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义务教育阶段网络监测平台美术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08:06
【摘要】: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人们对网络资源的运用越来越广。在此背景下,网络教育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网络学习平台、监测平台应运而生。根据我国教育部文件《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试行)以及江苏省南京市、山东省和广东省等各省市出台的有关《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意见与方案,不难看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研究义务教育阶段网络监测平台美术课程资源体现了现今美术教育理论和技术研究的一种重要趋势。众多研究者和教育部门都一再强调了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性,肯定了课程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并且积极推进网络监测平台美术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为了抓住美术教育发展的前沿问题,实现教育信息化,论文运用了实地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以及理论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亲身调研,观察学习和参与中小学美术学科素养测评课题的经历,了解到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监测过程中,我国已开展了多方面美术教学资源的研究,然而仍缺乏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以及有效课程资源的建设,使现有的许多网络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高质量的美术课程资源在网络监测平台中的应用仍存在不足,这些都制约着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南京市行知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调查研究,以行知公司网络监测平台为例,了解中小学美术教育网络监测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情况,从而分析出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网络监测平台美术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了解和分析国家和教育部试行的中小学美术素养监测方案和指标体系以及参与美术学科素养监测的相关工作后,总结出美术教育网络监测平台建设的特点、成果经验及相关美术课程资源的测评方式与应用。论文以义务教育阶段为视角,重点探讨美术教育网络监测平台的功能,并对其课程资源建设进行具体分析,发现网络监测平台的美术课程资源建设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效率以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帮助,值得各个中小学推广使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434;G633.955
【图文】:

教育部,文件


“平台移动端APP”等几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系统构成,形成美术教育教学的逡逑大数据,并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归纳和运用,达到评价、检测和精准推送具存个逡逑性化及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建议之目的,实现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养成和综合素质提逡逑高的目标。逡逑美术教育管理监测平台具有强大的功能与优势。其能弥补传统面授教学中的逡逑不足,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造创新,很好地促进美术学科学生核心素养逡逑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美术教育测评网络平台具有科学、人本、赏心、悦目等特逡逑点,借助它可以实现网络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以及学习情况科学测评的存机逡逑结合,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四者融为一体,能够有效促进师逡逑生间的交流互动和及时反馈,构成了网络学习环境和科学监测系统,大大提高了逡逑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优质美术课程资源的共享及学生的自逡逑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宄性学习等方面提供了展示区和空间。逡逑美术学科学业水平测评系统是在依据国家相关文件(如图1-1、图1-2所示)逡逑精yL和要求,依据国家美术课程标准、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及在一线广大美术逡逑教育专家、学者和工作者的指导背景下开发构建的。逡逑教‘育部文件逡逑

教育部,文件


“平台移动端APP”等几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系统构成,形成美术教育教学的逡逑大数据,并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归纳和运用,达到评价、检测和精准推送具存个逡逑性化及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建议之目的,实现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养成和综合素质提逡逑高的目标。逡逑美术教育管理监测平台具有强大的功能与优势。其能弥补传统面授教学中的逡逑不足,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造创新,很好地促进美术学科学生核心素养逡逑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美术教育测评网络平台具有科学、人本、赏心、悦目等特逡逑点,借助它可以实现网络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以及学习情况科学测评的存机逡逑结合,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四者融为一体,能够有效促进师逡逑生间的交流互动和及时反馈,构成了网络学习环境和科学监测系统,大大提高了逡逑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优质美术课程资源的共享及学生的自逡逑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宄性学习等方面提供了展示区和空间。逡逑美术学科学业水平测评系统是在依据国家相关文件(如图1-1、图1-2所示)逡逑精yL和要求,依据国家美术课程标准、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及在一线广大美术逡逑教育专家、学者和工作者的指导背景下开发构建的。逡逑教‘育部文件逡逑

