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淡化语法”背景下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2 00:38

  本文选题:淡化语法 切入点:语法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自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至今,新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在这十多年中,语文学科也经历了从工具性到人文性的转变。虽然新课标中规定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语文的人文性被过分地强调,而作为体现语文教育工具性的语言教学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尤其是语法教学,越来越被淡化。而现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淡化语法”这一做法所造成的问题已日益凸显。很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低,无论书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不能清楚完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加之网络不规范语言的影响,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极不规范,经常造成曲解或误解,对人际交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而“淡化语法”现象也会使得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不到位,从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法淡化实际上就是忽视语法理论知识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语法知识内容过简,语法知识缺乏系统性、准确性。新课改的要求是将基本语法知识融于课文讲解、语文实践活动、甚至练习中去。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将大部分人都觉得枯燥的语法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乐意学、自主学。中学教育是普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其实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中学语文的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从每年《中考说明》来看,汉语语法教学不可少。《中考说明》要求“淡化”初中语法教学,中考中不再考名词性术语。但我们应当知道,“淡化”不等于“不要”或“放弃”,中考中不再考“名词性术语”不等于不考汉语语法。更何况汉语语法的运用还是中考中必考的内容,如修改病句等。此外,修改病句中也夹杂着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等,语法知识、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的综合已不再单纯考简单的判断,而同时考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反而难度加大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对于缺乏文化熏陶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学好语法的一般知识有很大好处的。首先,有利于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以阅读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对课文实质的把握,又离不开各种汉语语法知识。阅读一个长句,学会利用语法中的句法知识对其进行阅读,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就能准确理解其含义。对于一篇好的文章或一些精彩的段落,教师的分析如果没运用到有关的语法知识,恐怕在教学中难以胜任。其次,有利于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大薄弱环节,是当前进行语文教改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实际上,衡量一个学生乃至一个成年人语文水平的高低,作文能力就是一个重要标准。而目前我国中学生作文的突出毛病是错别字连篇,辞不达意,病句多,常见的修辞格不会用,更谈不上有什么文采可言。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平时作文训练得较少外,不会语法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不应淡化,更不是不教,而是要其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去重视、去教授,最基础的语法知识是不宜删减和淡化的。所以本文笔者通过对中学学生和教师对的调查了解,并对现行几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的语法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际提出相应建议。
[Abstract]:In the past ten years ,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has been neglected , especially in the teaching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 In fact ,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ontents of Chinese grammar . It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 It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健伦;把语法教活[J];广州教育;1990年Z2期

2 张功耀;;关于语法的哲学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杨蕙;;论语法分析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作用[J];凯里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高更生;文章语法分析的意义和内容[J];东岳论丛;1985年06期

5 窦融久;对语法病句的研究要有新进展——关于语法病句的若干考察与思考之三[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6 唐丽;;对“不得不”的语法分析[J];现代语文;2006年11期

7 贺义荣;;对联的语法分析应该科学准确[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05期

8 于漪;董敏堂;宋光中;张建华;李裕德;;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中学教师发言摘要[J];语文学习;1981年09期

9 卢申;语法教学中的意识提升[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10 胡利权;语法之“理”与逻辑之“理”[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化柏林;;基于语法开发平台构造对联生成系统[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建毅;王菁华;王枞;;领域语义语法的统计生成[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孙玉文;;以“恶”为例看词的语法分析必须以音义结合为基础[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河南 大许寨乡二中 李永强;集中循环反复语法教学[N];学知报;2011年

2 朱俊玄 商务印书馆;《语法分析讲稿》:方法与问题并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方正技术研究院XML中国论坛网(www.xml.net.cn 董欣;XML的语法[N];网络世界;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玉强;并行语法分析中几类算法的设计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红娟;论语法分析在日汉翻译中的作用[D];山西大学;2015年

2 叶青;杭州方言特殊词汇的语法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徐金光;C编译器语法分析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张微;“淡化语法”背景下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5 王奂;超越语法—追求翻译的高水平[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6 江磊;领域词典的构建及其在语法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王阳;“得”字句的语法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吴强;基于统计与语法分析的关键词提取[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9 陆卫萍;汉语复合词语法结构关系与语义关系之关系论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胜歧;面向受限自然语言的语法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98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698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4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