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保障
本文关键词:浅论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保障
【摘要】:我国就业歧视问题比较突出,为保障劳动者就业,维护其合法权益,必须建立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保障机制。
【作者单位】: 承德医学院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关键词】: 反就业歧视 立法 法律保障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一、我国就业歧视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所谓“就业歧视”,是指条件相近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由于某些与个人工作能力无关因素的影响,不能够享有与他人平等的就业机会,从而使自己的平等就业权受到侵害的。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因素,就业歧视问题相当严重。1 户口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宗璋;WT0影响下的劳工标准争端问题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任松芹,王飞鹏;我国弱势群体劳动权益特殊保护研究[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蔡德仿;苏金锐;;论劳工标准与世界贸易[J];创新;2008年06期
4 周长征;WTO的“社会条款”之争与中国的劳动标准[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侯玲玲;曹燕;;劳动派遣关系的法律规制研究[J];法学评论;2006年06期
6 于晶晶;;论国际劳工标准的本质及发展[J];法制与社会;2009年06期
7 李佳;;国际劳工标准对完善我国劳动标准立法的积极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0年02期
8 赵雅琦;;浅谈国际劳工标准的精神内涵——以“富士康”事件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0年24期
9 程宗璋;WTO影响下的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问题[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文臣;国际劳工权益保护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佘云霞;国际劳工标准:演变与争议[D];外交学院;2005年
2 戴德生;国际贸易体制中的劳工标准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刘华;论国际经济活动中两类不同性质的倾销[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李凌云;劳动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吴君槐;利益分享视角下的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刘伟;公司社会责任法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马福军;劳动权的税法保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强林;中国工时制度的定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鹊林;南非集体谈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侯英华;入世后的中国人权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蒋顺华;我国外派劳务人员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5 诸葛福琨;论国际劳工标准与我国劳动法制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肖国珍;论劳动者的集体谈判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魏丽;论工资优先权[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宗泊;WTO框架下的国际劳工标准[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朱亚红;论公民劳动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忠原;;对比中美劳动法就业年龄歧视问题[J];才智;2011年23期
2 ;社保立法,一P新的起炥[J];中国法律;2010年06期
3 林燕玲;;以第111号公约审视中国反歧视的制度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叶小丽;臧建建;;融资租赁立法基本原则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3期
5 李凤;谭学锋;李贵玉;刘杰恩;梁士楚;;广西湿地立法保护的思考与建议[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1年02期
6 袁光亮;;我国社会工作立法思考[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7 宋加堂;;安徽省循环经济立法中政府引导原则探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5期
8 冯希艳;;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李醒;石春玲;;经验与借鉴:欧盟环境信息公开与中国相关立法的完善[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薛瑾;;论网络虚拟财产及其法律保护[J];现代商业;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雪峰;王旭军;;妇女反就业歧视司法救济探微[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谢倩;张树兴;;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胡斌;林安薇;;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法律控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4 陈晨;;各国循环经济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与借鉴[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5 才惠莲;;美国跨流域调水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令狐昌黎;杨悦;;对我国《药品管理法》关于过期药品回收立法的若干建议[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7 张耀明;;完善知识产权立法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A];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秦琴;;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关系及循环经济立法初探[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9 刘胜娟;;我国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立法研究现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10 杨华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探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锋;反就业歧视:法律不应沉默[N];法制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蒋安杰;反就业歧视:立法者应有所作为[N];法制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毛磊 于语和 杜文娟;反就业歧视立法势在必行[N];人民日报;2005年
4 陈晓虎 刘晓莉 刘佳婧;反就业歧视应尽快立法[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李谱春;人事部欲推进反就业歧视立法[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6 韩冰;英国反就业歧视的主要法律[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周伟;反就业歧视助力经济发展[N];法制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宏;反就业歧视应制定专门法律[N];法制日报;2009年
9 林燕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反就业歧视需加强制度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记者 宋冰;反就业歧视需要不同利益群体充分对话[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耀坤;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范亚东;中俄土地资源保护立法比较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3 叶士东;晚清交通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尹栾玉;社会性规制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权利[D];吉林大学;2005年
6 张勇;论构建中国产业安全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胡正良;中国航运法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8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来平;外国法的查明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杨庆文;当代中国刑法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妍;中国反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格军;就业歧视的宪法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3 张革成;残疾人就业平等权利的法律与现实[D];四川大学;2007年
4 章志图;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晓晨;反就业歧视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曦;反就业歧视的立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钟君;反就业歧视立法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汪娟;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立法的现状与完善[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9 杨芳;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韩冬;国际反垄断立法新趋势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26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26197.html