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究的三个关键问题

发布时间:2020-12-23 10:03
  <正>从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颁布以来,尤其是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之后,"研学旅游"一词开始频繁见诸国内媒介,相关的投资、开发、经营活动与日俱增。在政策和产业的双重推动下,国内学术界对研学旅游的关注日渐密集,理论探索趋势开始显现。笔者认为,无论国内国际,广义上的研学旅行有多种形态, 

【文章来源】:旅游学刊. 2020年09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究的三个关键问题


学生研学在教育旅游中的定位

学生,中小学校


如果把学生研学视为一场教育制度变迁,它显然始于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革,政府直接扮演初级行动团体的角色,是制度变迁的创新者、策划者和推动者;中小学校是次级行动团体,是制度变迁的实施者;教师、学生、学生家庭是制度变迁的参与者,并与其他社会群体共同构成制度变迁绩效的评判者。按照新制度主义的观点,制度和集体行动交织在一起,必须为社会中众多人所接受或遵守。因此,我们又可以把社会系统自下而上的响应行动——比如学生家庭的普遍支持、旅游企业的积极介入、社会舆论的广泛赞赏等,视为学生研学制度完成建构的衡量标准。进一步分析,作为初级行动团体,政府追求培养优秀公民的国家利益,投入财政资金和行政监管力量,以期激发中小学校实施学生研学的积极性。当然,中小学校不仅有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之分,而且存在城乡差异和公办民办之体制区别,政府激励方式势必多种多样,且要体现地区公平。对于中小学校而言,实施学生研学固然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必然坚守收支平衡底线。按照《意见》精神,学生研学“要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如果地方政府财政支持不足(有大面积存在的可能性),中小学校势必要把研学成本分摊给学生家庭,这样研学课程性价比的社会评价问题就凸显了出来,反过来又会迫使中小学校一方面竭力提高研学课程的品质,另一方面设法降低研学课程的运营成本。社会力量介入学生研学的机会由此而生,学生研学制度框架也由此而得以平衡。


本文编号:2933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933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3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