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经不同途径接种后免疫效果的比较分析
本文关键词:水痘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经不同途径接种后免疫效果的比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水痘减毒活疫苗 灭活水痘疫苗 皮下免疫 皮内免疫
【摘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初次感染时诱发水痘,而后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在特殊条件下,当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再活化就导致带状疱疹。目前,针对于水痘带状疱疹的疫苗主要为Oka株水痘减毒活疫苗,其自1995年实施常规接种以来,大大降低了水痘带状疱疹的发生率。然而尽管疫苗株水痘病毒是一种减毒疫苗,但仍有6%左右的健康初次接种者在接种后出现水痘状皮疹[1],而且减毒活疫苗对于免疫缺陷或受损的患者并不适合,包括血癌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器官移植的患者以及HIV感染或自身免疫病的患者。相比于正常人群,他们往往具有更高的机率罹患带状疱疹,而且这些病人中发生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并发症的危险会大大增加[2-8]。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疫苗能够在免疫缺陷人群中安全有效的防止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出于针对免疫缺陷患者安全的考虑,研究人员考察了非复制型疫苗在抵抗病毒病原方面的功效,如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以及灭活全病毒疫苗等[9]。这些疫苗由于不具有毒力,所以相比于活疫苗更加安全稳定[10]。对于带状疱疹,一些研究人员利用热灭活的水痘疫苗进行了临床试验,然而由于灭活后的疫苗缺乏在体内复制的能力,其免疫效果有待加强。而在此,我们考虑免疫接种途径的改变是否可以对其免疫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免疫接种途径方面,目前大多数疫苗均通过传统的皮下(SC)或肌内(IM)途径注射。然而,皮内(ID)免疫途径由于其一些潜在的优势,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真皮中相比于其他组织含有丰富的专业抗原递呈细胞(APC)以及其他免疫细胞,如真皮树突细胞(DDC),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白细胞等,加之发达的微管系统(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使得各种免疫细胞在受到刺激后能够迅速的相互作用,从而顺利激活固有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11,12,13]。所以相比于肌肉以及皮下组织,将疫苗注射入真皮内部后,会引发相对更加有效的免疫反应,进而增强低应答个体体内的免疫反应[11]。目前,已被批准并广泛使用皮内途径接种的疫苗包括卡介苗(BCG)以及狂犬疫苗[14]。而至少十二种疫苗已经采用ID途径进行了临床试验,其中包括流感疫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黄热病疫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破伤风疫苗等[12,13]。 本实验旨在研究Balb/c小鼠体内针对于减毒水痘活疫苗以及热灭活水痘疫苗的分别通过皮下皮内不同免疫途径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主要通过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考察接种疫苗后小鼠体内的免疫应答状况。在体液免疫方面,利用Fluorescent Antibody to Membrane Antigen检测考察经不同方式免疫后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VZV IgG水平的差异。在细胞免疫方面,利用ELISPOT以及Luminex检测小鼠脾细胞IFN-γ分泌量以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分泌状况。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出不同免疫条件对免疫效果产生的具体影响。为减毒水痘活疫苗以及灭活水痘疫苗的具体应用,以及免疫途径的选择提供全面的参考。
【关键词】:水痘减毒活疫苗 灭活水痘疫苗 皮下免疫 皮内免疫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9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23
- 1.1 水痘及带状疱疹临床症状10-11
- 1.1.1 水痘10
- 1.1.2 带状疱疹10-11
- 1.2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简介11-12
- 1.3 水痘减毒活疫苗12-13
- 1.4 不同免疫途径对免疫效果影响的分析13-14
- 1.5 皮肤生理及免疫14-21
- 1.5.1 皮下免疫17
- 1.5.2 皮内接种及其免疫学基础17-20
- 1.5.3 适于通过 ID 途径接种的疫苗种类及疫苗成分20-21
- 1.6 研究目的以及实验设计21-23
- 第二章 实验动物免疫23-26
- 2.1 实验动物23
- 2.2 实验材料23
- 2.3 灭活水痘疫苗制备23-25
- 2.3.1 减毒水痘活疫苗灭活条件24
- 2.3.2 水痘灭活疫苗灭活彻底性检测24-25
- 2.4 免疫剂量及免疫分组25-26
- 2.4.1 免疫剂量25
- 2.4.2 免疫分组25-26
- 第三章 免疫效果检测以及结果分析26-46
- 3.1 体液免疫应答检测26-33
- 3.1.1 实验材料27
- 3.1.2 抗体与试剂27
- 3.1.3 主要仪器27-28
- 3.1.4 实验方法28-29
- 3.1.4.1 病毒感染细胞的制备28
- 3.1.4.2 FAMA 试验28-29
- 3.1.5 实验结果29-32
- 3.1.5.1 FAMA 试验结果观察与判定29-30
- 3.1.5.2 不同免疫条件下小鼠血清 FAMA 检测结果30-32
- 3.1.6 结果讨论32-33
- 3.2 细胞免疫应答检测33-46
- 3.2.1 ELISPOT 检测33-39
- 3.2.1.1 实验材料34
- 3.2.1.2 溶液与试剂34-35
- 3.2.1.3 主要仪器35
- 3.2.1.4 实验方法35-37
- 3.2.1.5 实验结果37-38
- 3.2.1.6 结果讨论38-39
- 3.2.2 细胞因子检测39-46
- 3.2.2.1 主要试剂39-40
- 3.2.2.2 主要仪器40
- 3.2.2.3 实验方法40-41
- 3.2.2.4 实验结果41-44
- 3.2.2.5 结果讨论44-46
- 第四章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列胜;水痘减毒活疫苗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4年04期
2 杨志刚;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健康儿童产生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的持久性[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4年06期
3 王连成,李莉,徐秀凤,闫素志,哈秀杰,王文忠,南一范;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稳定性[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2年05期
