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17 20:24
在数学教科书的相关研究中,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分析一直备受关注。这些研究普遍认为数学教科书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不免受到社会背景中价值观念的影响,即使是一直以来被视为价值无涉的数学教科书也在或明朗或隐晦地表达自己的立场。那么数学教科书究竟反映了社会背景中的哪些价值观念?又是如何反映的?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进行数学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态度是如何被隐藏在数学教科书中的,因而对于其中某些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如相对于女性,数学教科书赋予男性较高的社会地位等,我们无法说清楚其为何是一种不合理的态度,因此也无从得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因此需要重新审视数学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除了揭示数学教科书中的价值取向之外,还要解释数学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如何反映社会背景中的各种观念。而根据已有的理论,进行数学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能路径之一。为了准确描述数学教科书这一意识形态现象,论述清楚数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寻求数学教科书反映意识形态的方法,系统地分析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发展变化对数学教科书意识形态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等,数学教科书意识形态的研究在整体上借鉴了媒体分析领...
【文章页数】:2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993年版数学教科书
三、跨年代的分析:不同年代我国数学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一代码有关联,表明教科书关注从听话者的角度对其发出指令、提出问题,而且这些指令和问题均需要进行数学认知活动,而不是机械的执行动作。最后,通过附录五的表 31 可以看出,在概念介绍和例题这些教科书的主体环节中,“共同体”代码所占比例最小,“专家”代码所占比例最大,说明在数学概念的发现环节,教科书倾向于展示数学家对于数学概念的获得作用最大,上述结论与其他年代教科书类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代码的比例有所提升,这一点与1993 年版数学教科书《代数(第一册)<上>》中“你”的多次出现相对应,更加说明教科书开始重视以学生的视角设计数学活动。与其他年代数学教科书不同的是,在 1993 年版数学教科书《代数(第一册)<上>》中的学生活动环节出现了“想一想、读一读”两种类型的插图(见图 3.3和图 3.4),这些插图也反映了教科书对男女两性的区别化态度。
虽然比 1993 年版数学教科书《代数(第一册)<上>》多了“做一做”,但是两者通过“插图”代码所表达的隐含的语言意义是类似的:简单性的知识被安排在“读一读”环节,而且只与“女性、陈述句”这两个联。而需要较复杂的数学认知活动的“做一做、想一想”环节则只与“男图 3.5 1993 年版数学教科书《几何(第一册)》“做一做”插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科书与意识形态再生产——对1949—2018年相关研究的回顾与省思[J]. 赵长林,孙海生. 课程.教材.教法. 2019(01)
[2]重温邓小平关于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思想——纪念邓小平为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题名35周年[J]. 郭戈. 课程.教材.教法. 2018(10)
[3]从《上海数学·一课一练》引入英国小学透视中英数学教育的差异[J]. 范良火,倪明,徐慧平.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4)
[4]国外教科书研究的社会学转向述评与启示[J]. 褚小婧,张维忠.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8(01)
[5]论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的四个基本理论问题[J]. 裴学进. 学术界. 2018(02)
[6]论教科书的内涵与属性[J]. 王攀峰,宋雅琴. 当代教育科学. 2018(01)
[7]“换导师”为何不容易——一项基于个案教师访谈的批判话语分析[J]. 曾妮. 教育学报. 2017(06)
[8]新世纪以来的教科书研究:现状、热点与展望——基于文献和高频词的分析[J]. 张文,陈文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9]我国数学教科书语言维度的意识形态分析[J]. 褚小婧,张维忠. 课程.教材.教法. 2017(12)
[10]西方主流媒体视野中的中国青年形象研究——基于BBC纪录片《中国的秘密》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 朱桂生,黄建滨. 中国青年研究. 2017(05)
博士论文
[1]课程权力:从冲突走向制衡[D]. 吴华.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 傅建明.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新闻文本的语篇功能研究[D]. 陈飞凤.汕头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46210
【文章页数】:2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993年版数学教科书
三、跨年代的分析:不同年代我国数学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一代码有关联,表明教科书关注从听话者的角度对其发出指令、提出问题,而且这些指令和问题均需要进行数学认知活动,而不是机械的执行动作。最后,通过附录五的表 31 可以看出,在概念介绍和例题这些教科书的主体环节中,“共同体”代码所占比例最小,“专家”代码所占比例最大,说明在数学概念的发现环节,教科书倾向于展示数学家对于数学概念的获得作用最大,上述结论与其他年代教科书类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代码的比例有所提升,这一点与1993 年版数学教科书《代数(第一册)<上>》中“你”的多次出现相对应,更加说明教科书开始重视以学生的视角设计数学活动。与其他年代数学教科书不同的是,在 1993 年版数学教科书《代数(第一册)<上>》中的学生活动环节出现了“想一想、读一读”两种类型的插图(见图 3.3和图 3.4),这些插图也反映了教科书对男女两性的区别化态度。
虽然比 1993 年版数学教科书《代数(第一册)<上>》多了“做一做”,但是两者通过“插图”代码所表达的隐含的语言意义是类似的:简单性的知识被安排在“读一读”环节,而且只与“女性、陈述句”这两个联。而需要较复杂的数学认知活动的“做一做、想一想”环节则只与“男图 3.5 1993 年版数学教科书《几何(第一册)》“做一做”插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科书与意识形态再生产——对1949—2018年相关研究的回顾与省思[J]. 赵长林,孙海生. 课程.教材.教法. 2019(01)
[2]重温邓小平关于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思想——纪念邓小平为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题名35周年[J]. 郭戈. 课程.教材.教法. 2018(10)
[3]从《上海数学·一课一练》引入英国小学透视中英数学教育的差异[J]. 范良火,倪明,徐慧平. 数学教育学报. 2018(04)
[4]国外教科书研究的社会学转向述评与启示[J]. 褚小婧,张维忠.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8(01)
[5]论主导价值观转化为主流价值观的四个基本理论问题[J]. 裴学进. 学术界. 2018(02)
[6]论教科书的内涵与属性[J]. 王攀峰,宋雅琴. 当代教育科学. 2018(01)
[7]“换导师”为何不容易——一项基于个案教师访谈的批判话语分析[J]. 曾妮. 教育学报. 2017(06)
[8]新世纪以来的教科书研究:现状、热点与展望——基于文献和高频词的分析[J]. 张文,陈文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9]我国数学教科书语言维度的意识形态分析[J]. 褚小婧,张维忠. 课程.教材.教法. 2017(12)
[10]西方主流媒体视野中的中国青年形象研究——基于BBC纪录片《中国的秘密》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 朱桂生,黄建滨. 中国青年研究. 2017(05)
博士论文
[1]课程权力:从冲突走向制衡[D]. 吴华.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 傅建明.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新闻文本的语篇功能研究[D]. 陈飞凤.汕头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46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646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