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小分子阳离子六肽免疫调节活性及其对小鼠感染模型的治疗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29 19:20

  本文关键词:小分子阳离子六肽免疫调节活性及其对小鼠感染模型的治疗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小分子阳离子六肽 免疫调节 吞噬 存活率


【摘要】:目的分析小分子阳离子六肽(short cationic hexapeptides,SP6)免疫调节活性及其对小鼠感染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经小鼠腹腔分别注射不同剂量SP6(25、5、1μg/只),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于注射后0.5、1、2、4和7 h对腹腔细胞进行细胞计数;于注射SP6后1 h,经小鼠腹腔给予10%墨汁,0.2 ml/只,收集注射墨汁后0.5、1、2、4和7 h小鼠腹腔细胞,观察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于注射SP6后1 h,采血并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将大肠埃希菌K88、葡萄球菌及巴氏杆菌,分别经小鼠腹腔注射,0.2 ml/只,3 h后,经小鼠皮下注射SP6溶液(25、5、1μg/只),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小鼠接种后精神状态及死亡情况。结果 SP6各剂量组小鼠腹腔细胞数量一直高于对照组,直至注射后7 h。SP6各剂量组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在0.5 h前开始活化,0.5 h时观察到吞噬细胞包围、吞噬墨汁颗粒,较对照组吞噬细胞活化时间缩短,吞噬能力增强。SP6注射后1 h,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鼠巨噬细胞来源趋化因子(macrophage derived chemokine,MDC)、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cyte chemokine,LC)、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sinophil chemotactic factor,ECF)、趋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CF)、IL-1β、IL-4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当或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MDC、LC、ECF、CF、IL-1β、IL-4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LC、IL-1β、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巴氏杆菌外,经SP6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存活数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SP6可调节小鼠免疫反应,对小鼠感染模型有治疗作用。
【作者单位】: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关键词】小分子阳离子六肽 免疫调节 吞噬 存活率
【基金】:重庆市基本科研业务费攻关项目(2012cstc-jbky-00903) 重庆市农发资金项目(14414)
【分类号】:R285.5;R-332
【正文快照】: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AMP)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求得生存而最早产生的免疫活性分子,是天然免疫的重要介质,在宿主对抗病原入侵的免疫防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从第一个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物质天蚕素(cecro-pins)被发现以来,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倚帆;徐良;朱海燕;张立可;汪以真;;抗菌肽与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体外协同抗菌效果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0年05期

2 布冠好,李宏基,杨国宇,汪国和;抗菌肽的作用特点及应用前景[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3期

3 韦岩;;抗菌肽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4 胡荣贵;李改瑞;陆家海;;抗菌肽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0年02期

5 沈克飞;杨睿;徐登峰;付利芝;葛良鹏;王孝友;;富含Trp/Arg六肽对糖尿病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杰;陈萍;;抗菌肽在推进绿色养殖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优势[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2 陈慧芸;;动物抗菌肽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3 唐良华;王爱民;;载抗生素骨科内植入物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08年03期

4 郭小明;曲新勇;刘建营;梁新华;;防御素抗菌肽对产前母猪弱仔率和仔猪健康率的影响[J];当代畜牧;2008年10期

5 黎观红;洪智敏;贾永杰;瞿明仁;;抗菌肽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J];动物营养学报;2011年04期

6 刘诚;黎满香;卢帅;林荣高;蒋伟;胡杨;;抗菌肽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1年03期

7 李冠楠;夏雪娟;隆耀航;李姣蓉;武婧洁;朱勇;;抗菌肽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01期

8 李林曦;倪龙泉;孟小林;王健;徐进平;;重组Pen-2乳杆菌的抗感染作用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19期

9 王红芳;李菁;王明霞;;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危害性及其拮抗剂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1年17期