美术教育,网络监测,核心优势,平台


学-测评-学习-练习”生态系统;2.优质教育资源直达课堂;3.推动教学模式和逡逑学习方式创新;4.为更好的促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提供有效的评估手逡逑段;5.采用“云+端”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如图1-3所示)逡逑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逡逑}保吭疲恕眘D栥g著优势逡逑构建艺术学科?'教学-测评-学习-练习”生杏系统i邋.逡逑图1-3美术教育网络监测平台的核心优势图解逡逑美术教育网络监测平台主要由教学和测评两个部分组成。教学包括课前一制逡逑作学案、课中一课堂教学和课后一课后练习、活动的内容。而测评的内容则是考逡逑前一考前复习、考中一考试系统及考后一测评报告。总的来说,此监测平台是由逡逑美术学科学业水平动态监测平台、数字化云端资源体系、教师交互式教学APP、逡逑学生艺术素质成长档案和统一测评的美术素质测评与学习平台五个部分构成。逡逑(如图1-4所示)逦一逦逡逑数字化云端资源体系(题库)逡逑美术学科学业水平动态监测平台逡逑美术教育网络监测平台美术素质测评与学习平台逡逑学生艺术素质成长档案逡逑移动端+APP逡逑I^一逦:逦逦逡逑图1-4美术教育网络监测平台基本构成图逡逑12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森;权洁;;电子商务专业项目实训课程资源建设的路径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05期

2 王忠春;贾帅;王伟奇;;关于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3 邹晓冬;;高职人工智能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年30期

4 储君;和学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8年03期

5 季建成;张娟芳;;学术性普通高中对课程资源建设的诉求[J];成才之路;2015年15期

6 ;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新思路——“宝宝博物馆”建设的理念与实践[J];幼儿教育研究;2016年03期

7 李文萱;;教师研修课程建设是动态生成、合作共建的系统工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年06期

8 俞琴;;微课程资源建设开发的技术和方法研究——以单片机微课程开发为例[J];亚太教育;2016年34期

9 吉小燕;;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探析[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6年05期

10 卿毅;;浅析移动学习环境下信息检索课程资源建设策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曲艳梅;;关于微课程资源建设的分析[A];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科技创新研讨会2016年4月会议论文集[C];2016年

2 高振清;;浅谈教师在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建设中的策略和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3 洪杰;王朝辉;李铁;王富春;王洪峰;;《刺法灸法学》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针灸教育与腧穴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高振清;;浅谈教师在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建设中的策略和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5 郭志龙;;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A];中国职协201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学校一等奖)[C];2016年

6 汪小霞;;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以《java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A];计算机与教育:理论、实践与创新——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祝文钢;;大数据视野下健身课程资源云平台的整合理论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8 杨娅娜;李晴;;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法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汇编——教育培训主题[C];2016年

10 王海涛;霍洪峰;赵焕彬;;对《运动生物力学》课程资源建设的若干思考[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锡权 周立军 许崇华;紧抓课程资源建设 培养教师合作精神[N];中国建设报;2019年

2 谢丹 本报记者 梁家田;我市启动学科课程资源建设工程[N];抚州日报;2011年

3 天津市实验中学 王启湘;“三步走”推动学科课程资源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焦克伟;教育部加强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记者 赖红英 通讯员 王卓;广州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2年

6 王晓芜;促成“三效”是目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7 河南省禹州市颖川实验小学 李英霞;浅谈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N];今日信息报;2005年

8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安富海;加强少数民族双语课程资源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9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 管培俊;师资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王春美 张丽娟 于小清 王佳媛;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数字课程资源[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竹林;义务教育阶段网络监测平台美术课程资源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2 储君;“互联网+”时代的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

3 陈贵林;基于真善美价值取向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4 熊颖;高职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建设问题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年

5 韩冲;移动学习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6 韦荣臣;高中思想政治地方课程资源建设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笑春;“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资源建设的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军;精品课程资源网络平台的建设研究与实践[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9 冯鸟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周珊珊;咸宁市咸安区初中物理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97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97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0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