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青少年科学学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13:00
科学学习是青少年科学教育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长期以来,青少年的科学学习行为与方式受到诸多科学教育与科普工作者的关注。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少年,其生活和学习方式深受当代信息技术,尤其是新兴媒体的影响。探究新媒体对青少年科学学习的影响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议题。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新媒体内涵和外延的演变与发展,剖析了新媒体素养概念模型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测量。其次选用国际主流的新媒体素养调查工具,并结合中国青少年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本土化改造,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测度我国青少年新媒体素养发展的水平和影响青少年新媒体素养发展的主要因素。然后依据青少年科学教育与新媒体应用的相关文献研究,结合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编制调查问卷,对新媒体在青少年科学学习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最后概括新媒体对青少年科学学习的积极影响,剖析不同学习情境下新媒体在青少年科学学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中国青少年科学学习中新媒体应用水平的建议与对策。本研究得到的研究结论主要有:(1)我国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并且在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网络交际技能、集体智慧技能、跨媒体导航技能、辨别判断技能、模拟仿真技能和动手操作技能是影响我国青少年新媒体素养发展的主要因素。(2)青少年的新媒体使用频率和熟知程度较高;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新媒体能有效促进青少年的科学学习;但是新媒体在青少年科学学习应用中也存在诸如新媒体在青少年科学学习中遭到冷落、专业化科普网站对青少年的影响力低、城乡青少年的新媒体科学学习体验差异大、农村地区学校新媒体教学环境差等问题。(3)从新媒体创新、平台资源建设、城乡科教、新媒体素养教育四个方面,构建提升青少年科学学习中新媒体应用水平的“四位一体”模式,提出以下改进中国青少年科学学习中新媒体应用水平的建议与对策:①要基于青少年发展特征,创新新媒体科教形式;②可以吸纳各方力量,增强网络科普平台建设;③考虑加大农村科教投入,缩减“数字鸿沟”;④从学校、家长和青少年自身出发,以提升青少年新媒体素养为出发点,拓展科学学习的新路径。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33.98;G434
【部分图文】:
4研究方法??)文献研宄法。用于密切追踪国内外新媒体及新媒体素养概念发展进程中??的基础之上,系统了解新媒体及新媒体素养的内涵外延与理论架构,从而??中国青少年认知发展的新媒体素养概念结构;用于新媒体有效应用于青少??习的案例搜集与整理,为改进青少年科学学习中新媒体应用水平的建议提??照标准。??)问卷调査法。采用国际主流的调查工具,并结合中国青少年发展的实际??本土化改造,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测度我国青少年新媒体素养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新媒体素养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据青少年科学教育与新媒体文献研宄,结合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编制调查问卷,??少年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应用新媒体的状况进行调查,进而揭示不同年龄教育场景下青少年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应用新媒体表现出来的情境性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7??
消费媒体素养?产刺媒体索养??图2.1新媒体素养概念框架(Chen?etal.,2011)??Chen(2011)等人的新媒体素养概念框架虽包含了新媒体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双重??特征,但仍存在两方面的局限:一是对新媒体素养的四个组成概念描述相对过于粗??略,二是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区分一般媒体和新媒体,没有突出新媒体创造的文化环??境(Lin?etal.,2012)??。因此,Lee?(2015)等人在新媒体素养概念框架(Chenetal.,??2011)的基础上对其重新定义,划分出了如图2.2的新媒体素养新框架?。??①?Lin?T?B,Li?J?Y,Deng?F,et?al_?Understanding?New?Media?Literacy:?An?Explorative?Theoretical?Framework?[J].??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Society,?2013,?16(4):160-170.??②?Ling?Lee,?DT?Chen,JY?Li,et?ai.?Understanding?new?media?literacy:?The?development?of?si?measuring?instrument??[J].?Computers?&?Education
经过为期两周的问卷发放与回收,总计回收问卷2269份,其中网络问卷1909份,??纸质问卷360份。经过后期筛选,总计有效问卷2254份。经过统计分析,样本的地??区分布情况如图3.1所示,样本的性别、年龄、所在年级、户口类型及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分布如表3.5所示。??20??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5230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33.98;G434
【部分图文】:
4研究方法??)文献研宄法。用于密切追踪国内外新媒体及新媒体素养概念发展进程中??的基础之上,系统了解新媒体及新媒体素养的内涵外延与理论架构,从而??中国青少年认知发展的新媒体素养概念结构;用于新媒体有效应用于青少??习的案例搜集与整理,为改进青少年科学学习中新媒体应用水平的建议提??照标准。??)问卷调査法。采用国际主流的调查工具,并结合中国青少年发展的实际??本土化改造,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测度我国青少年新媒体素养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新媒体素养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据青少年科学教育与新媒体文献研宄,结合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编制调查问卷,??少年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应用新媒体的状况进行调查,进而揭示不同年龄教育场景下青少年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应用新媒体表现出来的情境性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7??
消费媒体素养?产刺媒体索养??图2.1新媒体素养概念框架(Chen?etal.,2011)??Chen(2011)等人的新媒体素养概念框架虽包含了新媒体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双重??特征,但仍存在两方面的局限:一是对新媒体素养的四个组成概念描述相对过于粗??略,二是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区分一般媒体和新媒体,没有突出新媒体创造的文化环??境(Lin?etal.,2012)??。因此,Lee?(2015)等人在新媒体素养概念框架(Chenetal.,??2011)的基础上对其重新定义,划分出了如图2.2的新媒体素养新框架?。??①?Lin?T?B,Li?J?Y,Deng?F,et?al_?Understanding?New?Media?Literacy:?An?Explorative?Theoretical?Framework?[J].??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Society,?2013,?16(4):160-170.??②?Ling?Lee,?DT?Chen,JY?Li,et?ai.?Understanding?new?media?literacy:?The?development?of?si?measuring?instrument??[J].?Computers?&?Education
经过为期两周的问卷发放与回收,总计回收问卷2269份,其中网络问卷1909份,??纸质问卷360份。经过后期筛选,总计有效问卷2254份。经过统计分析,样本的地??区分布情况如图3.1所示,样本的性别、年龄、所在年级、户口类型及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分布如表3.5所示。??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园园;;科普网络平台信息质量和传播力分析[J];新闻世界;2015年09期
2 张橦;周向敏;;善用新媒体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探究科学微博对青少年科学态度养成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4年20期
3 蒋纪平;张培;张露;;新媒体在科普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年05期
4 胡钦太;林晓凡;;基于新媒体的社会教育传播模式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5 刘志道;;我国科教频道的现状与出路[J];新闻世界;2014年03期
6 梅红;;关于构建网络科普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3年22期
7 汪琼;;解读《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17期
8 闫翠萍;;新媒体环境对缩小城乡学生“知沟”的悖论——以湖南农村学校教育为例[J];东南传播;2013年07期
9 陈向东;;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性阅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6期
10 林频;倪琳;;少年儿童新媒体使用情况解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2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向云;我国科普网站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2 朱蓉;高中生空间想象能力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5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3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