4 陈敏;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使用建议[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6年02期
5 金于兰;陈哲文;瞿爱东;杨忠东;;水痘-带状疱疹病毒gE糖蛋白基因扩增法鉴别水痘减毒活疫苗[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年06期
6 孙家明,李明珠,袁国平,陈美英;国产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和MMR-Ⅱ的免疫效果比较[J];职业与健康;2001年03期
7 林平;狂犬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06期
8 范秀媛,孔德清,张茂金;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及其应用[J];中国计划免疫;2005年03期
9 张彩红,姜秀丽,王敏,张彦明,王健伟,洪涛;表达轮状病毒G2和G3型vp7基因重组腺病毒的免疫效果[J];中国病毒学;2005年04期
10 武志强;于文涛;陈建荣;林嘉凯;罗阳兴;;黄羽肉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多价灭活苗的免疫效果[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晨涛;马翠卿;姚智燕;魏林;;IL-23对A组链球菌表面蛋白Fba蛋白所诱发的免疫效果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赵卓;潘延钵;邓玉芹;张海玲;袁立伟;黄艳杰;;新型纳米佐剂用于猪伪狂犬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研究[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C];2008年
3 曹国文;陈春林;刘莉娟;;中药芦荟多糖佐剂对灭活菌苗免疫效果的影响[A];纪念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成立3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九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晓娟;冷梅;;CpG对乙肝核酸疫苗及基因重组(CHO细胞)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A];2005全国第二届核酸疫苗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汉忠;罗秀帧;谢婷;姚玲;郭直;孙坚;欧阳康;韦晓宝;;微囊型鸡球虫疫苗不同免疫剂量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林绮萍;唐秀英;陈瑞爱;朱文冠;黄文科;李琳;刘成宏;;不同厂家生产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三联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比较[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梁华丽;顾亚仙;华炯钢;徐辉;;四种鸡新城疫油佐剂灭能苗免疫效果的比较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何晓文;章亚男;何颖;李凯;姜磊;孙树汉;;乙肝DNA疫苗联合基因工程蛋白疫苗提高免疫效果的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生物医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郭斐;陆柔剑;孙朝晖;阮力;;非复制重组痘苗病毒中共表达的细胞因子(IL-5、IL-6)可增强重组病毒的免疫效果[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崔步云;张秋香;李京;阴晓玲;任泽萍;梁之斌;李秀兰;;山东省健康人群在A群流脑抗体及A群流脑多糖菌苗免疫效果血清学观察[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温大伟 孔令凯;鸡法氏囊病流行新特点与防控措施(上)[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2 刘铭;肉鸡免疫中存在的问题[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3 徐斌;动物疫病春防工作展开[N];盘锦日报;2008年
4 ;科学家首次获得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疫苗[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技服务站畜牧组 洪学;鸡群免疫新法——嘴眼鼻闷法[N];河北科技报;2006年
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吕立新;影响兽用生物制品免疫效果的因素分析[N];中国畜牧报;2004年
7 洪学;正确稀释禽疫苗[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8 ;仔猪猪瘟超前免疫[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9 北京华都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 王林锋;猪场预防免疫的注意要点[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10 王林锋;猪场预防免疫注意要点[N];陕西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改玲;猪带绦虫六钩蚴TSOL18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2 王俊霞;犬传染性肝炎DNA疫苗的构建和免疫原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3 李银聚;河南省传染性法氏囊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防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司红丽;诺如病毒核酸荧光定量检测及其衣壳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免疫效果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雷杰;白斑综合征病毒重组蛋白对克氏原螯虾免疫效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卉;HPV11型L2E7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效果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7 袁子国;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及免疫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田浪;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多表位嵌合DNA疫苗构建及免疫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9 李树蕾;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70增强肝细胞癌相关抗原661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王善辉;呼吸道合胞病毒亚单位疫苗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华P
本文编号:754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75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