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蛛网膜颗粒结构特点及其脑脊液转运意义的形态学观察

发布时间:2017-08-30 18:04

  本文关键词:蛛网膜颗粒结构特点及其脑脊液转运意义的形态学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蛛网膜颗粒 蛛网膜绒毛 形态学观察 光镜 透射电镜 扫描电镜 大鼠


【摘要】:目的:蛛网膜颗粒或绒毛,是颅内脑膜形成的重要组织结构,在脑脊液回吸收及大分子物质和微粒子清除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颅内的各种病理状态下,蛛网膜颗粒可能会出现病理改变,从而导致其功能减退。 本研究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和人蛛网膜颗粒的结构特点,明确脑脊液转运的主要途径,为某些临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形态学依据。 方法: 1大鼠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光镜观察:大鼠左心室灌注4%多聚甲醛组织内固定后取材,浸泡固定,脱水,透明,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采集图片。 2大鼠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左心室灌注2%戊二醛组织内固定后取材,浸泡固定、修块,制备超薄切片,行透射电镜观察、拍照,加速电压80kV。 3人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扫描电镜观察:人尸标本上矢状窦切开,显示蛛网膜颗粒或绒毛,8%NAOH水溶液浸泡销蚀处理1周,蒸馏水充分清洗后,制备扫描电镜样品、观察、拍照,加速电压20kV。 结果: 1大鼠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典型的蛛网膜颗粒或绒毛,呈指状或球形突入横窦腔内,蛛网膜颗粒或绒毛与横窦附着处较为纤细,常称之为颈部,其上部较宽大称为体部。蛛网膜颗粒或绒毛外表面,由一上皮细胞层构成,光镜下仔细观察,此细胞层与横窦内壁的内皮细胞相连续,蛛网膜颗粒或绒毛上皮细胞层的深面是纤维囊,纤维囊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核心称中央核,中央核为蛛网膜细胞和结缔组织纤维构成的网络,其内存在大量宽阔的孔洞和腔隙。腔隙的周围有各种细胞成分,包括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 2大鼠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其表面覆盖的上皮(内皮)细胞成梭形,细胞核区微微凸起,细胞的宽阔部位与狭窄部位镶嵌排列。除了一般细胞具有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外,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上皮(内皮)细胞表面,可见到伸向窦腔的胞质突起,突起的形状呈微绒毛状或细指状,较长的突起还有分枝,并与其它突起相吻合。在胞质突起中,还可以见到大量的囊泡样结构,大小不一,有较多的吞饮小泡,还有较大的空泡体。 3人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上矢状窦内,人的蛛网膜颗粒或绒毛,大部分成簇状出现,数目不等,形态多样。蛛网膜颗粒或绒毛与上矢状窦内壁的附着处也较为狭窄,被称为颈部,颈部的上端较膨大,称为体部。标本经NaOH化学销蚀处理后,蛛网膜颗粒或绒毛表面覆盖的上皮(内皮)细胞被销蚀掉,上皮下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的结缔组织网架清晰可见,这种胶原纤维网络支架结构疏松,存在大量宽阔的孔洞和腔隙。 结论: 1大鼠和人的硬脑膜静脉窦(尤其是上矢状窦)内,存在大量蛛网膜颗粒或绒毛,分布特点为散在或成簇状;结构特点为表面覆盖一层上皮(或内皮),上皮下的胶原纤维网络间,存在大量宽阔的孔洞和腔隙。 2蛛网膜颗粒或绒毛的分布和结构特点提示,,其为脑脊液重要的回流和过滤装置,可允许大小分子物质通过,只有较大的颗粒物质和细胞成分被阻止进入血液。
【关键词】:蛛网膜颗粒 蛛网膜绒毛 形态学观察 光镜 透射电镜 扫描电镜 大鼠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0
  • 材料与方法10-13
  • 结果13-15
  • 附图15-27
  • 讨论27-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3
  • 综述 脑脊液形成机制及其研究进展33-44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个人简历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雷;李哲;李修彬;;大鼠蛛网膜颗粒在颅内的分布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改变[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7期

2 杨飞;刘斌;江安红;;蛛网膜颗粒的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11期



本文编号:760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760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d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