10 韦岩;;抗菌肽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丽娜;赵瑞利;;抗菌肽的研究进展[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茹;黄鲫(Setipinna taty)蛋白抗菌肽的制备及抗菌作用等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文阳安;抗菌肽PR39靶向巨噬细胞表达抗胞内菌感染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3 唐良华;载万古霉素-PDLLA钢板与-HA钢板的研制及其机制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4 侯峰;光滑爪蟾(Xenopus laevis)皮肤抗菌肽的筛选及其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5 孙龙;两种鞘翅目昆虫抗菌肽的分离纯化与活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6 丁云超;鱼类卵黄高磷蛋白衍生抗菌肽的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玉洁;棕点湍蛙抗微生物短肽的合成及其抗菌作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文媛;马氏珠母贝抗菌肽的初步分离及抗菌活性分析[D];海南大学;2011年

3 付登峰;类牛源抗菌肽LNK-16在大肠杆菌中的串联表达[D];河南科技学院;2011年

4 胡功铃;杂合抗菌肽HMCM的原核表达及其抗菌活性的初步鉴定[D];重庆大学;2011年

5 马鹏;人源β-防御素-6的原核表达及纯化[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哲;贻贝(Mytilus edulis)抗菌肽的分离纯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欢;中国林蛙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cDNA克隆[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8 姚瑶;新的低分子多肽电泳体系X-尿素-PAGE体系的建立及应用[D];山东大学;2006年

9 王慧;粉纹夜蛾离体细胞诱导抗菌肽基因的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倩;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mRNA多样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布冠好,李宏基,杨国宇,汪国和;抗菌肽的作用特点及应用前景[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3期

2 丁静;沈娟;朱家勇;金小宝;;人源抗菌肽LL-37在创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1年18期

3 刘忠渊;徐涛;郑树涛;张兰廷;张富春;;新疆家蚕抗菌肽Cecropin-XJ与细菌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3期

4 周义文;生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年02期

5 文加才,秦永忠,宋爱刚;阳离子抗菌肽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2年06期

6 李朝,黄培堂;新一代抗生素:抗菌肽的相关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年03期

7 洪奇华,陈安国;抗菌肽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年04期

8 王琼,何清君;植物抗菌肽研究进展[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9 申吉泓;抗菌肽及其临床应用现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张永莲;附睾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建立新型丙肝病毒细胞感染模型[J];食品与药品;2011年02期

2 冯国和,竹上勉,赵桂珍;乙脑病毒持续感染模型建立及初步应用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任浩;王永智;赵平;刘媛;戚中田;;HCV 2a J6JFH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年01期

4 戈建军,沈京培,蒋晓蓉,李萌,匡玉莲,陈大庆;鼠圆孢子虫感染模型的建立[J];江苏卫生保健;2000年01期

5 郭敏,戈建军,沈京培,李敬顺;鼠隐孢子虫感染模型的建立[J];江苏预防医学;2005年01期

6 周雨朦;陈代杰;李继安;邵雷;朱春宝;;秀丽隐杆线虫-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的建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年07期

7 王星;周文江;沈艳;刘芳;杨华;高谦;王德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与评估[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年08期

8 戈建军,戈萱;鼠隐孢子虫感染模型的建立[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年09期

9 王万山,顾为望;类鼻疽杆菌豚鼠感染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5年S1期

10 陈玉凤;秦元华;任一鑫;郑莉莉;陶林;戴晓冬;崔昱;;小鼠隐孢子虫感染模型建立[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佳玉;梁津逍;;HCV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应用[A];第二届中国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暨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王静;张钰;闵凡贵;赵维波;刘香梅;黄韧;;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模型中的应用[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婷婷;左钱飞;刘开云;曾浩;邹全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全身感染模型的建立与评价[A];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韩云丽;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D];中北大学;2015年

2 罗彩凤;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其外膜蛋白HopX对胃粘膜细胞生长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0年

3 罗夙医;建立大鼠福氏志贺菌感染模型及双歧杆菌治疗效果与机制的研究[D];大理学院;2012年

4 周安;基于代谢组学的大鼠体表感染模型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黎静;HIV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6 王志强;报告基因标记的HCV复制/感染模型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7 王佳;柯萨奇病毒B组3型在ECV304中持续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其持续感染机制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8 李巧玲;具有饱和发生率的时滞HIV-1感染模型动力学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5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755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8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