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07:47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对青少年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进行培养的关健时期,各国都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中小学公民教育的首要目标,并且也都在积极建立比较完善的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新世纪以来,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以及文化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教育承担着合格公民培养的主要责任,需要在目标与内容上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尊重人类共同伦理基础上,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在本民族价值理念的基础上促进全球普遍价值理念的传播。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与访谈法,选取目前的公民教育教材进行分析,揭示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现实状况。在分析存在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公民教育最新发展理念,对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进行了建构。 绪论部分论述了本研究的问题缘起,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创新点,已有的相关研究综述,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并对论文中的一些核心概念作了界定。 第一章论述了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历史演变以及新时期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在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发展历史回顾中,可以看出其演变的进程,从国民的培养到政治公民的养成,从政治公民的培养到现代公民目标的设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现代化。中小学公民课程融合品德教育、社会教育与历史教育的内容,将其整合到公民教育内容体系中。回顾西方公民教育的发展,在目标上逐渐走向现代化,注重从本国公民培养到世界公民培养的转变,在教育内容上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完善,突出时代因素对于公民教育发展的影响。在未来公民教育发展方面,受到外在时代与环境因素的挑战,包括全球化发展、民主化进程、人类共同伦理以及多元文化发展的影响。注重世界公民目标的养成,在教育内容上突破本土公民培养要求,融入人类共同伦理内容,关注全球化问题,掌握社会普遍价值理念。 第二章关于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的问题分析,我国形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综合课程体系,为公民教育实施提供了载体。在对现有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状况进行分析时,主要选取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课程,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与分析。利用频次统计与内容分析方法对教育目标与内容的表现情况进行研究,找出其合理之处与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为重构提供现实依据。 中小学现有公民教育目标存在的问题包括:公民教育目标的技能与行为维度在各阶段比较缺乏,以政治意识形态为主要特征的价值观养成在中学阶段过多,强调公共性目标培养的维度在各阶段都比较缺乏,在学生个体主体性维度培养目标上呈现出不足,在学生公民品行价值观培养上过多,掩盖了所应获得的意识价值观培养,在世界公民目标维度上基本没有体现。现有公民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包括:公民教育内容的阶段构成不合理,呈现出缺陷与重复之处;公民道德注重个人品质养成,公德意识培养上不足;公民意识培养注重义务维度,权利维度培养呈现不足;政治意识形态的培养过于集中,政治色彩浓于价值观养成;公民技能内容不足,在三个阶段都比较缺乏;世界公民内容过少,全球化内容比例明显不足。 第三章论述了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的重构,依据现有的公民教育目标,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结合国外公民教育的有利经验。着重从阶段性出发,将中小学划分为小学、初中与高中阶段,针对每个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在目标建构上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加深。从基础目标的养成,到高级目标的养成,突出学生在每阶段的目标养成,主要的维度划分为认知目标、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技能目标,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每个阶段具体目标进行建构。从目标体系模型可以看出,公民与不同媒介产生着密切联系,在公民教育目标养成中,需要处理好学生个体与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维度之间的关系。在由不同阶段到不同维度的演进过程中,着重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建构。 小学阶段注重学生基本规则意识养成,培养自主意识,加上形成初步的权利意识,在公民教育上奠定良好的基础。从目标体系来看,小学阶段从个体到世界维度构成比例上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重心仍然置于学生个体发展上,注重学校与家庭环境中的学生素质养成;初中阶段注重从学生的公民知识,到公民价值观,到技能养成上,都需要进行完善与补充,还需要在多元文化、有效参与社会活动的培养上进行补充;高中阶段将重心放在国家与世界维度上,在由个体到世界维度构成比例上呈现出增加趋势,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国家公民与世界公民的养成方面。在个人层面上注重政治权利传播,在社会层面上养成公共性,对公共利益的关注。 第四章论述了中小学公民教育内容的重构,主要依据重构后的目标体系框架,在其基础上进行内容方面的详细重构。重构后的内容体系与目标体系进行一一对应,对每一条目标进行详细的阐释,建立与学校教育相适应的内容体系。在对目标进行详细阐释的时候,也需要遵守一系列的原则,顺应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建构的要求。 小学阶段注重学生基本规则意识养成,培养自主意识,加上形成初步的权利意识。还应该引入一些公共道德内容,在组织班级活动的基础上,将其延伸到社区活动,由学校与社区一起开展公共活动,让学生在其中充分参与。在世界维度上初步以认知与活动能力为主,加强对于世界地理与文化知识的了解。 初中阶段注重权利与义务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遵守规则与秩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在公共道德上进行增加,对于公共利益的关注,养成社会美德,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形成宽容的品性。对学生进行世界意识的核心理念教育,针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设计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养成必备的技能与能力。 高中阶段注重深化学生公民道德的养成,从个人品德上升到社会公德,内化到公民德行养成。注重学生主体性与公共性的养成,加强公共善与社会价值观的培养,养成个体的社会公民价值观,提升对于社会公共活动的参与度。在世界维度上,注重多元文化、人类普世价值、有效参与国际事务能力的培养。 第五章关于落实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的思考,重构后的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需要与之相对应的实施手段。需要解决目前中小学公民教育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脱节,公民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注重传统教授法,注重死记硬背的方式。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的重构是实施的前提,在建构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实施,有效地推动公民教育的实施。 在将建构的目标与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处理国家公民与世界公民的关系,在学校教育实施中将其整合为一体。在建构的目标与内容基础上,更进一步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围绕主题方式组织教育资源,培养合格的教师队伍。从具体实施来看,以主题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突出核心概念与价值理念;强调问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注重批判反思教学方式;突出以学生为本的地位,改变传统教学评价形式;以学校为主阵地,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利用各种社会媒介,开展多种活动教学形式。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G631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实际状况,小学,对中


