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新旧教科书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优治;议中学《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空白"[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2期
2 董小飞;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的认识[J];教学与管理;2005年21期
3 蔡文华;;《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J];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4 陈昔安;;浅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教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6年11期
5 周湘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与社会》——新教材《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感想[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07期
6 向佐军;;如何区分和辨别史料的价值——对《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中相关内容的解读[J];知识经济;2008年12期
7 董自珍;;对《历史与社会》学习方式的思考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05期
8 朱志飞;;课内外,让学生都有事做——《历史与社会》课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3期
9 柳小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优化《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教学分析[J];才智;2009年14期
10 蒋海英;;让生活走进《历史与社会》的课堂[J];才智;2009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凯凤;;浅议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尝试如何发掘生力资源[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俞晟昱;;浅谈《历史与社会》中的一条纽带——地图[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松良;;绿色教育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渗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 杨秀琴;;课程改革的难题及对策[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夏学銮;《历史与社会》的教育使命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吴玉玲;积极应对《历史与社会》课改中的困难[N];中国教师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建平;理解历史参与社会[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江卉;《历史与社会》课开卷考试引发争议[N];湖北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建平;《历史与社会》课上活了[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邓小群 实习生 黄顺;听师生评说新教材[N];深圳商报;2003年
7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 夏学銮;实现完整人格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封伟霞;中考历史与社会复习的几点思考[N];丽水日报;2007年
9 吉林省东丰县实验中学 安学文;认识、适应、应用新教材[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京民;社会科课程综合化的意蕴与追求[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海燕;《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君芳;《历史与社会》学生学习状况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冯越丽;杭州西湖世界遗产课程资源在《历史与社会》中的整合和实践[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文;《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激励教学探索[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5 胡军校;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新旧教科书比较[D];扬州大学;2016年
6 陈琴;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娟;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相关性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8 马微微;我国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建构方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艳鸽;《历史与社会》两个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严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人教版)中的“地理”编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5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555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