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劳务派遣的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03:19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务派遣的法律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务派遣 立法现状 立法建议


【摘要】:20世纪中期,劳务派遣制度在临时就业代理制度中萌芽,并随之发展壮大,德国、法国等大陆法系纷纷进行劳务派遣立法。改革开放初期,劳务派遣制度在我国出现,而发展壮大的时期是2007年6月《劳动合同法》通过之后,企业为了规避《劳动合同法》中的各项规定,纷纷寻找应对所谓的策略,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成为了“合法”的救命稻草,劳务派遣可以说猛然发展壮大,甚至可称之为“非正常繁荣”。实际上,劳务派遣的这种发展并不是市场经济选择的结果。从江西省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劳务派遣案件受案数量分析可以看出,劳务派遣案件的数量占所有案件的15%,同期相比增长5倍。以笔者接触到的案例为例,王某2002年在某国企食堂工作,未签订劳动合同,属于“临时工”类别,2007年6月解除劳动关系,该国企与某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王某于被解聘当月直接与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立即被派遣至同样岗位工作,这是很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为了解决“临时工”问题采取的办法。可以看出,劳务派遣的这种发展模式,是违背劳务派遣的制度本意,违背劳务派遣立法原意。因此,研究劳务派遣的法律制度确有必要。 劳务派遣是非传统劳动关系的一种,主要是指派遣单位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提供劳动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法律关系涉及三方主体,形成了多边法律关系。劳动者是受劳务派遣单位雇佣,并向用工单位提供劳动的劳动者,劳动者是劳务派遣的对象。用工单位是根据劳务派遣单位的约定,实际使用劳动者。劳务派遣单位是指雇佣员工,并使其为用工单位提供劳务的用人单位。劳动力的雇佣和劳动力的使用相分离,劳动力支配权转移与劳动者身份转换通过租赁实现。 本文通过从劳务派遣基本概念的构建、劳务派遣的立法现状、各国劳务派遣的立法借鉴等分析入手,进而提出劳务派遣的立法建议。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了劳务派遣的基本理论、概念、特征,并对劳务派遣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第二章介绍了我国劳务派遣的总体情况和立法现状以及当前劳务派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三章介绍了国外有关劳务派遣的立法经验和对我国的借鉴,重点介绍了行业准入制度、保障金和专门账户制度、强化对派遣企业的检查和制度、平等待遇措施、劳务派遣企业和用工企业的责任划分、劳务派遣任务的结束与解雇制度。第四章是对我国劳务派遣的立法建议,建议明确违反劳务派遣“三性”的法律后果、禁止特定行业和工种采取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公司的准入制度限制、劳务派遣师的考核制度、明确不真正劳务派遣、滥用劳务派遣的法律后果,对于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包括劳动自由的权利保护、同工同酬的权利保护、参加工会的权利保护。
【关键词】:劳务派遣 立法现状 立法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劳务派遣的基本理论9-19
  • 一、劳务派遣的概念和特征9-14
  • (一) 劳务派遣的概念9-10
  • (二) 劳务派遣的特征10-13
  • (三) 劳务派遣与类似制度的区别13-14
  • 二、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分析14-19
  • (一) 派遣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15-16
  • (二) 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民事合同法律关系16-17
  • (三) 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管理服从法律关系17-18
  • (四) 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务派遣法律关系18-19
  • 第二章 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9-26
  • 一、我国劳务派遣业及立法的现状19-22
  • (一) 劳务派遣业的总体情况19-21
  • (二) 劳务派遣的立法现状21-22
  • 二、劳务派遣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2-23
  • (一) 缺乏规划和引导,劳务派遣无序发展22
  • (二) 真假劳务派遣混杂22
  • (三) 被派遣劳动者权利救济受困22-23
  • (四) 被派遣劳动者加入本企业工会的权利及其他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保证23
  • 三、劳务派遣立法存在的问题23-26
  • (一) 立法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23-24
  • (二) 地市立法不一且欠缺24-25
  • (三) 劳务派遣的法理研究不够25-26
  • 第三章 国外有关劳务派遣立法经验和对我国的借鉴26-33
  • 一、行业准入制度26-28
  • (一) 派遣业务的许可制度27
  • (二) 登记备案制度27-28
  • (三) 许可制度和备案制度并行28
  • 二、保障金和专门账户28
  • 三、对于劳务派遣使用的限制28-30
  • (一) 举例允许型立法限制29
  • (二) 规定禁止型立法限制29
  • (三) 关于派遣期限的限制29-30
  • 四、强化对派遣企业的监察和指导30
  • 五、平等待遇问题30-31
  • 六、劳务派遣企业与用工企业的责任划分31
  • 七、劳务派遣任务的结束与解雇31-33
  • (一) 允许以派遣任务结束为原因解雇派遣员工31-32
  • (二) 不允许以派遣任务结束为原因解雇派遣员工32-33
  • 第四章 对完善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建议33-43
  • 一、完善劳务派遣业市场准入制度的立法建议33-36
  • (一) 限制劳务派遣的行业范围33-35
  • (二) 劳务派遣公司的准入制度限制35
  • (三) 对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规模进行限定35-36
  • (四) 劳务派遣师的考核制度36
  • 二、完善劳务派遣业行为管制的立法建议36-39
  • (一) 明确不真正劳务派遣的法律后果36-37
  • (二) 明确滥用劳务派遣的法律后果37-38
  • (三) 劳务派遣期限的限定38-39
  • 三、完善被派遣劳动者权利保护的立法建议39-43
  • (一) 劳动自由的权利保护39-40
  • (二) 同工同酬的权利保护40-41
  • (三) 参加工会的权利保护41
  • (四)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工伤待遇的权利保护41-42
  • (五) 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连带赔偿责任42-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增毅;;美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2 郑尚元;;不当劳务派遣及其管制[J];法学家;2008年02期

3 陈惠芬;施懿铭;操铭刚;;试论新《劳动合同法》的劳务派遣制度[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9期

4 周宝妹;;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康桂珍;;主要发达国家劳务派遣法律规制情况概述[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田春苗;;我国劳务派遣用工的现状及法律完善建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王全兴,侯玲玲;劳动关系双层运行的法律思考——以我国的劳动派遣实践为例[J];中国劳动;2004年04期

8 董保华;劳务派遣的法学思考[J];中国劳动;2005年06期

9 薛孝东;国内外劳务派遣立法比较[J];中国劳动;2005年06期

10 戴平;;荷兰劳务派遣的发展及启示[J];中国劳动;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霓;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工的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莉莉;论我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D];安徽大学;2011年

3 赖力静;论劳动力派遣下工会职能的制度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李亚男;论劳务派遣下的同工同酬[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郑丹;劳动者派遣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17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17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c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