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引入“苗拳”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7 13:38
【摘要】:苗拳的保护和传承,发展与利用是苗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亘古不变的话题,把苗拳引入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中,不仅给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带来新的思路和手段,也给苗族聚居区的中小学学生带来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验和传统的身体锻炼方式,而且还为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学教结合,传承与发展共存的双赢局面。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SWOT分析法,阐释与揭示苗拳在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开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同时,以黔东南州凯里市麻江县龙山中学开展的苗拳为个案,以期给予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引入苗拳作实证支撑。所以,在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中开展苗拳这一课题是很有研究价值和研究前景的。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理论及个案分析,在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中引入苗拳是适应苗族聚居区体育课程发展的,是大有可为的。2.当前对苗拳研究的新阶段和新时代下苗拳的继承与发展,少数民族人民迫切需要的族群认同感,建设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小学校体育课程的需要,同时在全民健身大背景下,继续挖掘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等方面,都为苗族聚居区的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引入苗拳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发展前景。3.在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引入苗拳也存在一些不足,不过随着苗拳在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中逐渐的开展,这些问题都会得到适当的解决,遇到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4.通过龙山中学个案调查研究与分析,说明苗拳在龙山中学学生中开展得非常的成功,并且已经形成了苗拳的体育课程机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苗族聚居区的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中引入苗拳这一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是符合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发展需要的。5.在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中引入苗拳能够满足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也是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议整合苗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以苗族聚居区政府为导向,建立苗拳研究团队,加大对苗族聚居区传统苗拳的全面整理和改造,着重苗拳研究的科研成果产出;同时加快静态传承和动态传承体系的建立,并与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相结合,以苗拳试点学校为蓝本,逐步把苗拳引入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中进行广泛的开展;与高校合作,加强苗拳师资力量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保障苗拳紧缺型人才培养的输出;不断建立健全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引入苗拳的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引入苗拳的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建立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结合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优质资源,优化组织管理机制,打造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的精品体育课程,走出一条现代与传统,继承与发展的具有苗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教育道路。
【图文】:

苗族,武术,包含关系,苗族聚居区


如简化的苗拳,健身和养生兼备,表演与传承一特征,在武德方面素有“三教三不教,三打三不打”的传拳在贵州省苗族聚居区的称谓不尽相同,有些地区如黔南徒手的组合动作与套路运动,在黔东南的一些地方苗拳分。从中华武术发展来看,苗拳是中华武术中不可或缺的部苗族聚居区苗族传统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武术中拳一样,是构成苗族武术中重要的因子(如图 1),随着步,,苗拳在苗族聚居区是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健身形式中小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利大于弊,苗族传统武术文化所同感在苗拳这一苗族传统武术文化形式中贯穿始终,不仅源,丰富地方课程,而且在苗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苗拳的继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双赢的局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龙山,中学


图 2 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山苗拳继承人潘有森和笔者.2 龙山中学苗拳开展的概况龙山中学在校学生共 539 人,七年级学生 184 人,八年级学生 167 人,学生 188 人。龙山中学七、八年级开展了苗拳、苗刀、苗棍的正常体育课,每个星期 2—3 节课时,九年级由于中考,所以没安排新内容,但是在和相应的学校活动中,全校学生都会参加有关苗拳表演的活动。同时,龙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纪香;关文涛;;城镇化进程中黔东南苗拳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J];武术研究;2018年09期

2 吴曙光;试论苗拳[J];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04期

3 袁妲;吴永忠;;精神抖擞学苗拳[J];小学生导刊(中年级);2011年11期

4 张才军;;独具特色的湘西苗拳[J];民族论坛;1986年04期

5 姚兵;;地方高等院校苗拳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14期

6 程纪香;关文涛;;黔东南麻江县苗拳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师友;2018年05期

7 柯云;苗拳王吴八月[J];武当;2003年04期

8 欧仕柱;杨品杰;;贵州黔东南苗拳套路运动产生和发展[J];凯里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刘建国;;苗拳引入地方高校武术课堂的实践教学——以A学院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10 张树勇;傅芳芳;;湘西州苗拳调查与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剑组;蚩尤文化:绚丽多彩内容赋新[N];中国贸易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大喜;苗族聚居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引入“苗拳”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

2 张要珍;湘西花垣县苗拳文化的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68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668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f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