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6 21:36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界就提出学科能力的培养问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本该务实的目标却在实践中被善良、真诚地务了虚。本世纪初,新课程改革又提出了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正是适应了终身学习时代个人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知道过去,怎样理解现在,正确认识自我。但当前的相关研究还不尽如人意,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深入研究可谓时代所迫,势在必行。然而,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研究决非易事。我国历史教学长期以来对唯物史观存在着概念化、公式化、教条化的理解倾向,尚待克服思想上的惯性和束缚;到底何谓“过程与方法”,亟需做出概念内涵的界定和澄清;“过程”与“方法”关系何在,急需辨析原委,加以规范;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框架既是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又是合乎历史学科逻辑的,既是理论上必要的,又是实践中可行的;如此等等,都需我们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本论文认为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不仅来自现实课程改革的需求,更有其内在的学理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考镜源流、寻清理路。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不仅仅只是我国课程改革...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回顾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论视野
    一、终身学习: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时代特征
    二、发现学习: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认知特征
    三、历史哲学: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学科特征
    四、批判思维: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人格特征
第二章 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史学依据
    一、我国古代史学有丰厚的"过程与方法"遗产
    二、新史学旗帜下"过程与方法"的承前和启后
    三、辩证唯物史观是史学"过程与方法"的革命
    四、当代西方史学"过程与方法"的改良与创新
第三章 英、美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透析
    一、英国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特点
    二、美国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特点
    三、英、美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建构
    一、公民素质与史学优势的辩证统一——建构我国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思想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的辩证统一——建构我国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科学规范
    三、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辩证统一——建构我国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本框架
第五章 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史料搜集和考证
    一、"史料搜集和考证"目标:有什么?怎样寻找历史的证据
    二、"史料搜集和考证"目标的学理分析
    三、"史料搜集和考证"目标的基本内容
    四、如何具体确定和落实"史料搜集和考证"目标
第六章 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历史理解和想象
    一、"历史理解和想象"目标:是什么?怎样逼近历史的真相
    二、"历史理解和想象"目标的学理分析
    三、"历史理解和想象"目标的基本内容
    四、如何具体确定和落实"历史理解和想象"目标
第七章 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历史解释和评价
    一、"历史解释和评价"目标:为什么?怎样进行历史的对话
    二、"历史解释和评价"目标的学理分析
    三、"历史解释和评价"目标的基本内容
    四、如何具体确定和落实"历史解释和评价"目标
第八章 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和解决问题
    一、"提出和解决问题"目标:探什么?怎样置疑与解惑历史
    二、"提出和解决问题"目标的学理分析
    三、"提出和解决问题"目标的基本内容
    四、如何具体确定和落实"提出和解决问题"目标
第九章 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成果表达和交流
    一、"成果表达和交流"目标:说什么?怎样阐释历史的思考
    二、"成果表达和交流"目标的学理分析
    三、"成果表达和交流"目标的基本内容
    四、如何具体确定和落实"成果表达和交流"目标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645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645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a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