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高中物理中“力的分解”依据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25 12:31
【摘要】:高中物理是整个物理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力的分解”的教学作为高中物理中一节重要的基础课,长期以来面对着特殊的困难。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在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对“力的分解”章节内容的表述上存在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即“力是依据其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的”。对于这一问题,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从方法论的角度给出我们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希望本研究对教科书的编写能够有一个参考的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能有所助益。本论文中对“力的分解”的研究是以矢量理论和经典力学中力概念的真实意义以及牛顿定律为理论基础。首先,本论文研究了矢量的来源、含义及表示方法,然后,对力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力的概念是其具体实在性和数学抽象性的辩证统一,最后,由以上两个理论基石得出力的分解的目的、依据及其逻辑步骤。基于本论文的研究成果,笔者对现行的中学物理教材中关于“力的分解”的章节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明确了“力的分解”的教学逻辑,并最终形成了《力的分解》的教学设计,对本研究的所有成果进行了实践和展示。
【图文】:

有向线段,矢量,泛代数,智力系统


出一种纯粹的智力系统,因此,他把“扩感官觉察到的空间。格拉斯曼相信他已经立于几何之上,也独立于那个时代已知的是一种泛代数,在里面元素没有必要有能表示几何学上的重要内容。的表明了矢量理论是存在于抽象的思维予其实在的内容。这一点为后来的数学家 ɑ 、b、 c 等来表示,手写则写成a 、b 、BC等样式。

平行四边形,矢量,始点,空间坐标


图 2-4图 2-3量,,以坐标原定理知,有且只 yj zk,因此把 ɑ ( x, y , z),这就是矢量 ɑ 空间坐标向量。、3ON 同样叫作矢量 的分矢量。而到。,这里着重讲解矢量的求和。p 来表示这两个矢量 p 用几何始点作与矢量起始点,作与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同贞;张蕾;丁永文;;日本高中物理教材分析[J];中学物理;2015年05期

2 郑海霞;;如何理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力的分解[J];中学物理;2015年01期

3 王俊;;“力的分解”教学设计与评析[J];物理通报;2014年08期

4 沈向安;;对《力的分解》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4年05期

5 胡扬洋;;对力的分解“依据”与“力的作用效果”的再认识[J];物理教学探讨;2014年01期

6 常俊波;;按“需要”进行“力的分解”[J];中学物理;2013年21期

7 邢红军;宁成;胡扬洋;;一节新授课的高端备课——力的分解[J];物理教师;2013年06期

8 张轶炳;包雷;韩静;许桂清;;中美大学生力学概念学习困难的研究——以运动合成为例[J];物理通报;2011年05期

9 郭长江;;中德两套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的比较研究[J];物理通报;2011年03期

10 龚亚利;;新课程背景下“力的分解”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庆华;向量理论历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陈雪梅;中学向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枫林;中英高中物理教材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翠娜;国内五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部分比较[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3 赵晓丹;高中物理力矢量建构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戴洪峰;向量空间理论的历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张威;中德高级中学《物理》之力学部分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丽;力的概念的哲学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吕彤;中美二套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2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552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f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