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吗啡肽-1对人树突状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内吗啡肽-1对人树突状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内吗啡肽- 树突状细胞 TLR TLR 免疫功能 抗原提呈细胞
【摘要】:目的观察内吗啡肽-1(EM-1)对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和分离单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 d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 DC)分4组,空白对照组(BLA组)、EM-1组、LPS组、LPS+EM-1组。继续培养2 d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表面TLR2、TLR4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DC中TLR2 mRNA、TLR4 mRNA的表达。结果流式结果显示,TLR2、TLR 4在im DC表达较高,随着DC成熟表达下降。与BLA组相比,EM-1组DC表面TLR2、TLR4的表达下调(P0.05);与LPS组相比,LPS+EM-1组DC表面TLR2、TLR4受体均明显下调(P0.01)。RT-PCR的结果显示,与BLA组相比,EM-1干预后引起DC表面TLR2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TLR4 mRNA的变化无差异(P0.05);与LPS组相比,LPS+EM-1组DC表面TLR2 mRNA、TLR4mRNA均有所下调(P0.05)。结论 EM-1使DC表面TLR2、TLR4的表达下调,EM-1对DC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与DC表面TLR2、TLR4表达有关。
【作者单位】: 蚌埠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蚌埠医学院安徽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内吗啡肽- 树突状细胞 TLR TLR 免疫功能 抗原提呈细胞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No KJ2011A202) 蚌埠医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No Bykf13A10)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因其在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状或伪足状突起而得名[1],是迄今所知的抗原提呈能力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cell,APC)[2]。目前研究证实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DC发挥了一定的作用。DC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小莉;牛乐;吕伯昌;张婷;高晓群;李云庆;;大鼠内吗啡肽2和μ阿片受体参与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的形态学证据[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延飞;李志军;郑继生;李敏静;董雷;蔡宛如;;“肺肠同治”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和大肠组织P38表达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2 阙雪梅;黄玉红;孙明军;;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的作用及机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年05期
3 熊金巧;彭惠;;TLR3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疾病的相关性[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03期
4 云小乐;董仕超;张威;谢基明;康鸿斌;王玉珍;;乳腺癌细胞中Rab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年02期
5 马鑫;李丹地;李秀萍;段招军;;轮状病毒感染相关受体的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14年03期
6 胥少华;曾毅;;TLR激动剂类疫苗佐剂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年03期
7 陈亚冰;兰道亮;林宝山;黄Pr;黄勇;李键;;牦牛Toll样受体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07期
8 周进福;罗金英;朱文斌;曹颖平;沈晓丽;;血清可溶性CD40L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和脐血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4年21期
9 李夏莹;黄晓冬;刘肃;;佐剂及其功能和作用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02期
10 邓妮;高永良;赵恒光;;TLR7和AP-1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激光杂志;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晓宇;石宏;尚红艳;辛娟娟;何伟;李江慧;宿杨帅;景向红;;针刺“足三里”和“中脘”穴对胃扩张大鼠孤束核相关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第十二届全国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何鹏;胡忠玉;;Toll样受体研究进展[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萍;蒙古马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研究及脾脏表达谱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2 赵敏;高脂饮食对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和炎症的影响及低脂膳食干预效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TAGHIYEV ASAF M.D;不同阻断方式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塞来昔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朱玮;β-葡聚糖增强大鼠乳腺上皮细胞的自主防御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进;Toll样受体9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癌肝内转移和生长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1年
6 陈明;基于AngⅡ上调p38MAPK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与无患子皂苷降压作用及机制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7 郑志坤;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在一氧化氮预处理对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过程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汪颖;含有TLR7/8受体激活物的乙肝病毒治疗性疫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杨波;Trim44正性调控RLR信号通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徐晓莹;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胜伟;大鼠肝门阻断过程中扪摸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2 赵琼;TLR-1,,TLR-2在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3 刘娟娟;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脓毒血症心脏早期损伤中的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4 孙小会;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子流行病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5 丁呈彪;氟比洛芬酯对骨折急性疼痛患者多种炎性介质及疼痛评分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6 陈姗姗;Tacrolimu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与4表达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7 颜君;Toll样受体2、4及髓样分化因子88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D];南华大学;2013年
