-2表达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p53突变对肝癌恶性程度及抗癌药物耐受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陈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年
3 昝金东;养殖牙鲆肿瘤抑制基因p53的克隆及与淋巴囊肿病关系的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7年
4 徐豪杰;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p53、p63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马淑颖;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p53和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6 郭萌;p53、p63蛋白在翼状胬肉组织中表达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韩毅;血清P53抗体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前后的对照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3年
8 张立岩;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细胞凋亡与bcl-2和p53实验研究[D];北华大学;2008年
9 张莉薇;Survivin和P53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10 王学海;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入路的临床分析及P53、P73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08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70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