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基于ARCS动机模式的高中化学优质课例教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04 18:17
【摘要】: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中,ARCS动机设计模式被认为是最系统、且易于操作的理论,其有效性得到了国内外大量教育实践的证实和检验。该模式的提出者Keller教授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主要有四类,即: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取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简称为ARCS动机模式。该模式认为教学过程首先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与学生的需要和已有知识建立联系,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对学习活动达到自我满足感。通过文献阅读,在整理分析了 ARCS动机模式的相关研究之后,确定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首先,以ARCS动机激励策略为基础,结合化学教学的特点,构建了适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编码系统。其次,选择了 20节高中化学优质课为研究对象,对课堂教学实录进行了编码、统计和分析。最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每一个动机激励策略的使用特征进行了逐一地分析。从而归纳总结优质课教学中教师是如何使用动机激励策略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的,以期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供广大化学教师参考和借鉴。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认为,ARCS动机设计模式适用于化学课堂教学。尽管没有经过ARCS动机设计的系统训练,但在优质课教学中,教师们使用了大量符合该模式的动机激励策略,其中使用最多的策略有:“具体化”、“质疑”、“变化”、“参与”、“经验”、“积极结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四种动机指向的策略并不是孤立的,单独地被使用,而是相互配合、交叉使用,从而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以具体案例分析为支撑,本研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第一,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引起并维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注意;第二,使学习活动与学生产生相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第四,强化个人努力,使学生对学习活动获得满足感。
[Abstract]:As a non-intellectual factor, the influence of learning motivation on students' learning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mong the many motivational theories, ARCS motivation design pattern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systematic and easy to operate theory, and its validity has been verified and verified by a large number of educational practices at home and abroad. Professor Keller, the author of this model, believes that there are four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that is, to pay attention to (Attention), related to (Relevance), self-confidence, (Confidence), satisfaction, (Satisfaction), takes the initials of four English words, which is referred to as ARCS motivation model. The model holds that the teaching process must first attract students' attention and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with students' needs and existing knowledge, and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self-confidence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so as to achieve self-satisfaction in learning activities. After analyz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of ARCS motivation model through literature reading, th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of this study are determined. Firstly, based on the motivation strategy of AR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stry teaching, a coding system suitable f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is constructed. Secondly, 20 high school chemistry high-quality courses a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cord is coded, counted and analyzed. Fin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motivation strategy are analyzed one by one with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Therefore, this paper sums up how teachers use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to stimulate and maintain students' chemistry learning motiv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high quality courses,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 for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for the majority of chemistry teachers to refer to and use for reference. 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this paper thinks that ARCS motivation design model is suitable for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Although there is no systematic training in ARCS motivation design, teachers use a large number of motivational incentive strategies that conform to this model in high quality teaching. The most used strategies are: "concretization", "query", "change".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positive results." Moreover,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four strategies of motivation direction are not isolated and used alone, but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cross use each other, so as to stimulate and maintain students' chemistry learning motivation effectively. Supported by specific case studies, this study holds that in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can use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to stimulate and maintain students' chemistry learning motivation: first, adopt a variety of means. To arouse and maintain students' attention to learning activities; second, to make learning activities relevant to students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third, to help students build self-confidence in learning chemistry; fourth, to strengthen individual efforts, Give students a sense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learning activitie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红;儿童学习动机类型与创造力倾向关系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李枫;;论动机类型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列德科维茨;王晋生;穆志强;;自学动机的形成[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7年03期

4 寇平;;从英语学习的动机类型和变化规律探究强化动机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0年14期

5 宋影;;外语学习中的动机类型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吴俊杰;南洪钧;钱俊平;;青少年网络休闲成瘾过程中的动机变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12期

7 钱珊;;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相关性比较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付道明;吴玮;郑玲玲;;泛在学习活动中知识分享的动机与效果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1期

9 韩佶颖;尹弘飚;;教师动机: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J];外国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10 刘宇楠;;二外日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学习时间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友生;;怎样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2 张红俊;;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3 邹水生;;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初探[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4 沈素琴;;翻译学习动机与译者身份认同[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5 白雅洁;;小议如何调动幼儿的学习动机[A];2013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杨坤成;;浅谈中小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7 姚娜;;武术和跆拳道学习动机差异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蔡兰富;;乡医《病理学》面授教学的点滴体会[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9 郑武;;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10 叶瑞香;;电脑辅助认知复健在儿童职能治疗的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 苗彩成;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姜堰市梁徐中心小学 杨元展;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3 泰州市朱庄中学 周奎松;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江苏省滨海县通榆中学 刘丽萍;激发学习动机 引发学习兴趣[N];学知报;2011年

5 王朝庄;加强学习动机培养,让中小学生乐学爱学[N];鹤壁日报;2011年

6 赵丽琴;激发学习动机有高招[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朝阳市龙城区 胡凤丽;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效率[N];鞍山日报;2010年

8 山东省无棣县埕口中学 邱振中;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N];学知报;2010年

9 山西潞城一中 成健;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N];山西科技报;2001年

10 江阳西路学校 屈德伦;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N];泸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继文;教师自主支持与初中生的学习:家庭社会阶层与自主动机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石磊;动机视角下的错误记忆研究:调节焦点对错误记忆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3 朱晓红;中学生学习动机缺失量表的编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志敏;大学英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君;基于ARCS动机模式的高中化学优质课例教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2 孙新梅;不同动机强度情绪对抑郁倾向大学生来源记忆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3 苗艳艳;不同科学学习动机类型的中学生对情境性科学试题反馈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子源;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动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6年

5 陈超;想忘就能忘?-动机强度及性质对定向遗忘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巩潇宁;ARCS动机模型的应用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7 彭姓;职校学生的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与时间洞察力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于江泠;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视角下的师生动机感染实证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9 朱椿荣;中国古代廉吏的行为动机和面临的环境[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10 刘文民;长沙市露营旅游者动机与满意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251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251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5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