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感发”理论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8-06 15:54
【摘要】:“感发”是创作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路径。自叶嘉莹提出,“感发”也是鉴赏诗歌的独到方式后。“感发”作为鉴赏古典诗歌的重要理论资源,给无数诗歌的重新理解和体悟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审美。但是,与“感发”在学界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学古诗词教学所遇到的重重困难,比如,阐释资源不够丰富,阐释方式不够多样,阐释深读不够严谨。因此,通过对“感发”理论的分析研究,可能会为中学古诗词教学寻找一条可靠的方法路径。本文的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从三个角度阐述了“感发”作为一种路径对当下中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首先从丰富、完善古诗词教学的理论阐释“感发”的理论背景;其次,“感发”为古诗词的考评提供科学的依据;最后,“感发”为古诗词教学提供方法的指导。第二部分首先梳理了“感发”的概念,进而在人类心理学的基础上分析“感发”作为审美的心理过程,其次分析“感发”这一理论资源中的核心理念和限制要素。第三部分主要对作为方法的“感发”理论进行分析评价。首先从三个方面阐释了该理论的的教学价值:为明确培养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为评赏古诗词提供科学的标准;为教授古诗词提供方法的指导。其次,从教师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有限的教学时间三个角度反思“感发”在教学实践中的局限。第四部分是论文的重点,结合具体案例探究了“感发”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第一层次阐述了为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应“发动学生,自主审美”“鼓励多样,尊重自由”。第二层次探究了“以情境理解的方式考查默写”“以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考查诗歌鉴赏”“以写作的方式考查感发的水平”三种实施策略。第三层次探究改进古诗词教学方式的四种途径:“加强诵读,以读悟情”“立足文本,品鉴诗味”“营造情境,推动感发”“以诗解诗,诗意盎然”。总之,本文立足于叶嘉莹的“感发”理论,把“感发”当做理解和欣赏诗歌一种方法路径,并结合当前中学古诗词教与学的现状,提供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具体策略,以期对改善中学古诗词教学现状有所裨益。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波;;夜无味赠己感发时书(外三首)[J];青春岁月;2017年22期

2 贾亮亮;;杜甫诗歌——感发的生命[J];北方文学;2017年18期

3 ;为了完善的设计[J];美术观察;2004年02期

4 陆晓光;孔子“《诗》可以兴”命题与先秦思维方式[J];齐鲁学刊;1989年05期

5 曰曰;;没有错过[J];上海采风;2007年10期

6 智发;;感发川震[J];岁月;2008年07期

7 康亚伟;;浅谈写作的感发之生命[J];语文学刊;2012年16期

8 李志源;;幸福与自由,追求而不苛求[J];福建教育;2017年50期

9 唐凤娟;;以《行行重行行》为例谈诗歌叙述口吻的感发生命[J];明日风尚;2018年22期

10 林东进;欢语中隐悲愤 倜傥内寓真情──试看诗词中感发生命的一种方式[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叶嘉莹;;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例说[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六辑)[C];1982年

2 张品端;;朱熹诗歌的美学思想刍议[A];朱子学与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宝安画院 李少旺;感悟、感知、感发[N];美术报;2011年

2 沈庆利;诗歌:永恒的诱惑[N];中国审计报;2001年

3 王文革 倪海峰;人生无处不诗意[N];中国艺术报;2015年

4 杨旭峰;被唐诗和叶嘉莹先生所“感发”[N];中华读书报;2019年

5 孙秀昌;绘事后素(上)[N];石家庄日报;2015年

6 朱清禾;关键时刻不能熬[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7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刘勇刚;九畹滋兰,难忘芳菲愿[N];中国艺术报;2019年

8 聂茂;高蹈英雄情怀的生命激情[N];文艺报;2009年

9 尽心;叶嘉莹:赋予诗词感发生命的力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10 ;洗坏衣服照价赔[N];中国质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海全;自我·他者与上帝—亨利生命现象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祝海芬;“感发”理论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2 陈斌;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感发理论及其教育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斌;宋诗“兴发感动”的审美表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华钧;叶嘉莹“兴发感动”说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D];海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永超;顾随诗学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2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82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4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