8 吕伟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人肺上皮细胞诱导氧化应激对TLR3表达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9 许小玲;TLR9、IFN-α及BAFF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10 张黎;恒河猴MyD88和TRAM双基因沉默si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洁;季晓辉;何敏;陈赛英;;妊娠不同时期胎盘单核-巨噬细胞来源的树突样细胞刺激T细胞作用的比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军;树突状细胞的形成、功能及可能的应用[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1年04期
2 戴盛明,杨春旭;树突状细胞异质性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1年04期
3 时宏珍,戚春建,朱一蓓,席泓,古涛,时文彪,张学光;重组人可溶性CD40配体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年02期
4 周燕琼,刘小辉;树突状细胞的分离扩增与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解剖学研究;2002年03期
5 史敦云,汪明春;树突状细胞功能亚群及其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5期
6 王全楚,冯志华;树突状细胞基础研究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2年06期
7 孙宇 ,陆江阳,王晓虹 ,杨毅佟 ,欣李玲;小鼠胸腺树突状细胞的分布与形态学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年09期
8 练诗梅,王晓波,薛祖光,张旗,孙健,荒木弘一;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及扩增[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4年05期
9 姜艳,彭毅志;耐受性树突状细胞[J];生命的化学;2004年06期
10 陈海彬;周红光;吴勉华;;树突状细胞与恶性肿瘤[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建平;张明徽;倪卫琴;王青青;夏大静;张立煌;余海;曹雪涛;;γ—干扰素在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成熟中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时宏珍;戚春建;朱一蓓;席泓;古涛;张学光;;42 重组人可溶性CD40配体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王亚非;李茜;孟恒星;于珍;刘津华;崔雯;周余;麦玉洁;尤胜国;邱录贵;;两步法从脐血CD_(34)~+细胞获得大量树突状细胞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张伟;葛薇;李长虹;韩钦;邓为民;尤胜国;赵春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陈艳清;李世荣;;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体外培养大鼠树突状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殷凯生;周智敏;;小鼠肺和气道树突状细胞分布特点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赵广圣;林茂芳;黄河;蔡真;;巨细胞病毒抑制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A];2005年浙江省器官移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张明徽;郭振红;罗春芳;张睿;安华章;修方明;于益芝;曹雪涛;;脾基质细胞对树突状细胞活化后死亡的逆转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万涛;李楠;王闻雅;周向阳;杨峰;吴艳峰;曹雪涛;;树突状细胞来源的热休克蛋白新分子的发现及其免疫佐剂功能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王亚非;孟恒星;葛薇;于珍;韩俊领;李茜;尤胜国;邱录贵;;不同细胞因子对两步法所得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影响[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嘉;人树突状细胞来源的四个新分子的克隆表达和生物学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2 徐东亮;核因子-κB寡聚脱氧核苷酸诱骗剂处理的供受者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用国;树突状细胞抗乙肝病毒免疫和抗肝癌免疫[D];重庆医科大学;2001年
4 吴军;钙离子载体在树突状细胞诱导分化中的作用及其信号机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项莺松;新型趋化因子MIP-2γ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6 刘书逊;补体分子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学功能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7 唐华;内皮型脾脏基质细胞诱导造血干细胞分化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全兴;非成熟型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9 易发平;小鼠骨髓DC 2-DE技术体系建立及其蛋白质表达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10 侯万秋;树突状细胞调节T细胞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菲;双歧杆菌对树突状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2 郝春芳;新型小分子免疫抑制剂艾拉莫德对人类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3年
3 闵彦;α-黑素细胞刺激素在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4 蒲骁麟;细胞因子对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5 陈进;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刘立卓;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感染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其免疫应答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4年
7 朱一蓓;人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扩增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案[D];苏州大学;2001年
8 杨永红;D181调控TLR9信号影响DCs分泌CXCL-10的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张融玮;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优化培养[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朱远丰;pcDNA3.1-HPV18E7和pcDNA3.1/myc-His<一>A-HPV16E6的构建及人树突状细胞分离扩增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89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78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