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就业与反歧视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促进就业与反歧视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就业歧视 研究综述 《劳动法》 国际劳工标准 促进就业 反歧视 性别歧视 职业歧视 户籍歧视 用人单位
【摘要】: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就业歧视 研究综述 《劳动法》 国际劳工标准 促进就业 反歧视 性别歧视 职业歧视 户籍歧视 用人单位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2003年,被称为占中国人口近1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反歧视年”。从周一超泄愤杀人到张先著提起行政诉讼,再到1611名公民提起违宪审查,中国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维权行动,引起了媒体广泛的关注。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无论是周一超、张先著事件,还是之前被称为“中国宪法平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论少数人权利——兼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2 程宗璋;WTO影响下的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问题[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李宁,刘辉;论就业歧视的政府管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黄雪兰;就业权平等和企业用人自主权的冲突与救济之探讨[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危怀安;禁止就业歧视的立法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6 郭正模;“劳动歧视”问题初探[J];经济科学;1994年02期
7 姚凤梅,杨福忠;法律,直面就业歧视[J];领导之友;2003年02期
8 曾恂;美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启示[J];南方经济;2003年05期
9 周兢;劳动力就业的歧视问题探析[J];人口与经济;2003年03期
10 田新豹;新时期就业歧视及其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S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玮敏;;晚近美式自由贸易协定中劳工标准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彭晓芋,季淑娟;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境及其救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许建宇;;“用工”法律问题初探[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4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性质辨析——兼评我国企业劳动规章法律制度[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5 赵杰宏;;在WTO框架内推行SA8000之可行性分析[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6 龚柏华,刘军;从WTO和人权国际保护角度评在中国推展SA8000标准[J];比较法研究;2005年01期
7 刘湘国;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冲突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张龙;;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立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叶文辉;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及其社会经济后果[J];商业研究;2002年15期
10 张璐;赵书华;;SA8000:基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再造[J];商业研究;2005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阳;;事实劳动关系研究综述[A];基于全球视角的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论文集(中文部分)[C];2007年
2 赵娴;;云南省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4 黄钰;刘晓明;关保英;戴建平;张宪民;裘国梁;吴祖强;刘伟东;吴薇;朱永康;陆敬波;崔凯;姜国栋;罗欣;金苗林;张福祥;;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行政管理关系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5 黄韬;;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之关系论纲[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杨宜勇;张英;;构建和谐的劳动保障新文化[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宁光杰;;经济全球化与收入分配差距[A];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建樾;;以制度、法治和优惠政策保护少数人权利——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路径与经验[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9 姚彬;黄良军;;完善劳动合同立法 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马维山;;承包合同形式下事实劳动合同关系的辨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毳;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就业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佘云霞;国际劳工标准:演变与争议[D];外交学院;2005年
4 谢嗣胜;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大卫;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留彬;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保延宁;我国适用WTO国民待遇原则的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王晓荣;贸易与劳工标准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郑玉敏;德沃金的少数人权利法理[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宋艳;进城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智军;中国对日外派劳务人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松恩;雇主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路遥;可撤销劳动合同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文婷;企业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凌湛;事实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琪;;对国有企业推行集体协商制度的思考[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郭正模;“劳动歧视”问题初探[J];经济科学;1994年02期
3 李实;中国经济转轨中劳动力流动模型[J];经济研究;1997年01期
4 余红,刘欣;女性天生是弱者吗?——妇女就业难的理论分析[J];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5 李连根;转型期我国就业准入问题探索[J];生产力研究;2001年05期
6 石玉顶;城乡分离的歧视就业政策评价[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吴忠民;公正新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8 常凯;论不当劳动行为立法[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姝;;论就业歧视的狭义界定——我国就业歧视法律规制的起点[J];当代法学;2011年04期
2 朱懂理;;论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立法背后的权利观[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郑媛;;你还在被歧视吗?——从国际标准看职场歧视[J];现代交际;2009年01期
4 塑人;;就业歧视,伤透求职者的心[J];公民导刊;2003年04期
5 李姝旖;;反就业歧视立法刍议[J];消费导刊;2007年12期
6 朱懂理;促进就业与反歧视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2004年02期
7 周玮;;论我国就业歧视法律救济制度的构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林燕玲;;论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国家担当[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张冬梅;;我国禁止就业歧视若干法律问题[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郭毅玲;;我国反就业歧视机制中的政府责任探讨[J];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莹;;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进展及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高永平;;按性别比征税:解决女性就业问题的一项政策建议[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朱长贵;魏振涛;;消除就业歧视 促进就业平等[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4 林凌敏;王丽芳;;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及对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陆静;;我国劳动法治的30年历程、经验及未来走向[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6 刘娟;张佳欣;;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7 刘焱白;;论农民非农就业权的法律保护——反歧视与偏重保护[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尚贤;;论同工不同酬的司法救济[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北川;;“朋友”项目协调人致词[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10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文献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谢虹;就业歧视何时休[N];江苏经济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李颖;我国艾滋病就业歧视第一案或诞生[N];广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克勤 牛爽;众专家集会探讨就业歧视[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4 王彦钊;就业歧视增多 法律应该说“不”[N];检察日报;2003年
5 魏莉;消除就业歧视还需法制保障[N];兰州日报;2008年
6 胡苏云;对就业歧视说不[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张旺;不应缩小“就业歧视”司法救济范围[N];检察日报;2010年
8 王亦君 李春莲;《就业促进法》实施一年难止就业歧视[N];贵阳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徐福平;谁在滥设招聘门槛?[N];工人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议平;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郝红梅;平等就业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李萌;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雷云;美国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韩靓;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石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与户籍歧视[D];山东大学;2010年
9 王利迁;当代中国就业问题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伟丽;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禹达平;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娜;我国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郅晓莹;欧盟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洪维;健康就业歧视及其法律完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成q,
本文编号:1066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6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