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椎侧面结构相关应用解剖与影像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下腰椎侧面结构相关应用解剖与影像学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对下腰椎侧方结构的解剖研究及相应部位血管的MSCT表现进行研究,对解剖区域内的重要血管、神经径线进行测量,并观察神经血管与周围结构毗邻关系,探讨下腰椎侧方手术入路的可行性,以求对临床手术入路提供详实的基础指导。 方法本研究依据研究内容不同具体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下腰椎结构的解剖学研究。通过对解剖学教研室25例解剖尸体进行逐层剥离解剖,依次显露下腰椎前方、侧方及后方的重要血管和神经,注意各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观察记录腰椎节段静脉的出现、走行及汇入点,测量血管管径。观察记录下腰椎神经根走行及腰交感神经干等解剖结构。通过模拟手术入路,在解剖学基础上研究手术的切口位置选择、切口大小、各层组织及切口周围易损血管神经,以选择最佳手术入路。 二、下腰椎侧面血管的影像解剖学研究。通过MSCT血管造影技术了解活体组织的腰节段静脉、腰升静脉、髂腰静脉的血管直径与上一部分的血管直径进行比较,看MSCT血管造影技术是否能为术前提供有用信息。 结果各部分研究结果如下: 一、下腰椎解剖学研究 腰椎静脉起自椎静脉丛,穿过腰大肌内侧缘,横行于椎体中部腹侧中间沟内,注入下腔静脉;左侧腰静脉行径较右侧长。腰椎节段静脉在椎体中间沟内多位于伴行动脉上方,在椎间孔处与腰升静脉相连,走行于横突根前方,在腰丛后内方汇入髂总静脉和髂腰静脉。本研究中L3、L4节段静脉、腰升静脉和髂腰静脉的出现率分别为92㳠、84㳠、64㳠和60㳠。测量血管管径差异加大;腰升静脉和髂腰静脉显示率低,走行及形态变异明显。 腰椎脊神经前支自相应水平椎间孔偏上部出孔(下位腰椎神经根前支出孔位置偏椎间孔下方),走行于腰大肌深面、脊柱旁的神经沟内。腰交感干和腰丛之间有交通支相连。分别测量双侧腰交感干至椎间孔的垂直距离,L3/4、L4/5、L5/S1距离分别为26.16±1.96mm、26.31±1.90mm、25.79±2.01mm。 二、MSCT增强检查 MSCT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显示节段静脉、腰升静脉和髂腰静脉的直径,测量结果与尸体解剖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 1.腰椎节段血管侧方解剖研究较少,但解剖研究显示下腰椎部位节段静脉出现率较高,且变异较大。因此,手术过程中显露椎体侧方或椎间隙时要注意避免损伤该血管结构。 2.腰升静脉和髂腰静脉显示率低,走行及形态变异明显。手术中暴露椎体侧方,尤其是L5椎体水平以下手术时,注意观察该静脉结构及交通支存在与否。 3.腰椎脊神经前支自相应水平椎间孔偏上部穿出椎间孔,走行于腰大肌深面、脊柱旁的神经沟内。L5脊神经根前支与髂骨翼关系密切,该部位手术时,,可选择屈髋体位,增加神经根前支的外牵移位,扩大手术操作空间,避免或减少神经根损伤。腰交感干和腰丛之间有交通支相连。L3~5椎体侧方手术时,注意观察交通支情况,避免损伤。 4.下腰椎侧方血管和神经间可以显示无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手术安全区,其范围相对较大,利于该部位手术的实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MSCT双期增强检查可以显示下腰椎侧方血管结构,对手术时避免血管损伤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下腰椎 侧方入路 临床解剖学 MSC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687;R322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3
- 第一部分:下腰椎侧前方毗邻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13-21
- 材料与方法13-14
- 1.解剖标本13
- 2.解剖器械13
- 3.其他器械13-14
- 4.实验方法14
- 5.实验观测指标14
- 6.统计学分析14
- 结果14-16
- 1.下腰椎侧方入路中相关静脉的分布规律14-15
- 1.1 节段静脉、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大体情况14-15
- 1.2 节段静脉在椎体侧方的解剖形态15
- 1.3 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解剖学15
- 2.下腰椎侧方入路相关神经解剖15-16
- 讨论16-20
- 总结20-21
- 第二部分:下腰椎侧面血管的影像解剖学研究21-25
- 材料与方法21
- 1.研究对象21
- 2.成像设备及参数21
- 3.方法21
- 4.统计学处理21
- 结果21-22
- 1. 腰椎节段静脉21-22
- 2. 髂腰静脉、腰升静脉22
- 讨论22-24
- 总结24-25
- 结论25-26
- 参考文献26-30
- 综述30-36
- 参考文献33-36
- 附图36-40
- 致谢40-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巍;房清敏;孙兆忠;仲江波;王光林;耿晓鹏;邢建强;;下腰椎节段动脉的临床解剖学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纪标;徐小卒;郑闽前;宋长志;;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置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23期
3 郑冬;邹德威;吴继功;刘军华;陈宁;赵亮;费军;张朝利;;腰椎间小关节螺旋CT三维测量、观察及临床意义[J];解剖学杂志;2009年02期
4 魏梅洋,谭军,贾连顺,李家顺,万卫平;国人下腰椎前方血管解剖结构特点和入路分型[J];颈腰痛杂志;2004年06期
5 刘亮;杨安礼;蔡丰;;下腰部神经根管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J];颈腰痛杂志;2007年02期
6 杨德盛,白靖平,锡林宝勒日,曹力,金格勒;腰骶干及其周围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王文军,周江南,曹盛俊,Andre Jackowski;钛网融合器在胸腰段脊柱前路重建术中应用的生物力学评价[J];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01期
8 王新伟,陈德玉,赵定麟,袁文,赵杰;人工椎体置换行脊柱重建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07期
9 吕国华,王冰,黎菲文;腹腔镜下腰椎前路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实验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年09期
10 康忠山;王文军;曹琼钦;朱一平;晏怡果;;下腰椎前方三维CT血管造影重建及其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年07期
本文编号:769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76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