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自我视域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本文选题:学业自我 切入点:高中文言文 出处:《淮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文言文作为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载体,凝聚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学习文言文既可以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又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塑造自我健全的人格。然而,文言文教学的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本文将心理学中的学业自我理论运用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以期达到构建积极学业自我概念和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学业自我理论加以引介,阐释了学业自我概念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积极学业自我概念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学业自我理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第二部分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指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的问题和“教”的问题,结合学业自我理论从文言文自身的因素、高考的因素、学生的因素和教师的因素四个方面来分析原因。第三部分提出学业自我理论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启示。教师可从学业情感、学业能力、学业行为、学业成就这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业自我概念,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结语指出学业自我理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Abstract]:As the carrier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spirit, classical Chinese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5,000 years Chinese civilization. Learning classical Chinese can not only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spirit of our country,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sentiment.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and reading appreciation ability, to shape their self-sound personality. However, the reality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s not optimistic. This paper applies the academic self-theory in psychology to the study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question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main body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academic self-theory and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academic self-concept.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academic self-theory in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second part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and combines the academic self-theory with the factors of classical Chinese and the factor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third part puts forward the enlightenment of academic self-theory to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an study emotion, academic ability and academic behavior. The conclusion points ou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academic self-theory in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needs to be further enriched and perfected.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红;中学文言文教学与现代化建设[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宋丽蓉;委婉修辞格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3 张敦富;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4 张茂东;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5 张大根;谈目标教学、分类指导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6 刘茂海;中学文言文教学谈[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7 张清河;集腋之裘 精深之见——读王裕兴先生专著《文言文教学研究》[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周复刚;探骊得珠 导夫先路——读王昱昕《文言文教学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张弦;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刘玉兴;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内拓、外延、纵比、横联”[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大鹏;;浅议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王道庄;;盲文文言文教学特殊性浅论[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朱丽芬;;无限风光在“过程”——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发现创造能力的个案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李春红;;浅谈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简素颖;;给广州话与文言文搭座桥——关于利用粤语特点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思考[A];中国名校卷(广东卷)[C];2013年
6 王小红;;多媒体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7 杨红霞;;中学文言文教学之我见[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8 杨准科;;授生以鱼 不于授生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9 胡彩霞;;从《论语六则》看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A];2013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邵柏灵;;新课改下对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 沈凤兰;让诵读为文言文教学架桥铺路[N];江苏教育报;2011年
2 河南省新安县北冶二中 李志鸿;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N];学知报;2011年
3 河南省商丘市四高 李钧力;文言文教学浅议[N];学知报;2011年
4 汉滨高中 张红;文言文教学“言文”并重[N];安康日报;2012年
5 浙江省仙居县仙居中学 林青;重塑文言文教学[N];中国教师报;2014年
6 马文卿;谈小学文言文教学[N];甘肃日报;2007年
7 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 徐稳英;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8 灵台一中 于贵红;文言文教学的四个要点[N];甘肃日报;2009年
9 贵州省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 袁仁坤;对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10 衡阳县金兰中心学校 欧阳柳成;文言文教学须改变传统“串讲法”[N];衡阳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丽丽;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谷明磊;运用诵读法改善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状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欢欢;文言的现实存在与文言文教学新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波;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丹丹;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明辉;文言文教学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辉霞;新课标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万进峰;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芷蓉;初中文言文考试与文言文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许宝丹;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58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55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