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新高考背景下芜湖市高中智慧学校建设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01:43
【摘要】:新高考改革强调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鼓励高校多元选拔。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促使高中学校传统的“流水线生产式”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发生变革,新高考改革呼唤教育的智能化与智慧化。智慧学校作为智慧教育重要的技术支撑,其建设目标早已不再停留在以能用上“新技术”为旨归的数字校园时代,而是以培养智慧型、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和归宿,聚焦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符合新高考改革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虽然新高考改革与智慧学校建设价值旨趣一致,但当前智慧学校建设普遍无法达到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学习环境“智能化”。芜湖市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拥有一定“智慧化”的“社会土壤”。虽然安徽省延缓了新高考改革进程,但延缓是为了准备得更充分,新高考势在必行。在新高考到来之前,了解当前智慧学校建设现状,找出其与新高考内在要求之间的差距,帮助全市高中学校及时调整学校信息化建设路径,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本研究以芜湖市38所高级中学为研究对象,针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智慧学校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当前智慧学校建设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结合新高考改革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归纳出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智慧学校建设提出的具体化的新要求。据此,结合各省份已正式出台的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标准,总结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智慧学校建设的几个标准模块,在此基础上形成本研究的5大调查维度。接着对全市38所高中学校信息化建设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其中11所学校对其管理者进行实地访谈,随后对回收的调查数据以及访谈记录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当前新高考背景下芜湖市高中智慧学校建设存在六大问题:移动网络“有缝互通”,“泛在”服务难以实现;物理环境“局部”感知,“全向交互”受到阻碍;“云+端”难以“落地”,智慧课堂“智慧”不足;数据收集“平面化”、“阶段化”,大数据不“大”;数据应用存在“堡垒边界”,数据价值“孤岛化”;传统教学观念“固化”,“重建轻用”仍然存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智慧学校建设相关政策过分强调“标准化”,智慧学校建设资金保障不到位,管理者及教师对新高考与智慧学校的内在联系认识不足等可能的解释。最后,基于总结出的问题及其解释提出四大建议,分别为:践行智慧教育理念,加快管理者与教师思维转变;打造泛在网络,无缝对接虚实空间;打破数据“堡垒边界”,促进资源统筹整合;健全长效保障机制,确保“新高考”与“智慧学校”双落地。本研究对新高考改革大背景下芜湖市高中智慧学校建设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对当前高中智慧学校建设现状与新高考改革内在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与分析,为即将到来的全新的考试招生模式下芜湖市高中学校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
【图文】:

关系图,数字校园,关系图,纸质


图 1-1 数字校园与智慧学校关系图在“智慧学校”概念被提出之前,学校一般被分为两类:传统校园与数字校园,,结部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得出了三种学校的部分功能对比表格(见表 1-1):表 1-1 三种学校部分功能对比表类别目传统校园 数字校园 智慧学校学生档案 实物存档 单机存储 智能联网存储教师信息 纸质登记 单机存储 网络集中智能存储备课形式 备课材料纸质存档 数字存档或自主备份 协同备课集中存储教研活动 纸质记录 网络发布 集中网络调研信息自动人员考勤 人工统计 卡或指纹考勤 自动管理、人脸识别人员进出 门卫判断 门卫判断 门禁自动识别控制

主要技术,移动互联,联网技术,调整教学


图 1-2 智慧学校主要技术、特征与内涵的逻辑关系技术载体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四个方面:与环境感知:从移动网络角度来说,物联网可谓高效地实现数据的感知、处理与传输是物联网技术用与移动互联:移动互联技术主要涉及校园内有的应用可以打破有线网络的限制,智慧学校的移足“融合、规模、扩展、高速”四大特点。平台的教学资源整合:将云平台与信息化教学资的全面升级、实时共享与智能推送,也能有效缓解教更新速度较慢等问题,促进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建与数据挖掘:基于海量的过程性数据,利用数据析学校各类数据资源、深入了解师生等用户的需求有力支持,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实现“因材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J];教育研究;2015年11期

2 孙曙辉;刘邦奇;;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22期

3 吴e

本文编号:2617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617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c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