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的德育思想
本文关键词:论老子的德育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老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老子的思想集中的体现在了《道德经》中,对个人修身养性,长生久视,对定国安邦,经世济民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老子的德育思想亦是老子思想之中的精华,反映了那个时代老子朴素的理想寄托,以及希望人人能够尊“道”贵“德”的美好愿望。随着社会全面转型的推进,传统道德文化受到一些冲击,现代人在各种价值观面前陷入迷失和困惑中找不到正确的前进方向。人们不禁开始思索自己到底该去往何处?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此时此刻,可以回过头去再去看看两千多年的春秋时代,一样也是处于物质文化快速发展与精神价值信仰普遍缺失的矛盾处境中,身处那样的时代老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人类过于追求自己的欲望,逐渐被外在的事物所蒙蔽,这样的叩问在同属转型期的今天似乎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老子德育思想倡导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回归自然,为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凸显了老子德育思想的价值。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以下思路展开自己的研究,在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论文的第二章概述了老子德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可以概括为“民多利器”的经济环境,“其政察察”的政治环境和“礼崩乐坏”的文化环境等。论文的第三章首先对老子和《道德经》进行了评价,指出了《道德经》中的德育思想的内涵价值。论文的第四章分析了老子德育思想体系与特点,老子德育思想的目标是尊道贵德、抱朴归婴、故无弃人,老子德育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无为、慈爱万物、崇俭抑奢、贵柔守弱,老子德育思想的方法包括返朴归真、柔弱不争、少私寡欲、静观玄览等。第五章主要分析了老子德育思想的当下意义及启示,能够引导身心平静的人生关怀,协调人我关系的处世之道,处理人与自然的行为原则。在今天我们应该积极的强调自然德化,启发终极之道,注重隐形教育,提升身心修养,培养独立人格。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括。老子德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当代德育工作教育可起到借鉴、启迪作用,我们要做到古为今用,赋予其更多时代精神,实现对老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借鉴。
【关键词】:老子 德育 “道” “德”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1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一、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二、国内研究现状12-13
- 三、研究述评13-14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4-15
- 一、研究方法14
- 二、可能的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老子德育思想的形成背景15-20
- 第一节“民多利器”的经济环境15-16
- 一、生产方式的变革15-16
- 二、谷禄制度的瓦解16
- 三、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16
- 第二节“其政察察”的政治环境16-18
- 一、周王室的衰微16-17
- 二、兼并战争的扩大17
- 三、统治者的骄奢淫逸17-18
- 第三节“礼崩乐坏”的文化环境18-20
- 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18
- 二、礼乐征伐自大夫出18-19
- 三、礼乐崩坏对文化的影响19-20
- 第三章 老子德育思想的概述20-25
- 第一节 老子与《道德经》20-22
- 一、德育之老子20-21
- 二、德育之《道德经》21-22
- 第二节 《道德经》中的德育思想22-25
- 一、关于“道”的内涵与特征22-23
- 二、关于“德”的基本观点23-24
- 三、“道”与“德”辩证统一24-25
- 第四章 老子德育思想体系与特点25-33
- 第一节 德育之的25-27
- 一、尊道贵德25
- 二、抱朴归婴25-26
- 三、故无弃人26-27
- 第二节 德育之实27-29
- 一、自然无为27
- 二、慈爱万物27-28
- 三、崇俭抑奢28
- 四、贵柔守弱28-29
- 第三节 德育之道29-31
- 一、返朴归真29
- 二、柔弱不争29
- 三、少私寡欲29-30
- 四、静观玄览30
- 五、行不言之教30-31
- 第四节 德育之奇31-33
- 一、整体性31
- 二、深邃性31-32
- 三、多维性32-33
- 第五章 老子德育思想的当下意义及启示33-41
- 第一节 老子德育思想的当下意义33-36
- 一、以清静无为引导身心平静的人生关怀33-34
- 二、以上善若水协调社会关系的处世之道34-35
- 三、以道法自然处理人与自然的行为原则35-36
- 第二节 老子德育思想的启示36-41
- 一、创设环境,强调自然德化36-37
- 二、反思教育,启发终极之道37
- 三、不言之教,注重隐形教育37-38
- 四、为学日益,提升身心修养38-39
- 五、道心德现,培养独立人格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臣;宋慧敏;;浅析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2 江万秀 ,李春秋;第一讲 中国德育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任务[J];道德与文明;1991年06期
3 龚国润 ,陈跃刚;中国古代德育思想的人德观述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4 江万秀 ,李春秋;第二讲 中国德育思想的历史发展[J];道德与文明;1992年01期
5 江万秀 ,李春秋;第三讲 中国德育思想的基本特点[J];道德与文明;1992年02期
6 江万秀 ,李春秋;第五讲 秦—唐时期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J];道德与文明;1992年05期
7 陈凤英;中国德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8 秦英君;中西德育思想之比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9 刘如文;张梅;;读《中外德育思想研究文集》[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10 沈洋东;梳理中华德育文明促进时代道德建设——评《中国德育思想史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奎;;亚里斯多德的德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陈思莲;;邓小平德育思想与孔子德育思想的比较[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3 杨涛;;终身德育思想是教师的灵魂——对叶圣陶先生终身德育思想的学习与实践[A];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暨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屠棠;;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陶行知德育思想的现实意义[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5 罗萍;;关于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思想的几点思考[A];中国名校卷(四川卷)[C];2013年
6 罗萍;;关于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思想的几点思考[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四川卷)[C];2013年
7 杨涛;;终身德育思想是教师的灵魂——对叶圣陶先生终身德育思想的学习与实践[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时见;;蔡元培的德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梅汝莉;;试析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历史渊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荆世华;;“教人求真” “学做真人”——浅议陶行知的德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李沙青;全国和谐德育思想学术研讨会在昆举行[N];云南日报;2009年
2 江一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德育思想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北京市东方道德研究所原所长 国际儒学联合会普及委员会副主任 山东尼山圣源书院常务副院长 王殿卿;重德教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长海;杜威德育思想与中国德育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董蕾;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璐;朱熹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雷小霞;试论成仿吾高校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启示[D];延安大学;2015年
3 郑晓莉;孔子和苏格拉底德育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瑾;孟子德育思想对当代道德教育的价值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利;《中庸》中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南大学;2015年
6 尚林晓;论老子的德育思想[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7 张敏;邓小平德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8 洪棋文;义门郑氏德育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09年
9 杜全伟;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云山;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创新理论及其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论老子的德育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