图 1 论文研究思路对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进行的重新建构研究,在分容实际状况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国外公而建构新时期中小学的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详细的面来进行,每个层面包含所要牵涉与讨论的问题。讨论这念来支撑目标的拟定,由目标进行分类,然后根据目标体相互结合的。可以构成一个整体的三层结构图,第一层是构,第三层是内容体系。这些目标与内容的重构,都是围结合理论的最新发展以及国外世界公民教育理念的借鉴,重构研究。

逻辑结构图,论文,中小学,访谈法


图 2 论文逻辑结构图(二)研究方法此研究是建构性研究,需要建立于中小学公民教育实际情况基础之上,因此在研究方法的采用上,主要是文献研究法与访谈法。在文献研究法上,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式,收集、编译、整理国内与国外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及效果方面的文件、书籍、论文、案例等各种文献以及我国学术界对公民教育的研究成果。对文献资料进行全方面的概括,总结出对于研究有利的有用资料。同时,结合目前的公民教育应用性材料,主要是选用目前中小学常用的公民类教材,利用内容分析的方式,按照主题进行科学频次统计,对公民类教材反映出的公民理论与公民思想进行描述与分析。通过这种方法了解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实际情形,对于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访谈法的应用,利用结构访谈法,事先拟定完备的访谈提纲,对中小学一线教师进行访谈的方式,获取关于中小学公民教育实施的实际状况。在结合中小学公民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公民教育的理论进行重新分析整理,包括现有的公民教育理论以及有关世界公民教育理论,从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深入思考。在思辨与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建构符合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

中小学,公民,课程体系


图 2-1 我国中小学公民类课程体系1究样本的选择中小学教材使用中,小学阶段主要是《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段是《思想品德》课程,高中阶段是《思想政治》课程。在教按照出版社、年份、册数进行安排,详细信息如下::在一、二年级使用的《品德与生活》教材,包括一年级上、,一共四本。由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在 2002 年由员会初审通过,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 2002 年 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侠;转型时期的香港教育[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公民教育目标与思维方式的培养[J];学术研究;1999年01期

3 黄甫全;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公民教育的基本策略[J];学术研究;1999年02期

4 张耀杰;;李慎之本人的“公民教育”[J];山西文学;2005年10期

5 弓立新;肖川;;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孩子民主的性格——访肖川[J];少年儿童研究;2006年04期

6 程晓峰;;加快公民教育步伐,转变新时期德育教育[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12期

7 谢克昌;;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年19期

8 吴杏梅;;广州市小学生公民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J];小学德育;2008年10期

9 赵赟;;追问公民教育之路[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10 王东强;;论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当代价值[J];中国德育;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芦雷;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2 苏守波;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付轶男;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华;中国公民教育的诞生—课程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沈研;学校公民素养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范微微;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国家认同: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姬振旗;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德建;公民教育[D];河南大学;2003年

2 张向东;论我国的公民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

3 王琳;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契合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4 夏英华;公民教育融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越;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下的法国公民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岳书杰;澳大利亚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晓艳;我国公民教育内容构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王瑞良;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公民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孔静;重塑公民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吕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公民教育及其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5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65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8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