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有机反应再认识”教学
发布时间:2021-01-30 09:32
从化学键断裂方式对有机反应进行分类,将化学反应分为非极性反应和极性反应,引导学生通过电子云密度分布不均和电负性的不同构建由化学键异裂引起的极性反应的模型,总结极性反应中取代反应和以醛酮为代表的极性π键的加成反应模型。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基于模型重新认识教材中的已有反应;基于极性反应的模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碳碳键的形成反应,完成由已知到未知的迁移;最后,基于极性反应的模型和碳碳键的形成进行在有机合成方面的综合应用,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对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整体认识,从而从本质上进一步认识有机反应,培养学生对有机反应认识的高阶思维。
【文章来源】: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41(1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教学流程
基于化学键断裂对有机反应分类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中生对化学误解的成因分析及纠错建议[J]. 余林涛.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07)
[2]突破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思维障碍的教学实践研究[J]. 彭丹,孙霞,明欣,赵丹,任宝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05)
[3]促进学生有机物认识方式发展的烃、卤代烃单元复习教学研究[J]. 胡久华,张丽,袁红,曹欢. 化学教育. 2016(13)
[4]发展高中生有机物化学性质核心概念理解的研究——“卤代烃”教学案例[J]. 王福成. 化学教育. 2016(11)
[5]理科课程设计新理念:“学习进阶”的本质、要素与理论溯源[J]. 张颖之. 课程.教材.教法. 2016(06)
[6]学习进阶本土化研究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J]. 童文昭,王后雄. 化学教育. 2016(07)
[7]促进学生有机物性质认识能力发展的先行组织者的建构[J]. 徐敏. 化学教育. 2012(12)
[8]论基于培养学生学科观念的教学情境创设——以“有机合成”教学设计为例[J]. 倪娟,杨玉琴. 化学教育. 2012(12)
[9]“有机合成”教学设计[J]. 张春峡. 化学教育. 2010(S2)
[10]促进学生有机物性质认识能力发展的“醇类”教学研究[J]. 陈颖,李慧珍,王磊,丁惠娟,杨雪梅,吴卫东. 化学教育. 2010(09)
本文编号:3008672
【文章来源】: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41(1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教学流程
基于化学键断裂对有机反应分类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中生对化学误解的成因分析及纠错建议[J]. 余林涛.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07)
[2]突破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思维障碍的教学实践研究[J]. 彭丹,孙霞,明欣,赵丹,任宝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05)
[3]促进学生有机物认识方式发展的烃、卤代烃单元复习教学研究[J]. 胡久华,张丽,袁红,曹欢. 化学教育. 2016(13)
[4]发展高中生有机物化学性质核心概念理解的研究——“卤代烃”教学案例[J]. 王福成. 化学教育. 2016(11)
[5]理科课程设计新理念:“学习进阶”的本质、要素与理论溯源[J]. 张颖之. 课程.教材.教法. 2016(06)
[6]学习进阶本土化研究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J]. 童文昭,王后雄. 化学教育. 2016(07)
[7]促进学生有机物性质认识能力发展的先行组织者的建构[J]. 徐敏. 化学教育. 2012(12)
[8]论基于培养学生学科观念的教学情境创设——以“有机合成”教学设计为例[J]. 倪娟,杨玉琴. 化学教育. 2012(12)
[9]“有机合成”教学设计[J]. 张春峡. 化学教育. 2010(S2)
[10]促进学生有机物性质认识能力发展的“醇类”教学研究[J]. 陈颖,李慧珍,王磊,丁惠娟,杨雪梅,吴卫东. 化学教育. 2010(09)
本文编号:3008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008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